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不少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战,如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林迈可也是其中一位。
林迈可出身英国书香世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年应聘来到燕京大学担任教授。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林迈可与妻子离开学校,前往晋察冀根据地,之后又主动要求去了延安。抗战胜利后他回到英国,将自己在根据地的4年经历写成书,便有了这本《抗战中的红色根据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书中所记叙的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对于抗日战争我们已不陌生,众多影视及文学作品多有叙述,但是从这本书中,我们依然可以读到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若不是亲身经历,必然无法写出这般生动而丰富的情节。
史料丰厚是本书的最大特点。作者在晋察冀根据地先后见到了朱德、聂荣臻等八路军将领,在延安还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书中,他详细地记载了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过程,以及与朱德、聂荣臻等人的交往。在他的笔下,毛泽东的亲和、周恩来的睿智、朱德的质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乘船前往中国的途中,林迈可恰好与白求恩同船,只不过下船之后他去了北平燕京大学,白求恩辗转去了晋冀。在根据地两人重逢,书中详细地记录了他们共同生活的时光,尤其是白求恩大夫救治伤病员的过程。这些生动而翔实的记录,时至今日已成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图文并茂是本书的又一特色。作者前往根据地时携带了一部相机,无论是行军途中,还是日常生活,他把镜头对准了普通百姓、对准了八路军官兵,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影像。这些照片中既有保定风光、延安宝塔山、狼牙山风景等自然胜境,亦有晋察冀边区政府、白求恩纪念公墓、抗日烈士陵园等人文景观;既有八路军篮球比赛、文艺演出、节日活动等军旅场景,亦有根据地民兵站岗、小学上课、妇女纺纱等日常生活。特别是一组白求恩大夫的生活、工作场景,让我们真实而直观地一睹这位国际友人为中国人民的抗战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文笔平实错落有致是本书的另一亮点。作者的叙事笔调平实朴素,却又抑扬顿挫,在平实的语气中往往高潮迭起。每每述说一件令人紧张的事情,如反扫荡时随部队转战的路途中其实是险象环生的,作者却有意压抑这种紧张,反其道地应用了倒叙、插叙、夹叙夹议的笔法,令人看了开头之后忍不住想要赶紧往下看,以了解最终的结局。似这种引人入胜的笔触在书中比比皆是,令人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全部读完。
作为晋察冀军区聘请的无线电技术顾问,林迈可亲身参与了根据地的无线电建设。在他的辛勤努力下,晋察冀军区与所辖的各个大小根据地皆建立了无线电报通讯,并与延安及山西八路军总部建立了联系。林迈可不仅是一位观察者,同时也是一位建设者,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根据地的建设当中,成为一名功不可没的行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不断发展壮大,其间经历几多磨难几多艰辛,无数次的挫折、无数次的奋起、无数次的激流险滩、无数次的浴血重生,这才有了共和国的开创,这才有了老百姓的幸福安康。《抗战中的红色根据地》是一本客观而真实的历史记录,是一本公正而严谨的学者献言。从这本书中,可以体验到峥嵘岁月的曲折艰险,可以感悟到年轻战士的乐观向上,可以领略到普通百姓的抗日热忱,可以品味到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