大福昨天介绍了几种茶,今天也将继续讲茶,不同于功效、分类,今天大福要开始正正经经地讲讲茶文化啦。
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以茶为载体,以能体现东方国家的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为宗旨,包括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法、茶规、茶技、茶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文学艺术、辞曲歌赋等。可以说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它涉及的文化领域非常广,有建筑、音乐、舞蹈、绘画、戏曲、服饰、饮食、医药等。
余秋雨先生也曾经说过“中国喝茶的诗意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不管是绿茶娇嫩的诗意还是乌龙绵长的诗意都由来已久。即便不说陆羽的《茶经》,从一般诗文中总能频频嗅到茶香。据我认识的一位中国茶文化研究者说,茶文化最精致的部位也最难保存,每每毁于兵荒马乱之中,后来又从解渴的原始起点上重新种植和焙制,不知断了多少回,死了多少回,但由于那些诗文在,喝茶的诗意却没有断,没有死。”
不过很可惜的是,茶道文化虽源于中国,元朝以后却已经渐渐衰落。茶道文化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和朝鲜,现如今,在日本流行并发扬光大,日本成为了世界茶道文化的典型代表。
人人都想着琴棋书画诗酒花,可谁也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过喜欢茶的人应该也明白,与“柴米油盐”不同,喝茶同时也能是一种高级文化享受,茶的档次不同,品味不同,品茶的人不同,品法不同。贾平凹说得好:“吃茶是品格的表现,是情操的表现,是在浑浊世事中清醒的表现。”
从造字角度看,茶字,草木之中有一人,聚宇宙万物的精华,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杯茶,聚山、水、自然为一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天、地、人三才角度看,茶寓含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茶融天地人于一体,品茶就是品道。把盏对茶,不论莫逆之交,还是萍水相逢,有茶,有水,一方茶几,几个板凳,世事风云,家长里短,过往恩怨,都在唇齿间袅袅生香。
茶道讲究五境之美——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当然,除了这五境,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去体悟。真正的喝茶是要调动全身的官能来参与的,用眼睛去鉴赏茶色,用耳朵去听高冲低泡的声音,用鼻子去闻氲氤的茶香,用舌头的味蕾去品尝茶味,用双手去泡茶、沏茶、倒茶、举杯,再通过眼、耳、鼻、舌、身把末梢的官能感觉传递给心灵,在心里把对茶的颜色、声音、香气、味道、触感的结果进行整合而产生一定的意识,最后在心里意会。这样就可以说体悟到了“茶韵”。
这样的茶韵在卢仝的《七碗茶诗》可以管窥一二: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喝茶能喝出“两腋清风生”、“乘此清风欲归去”感受,这样说的不就是“茶韵”吗?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也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
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平地人不离糍粑,高山人不离苦茶。茶的滋味,大抵在其或苦或甜,或浓或淡色味交织之中,品出一种淡定的人生,一种不可释怀的人生,一种笑看风轻云淡的人生。你从茶中所体悟到的,都是珍贵的感触,并没有高低贵贱。
茶德即茶之功德。陆羽同代人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养身体”、“驱腥气”、“防病气”、“养生气”、“散闷气”这几德就可从前几天大福和大家介绍的茶的“能量”中窥探一二啦。至于“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就与喝茶之人相关联了,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生命沉苦时要加一点清凉的菊花,激越时要加一点内蕴的普洱;在苦中犹有向上飞扬的心,在乐里不失去敏锐深刻的态度。这样,生命的茶才能越陈越醇,越泡越香。
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佛教修行之法为“戒、定、慧”。“戒”,即不饮酒,戒荤吃素;“定、慧”,即坐禅修行,要求坐禅时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而进入专注忘我的境界。此种耗费精神、损伤体力的坐禅,正好以饮茶来调整精气,故饮茶自古以来受到僧人们的推崇。坐禅是佛教的重要修行内容之一,而坐禅与饮茶是密不可分的。僧人坐禅,又称“禅定”。唯有镇定精神、排除杂念、清心静境,方可自悟禅机。而饮茶不但能“破睡”,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体、茶禅一味”之说,意指禅与茶同为一味,品茶成为参禅的前奏,参禅成了品茶之目的,二位一体的境地。
就像陆羽在《茶经》中写的那样,“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一盏茶,浓了略显苦涩,淡了便是无味。浓淡相宜的一杯,总能让人回味无穷。伴一心仪之人,把盏临风,仰或是西楼邀月,不用音乐悦耳,亦无须富贵繁华,相对无言,把手中的一盏香茗,慢慢品透,品出茶与水的机遇,彼此荣辱共存的真谛。
最后大福想以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作结尾。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