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古风与数学的结合,唯美中透出理性的乐趣——阿拉丁

古风与理性的碰撞

今天我们要来聊些什么呢?

俗话说:文理不分家,文理共天下

一个人只学数学是不行的

只学语文也是不可能的

文理之间,古风与理性之间

冥冥之中存在着某种联系

那么当数学遇上古诗

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数字诗

山村咏怀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数字诗是将数字巧妙嵌入诗歌中,通过数字表示并与其他词语组合,得全诗成为一个整体,营造出别样的意境。

数数使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数学,一二三四五使我们对于数字最初的认识,将美景与数字结合,唤醒我们最初的记忆,画面感油然而生。

数字规律诗

百鸟归巢图宋.伦文叙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石食。

数字规律诗类似于古人喜爱的文字游戏,看似数字之间毫无联系,仅仅是为了营造画面,但是仔细一想便发现真知。

此篇名为百鸟归巢,何为百鸟?诗中自有答案。诗中有两个一、三个四、五个六、七个八(“三四、五六、七八”)

诗人已经计算出了鸟的个数(1+1+3×4+5×6+7×8=),你发现这个规律了吗?

数字隐藏诗

断肠迷宋.朱淑贞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你是不是一脸懵逼,啥也没看出来?感觉这就是普通的一首古诗,和数学甚至数字一点联系都没有。

那就是没有理解这首诗的真正意图,这是一个字谜诗,诗的每句都是谜面,这种修辞手法叫做拆字格(说实话中学那么多年也没有老师教过我这种修辞)

相信你也没有听说过这种修辞,所以阿拉丁今天就当一回语文老师,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下楼来,金簪卜落:下去掉卜,就是一

问苍天,人在何方:天没有人,就是二

恨王孙,一直去了:王去一竖,就是三

詈冤家,言去难留:詈去掉言,就是四

悔当初,吾错失口:吾失去口,就是五

有上交,无下交:就是说有交的上边,没有下边,就是六

皂白何须问:白不用问,就不要白,皂去白为七

分开不用刀:分去掉刀就是八

从今莫把仇人靠:仇不靠着人,就是九

千里相思一撇消:千去一撇,就是十

这谜底恰好就是一、二、……、十这十个数字。

你看出来了么?

一字诗

题秋江独钓图唐.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一字诗顾名思义就是诗中很多“一”字,这类似于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虽然“一”是汉字中最简单的一个字,但是并不影响“一”对于意境的渲染。一字诗往往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仅仅通过白描的手法就可以将画面带入读者的脑海。

宝塔诗

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煎黄蕊色,碗转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宝塔诗形似宝塔得名,从塔尖开始向下延伸,就像是数学中的等差数列,从一开始到七结束的递增过程。

本诗有形式美、韵律美、意蕴美,在诸多的咏茶诗中别具一格,精巧玲珑,堪称一绝。尤其是这独特的格式,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阿拉丁有话说

诗歌是阐述人心理之美的感性艺术,而数学是反映自然哲学的理性艺术。二者交融便是感性与理性的碰撞、是理想与实际的沟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虽然中国古代的数学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从古诗中这些数学思想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数字的崇拜已经对于理性的思考。

今天你学废了么?

后记

阿拉丁今天当了一回语文老师,再次回顾当年的古诗词赏析,说实话对我有点难!

如果您喜欢作者,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