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三峡的不远处有个叫做炳灵石林的景区,游客并不是很多,大部分人只是在去往炳灵寺石窟的途中临时起兴而游玩的。没有看见它的时候,人们以为它和云南石林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可是当真正的走进时,才惊觉到它的独特之处。
一、炳灵石林简介
炳灵石林位于临夏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小积石山群峰从中,南邻黄河,面积26.64平方公里,属新生代早期(约1.2-1.44亿万年前)白垩纪紫红色细砂岩堆积而成的丹霞地貌。地质遗迹规模宏大、景观秀美,地学内涵深蕴,在年被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其潜在的地质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美誉。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话。在永靖,水之壮阔灵秀,山之雄峻神奇,珠联璧合,美不胜收。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黄河三峡,古今文化交相辉映,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坐落于炳灵峡谷中的炳灵石林更是独树一帜,堪称天下第一奇观。它掩映着刘家峡水库浩淼碧波,呼应着炳灵寺古老石窟,兼尽大西北的雄浑和江南的柔美,透漏着大自然的变化莫测和宗教的神秘气息,犹若西域仙境,令人神往。
炳灵石林是一座气势磅礴的天然雕塑博物馆,这里千峰林立,万壑争艳,峰峰成奇,岩岩成景。仰首山顶,似有千米之高,小径隐现,宛如云梯。万佛亭仙气弥漫,接临云海,四周奇岩壁立,峭崖林立,诸峰拱卫,怪石嶙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高山仰止已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游人至此,一一为炳灵石林奇险秀美的神奇景观所吸引,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所倾倒,为西北黄土高原这一丹霞胜境所震撼。
炳灵石林确有“万笏朝天”之势,堪称天下奇观。雄奇险峻的群峰,嶙峋怪异的巨石,巍巍横空,千姿百态。黄中带丝红色的色调,带着浓郁的黄河色彩。一座座,一峰峰,以物造型,随意赋名。大千世界,万类造化,小则昆虫、鸟兽,大则历史人物、佛教本生故事、建筑物象,都让这石林惟妙惟肖的形象勾画出来。有的像玲珑的宝塔,有的像巍峨的宫殿;有的若群驼行进,有的若巨龙腾空;有的如怒吼的雄狮,有的如奔腾的骏马,有的类西域僧人,有的类海市蜃楼。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奇峰怪石构连成串,环环相扣,彼此遥相呼应,构筑成一个气象万千的神奇世界。难怪有人说:“如果把炳灵寺石窟比作一座巨大的人造艺术雕塑馆,那么炳灵石林则是一座浩瀚的天然雕塑馆”。
炳灵石林包括四条大的沟谷,即马龙沟、大寺沟、静宁沟和大沙沟。有上百条支沟,诸如瓦房沟、睡佛沟、野鸡沟、双门沟、龙虎沟、白塔沟,墙头沟、乌药沟、灵芝草沟、野核桃沟、洞沟、迷沟、冰沟、直沟、板沟等。大沟与支沟、支沟与支沟纵横交错,曲折蜿蜒,深幽莫测。沟谷与石林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峰下流水潺潺,峰上绿草茵茵,相辅相成,使石林迷宫般呈现在世人面前。
顺沟谷浏览,时而“将军挡道”,时而“雄狮守门”。时而“见天一线”,时而“刀剑林立”……真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这里,你可以尽兴地领略大寺沟的神奇,静宁沟的静穆,双门沟的奇险,龙虎沟的深邃,大沙沟的清秀,洞沟的钟灵,迷沟的神秘。
炳灵石林按交通线路可分为5大景区,74个主要景点:炳灵下寺沿湖景区。这里塔儿山、老虎山、亥母山、姊妹峰、天柱峰、金刚峰、万笏朝天、西方景、弥勒打坐,童子拜观音,五僧迎舟,赴会听法、送子观音,三个嘴等诸峰。
大寺沟景区。这里有金钟山、亮子山、海螺山、大象山、藏经山、净瓶山、花果山,上山虎,驼耕田、达摩面壁、一线天、托塔天王等诸峰。
静宁沟景区。这里有须弥山、石猴山、飞来峰、盘龙卧虎、女娲补天、盘古开天、镇守边关等诸峰。
大沙沟景区。这里有元宝山、象鼻山、莲花山、竹笋山、关帝峰、夏禹王、三结义、望天门、骆驼峰、宝壶峰、金鸡独立、劈山救母、一夫当关、高僧坐禅、三娘教子等诸峰。
杨塔至方寺景区。这里有龟山、顶天柱、石人峰等诸景点。
进入瓦房沟,山谷深处,峰如柱,耸入云。这里是当年“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遗迹。你可以看见那天柱峰上真的缺裂了半边。
过栅子门上双沟门,过两道石门,入迷沟深处,峭岩壁立,金鞭横空,两边绝壁向中间靠拢,谷窄两尺。仰望悬崖绝壁,数百丈之高,直插蓝天,人称“一线天”。
在龙虎沟,沿涧歇泉进入沟口,两峰对峙耸立。一峰稍作卧姿,一峰猛扑过来,呈龙争虎斗之势,似有龙吟虎啸之声。登上山腰平台,如临虚无缥渺的云端。遥望四周,群山拢来,参差突兀,成虎踞龙盘之势。
登上石林群峰之巅,俯视远眺,千百石峰似林海。脚下生风,眼前云移。林海茫茫,变幻无穷。
据当代地质学家测定,炳灵石林系新生代早期(距今万年至万年)白垩纪紫红色细砂岩堆积而成的“丹霞地貌”。它的形成,“是地质构造内动力作用和风化剥蚀外营力作用长期塑造的结果。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垂直节理发育、风化破坏、剥蚀搬运三个阶段。”经过如此反复作用后,在节理密集的地区,一些“岩核”和“岩髓”便脱颖而出,拔地而起,成为孤峰突兀,峥嵘非凡的石峰、石柱和石林。炳灵石林中的姊妹峰、独山、宝塔山等诸峰便是最好的代表。在节理稀疏的地带,岩石破坏并不十分强烈,被保存下来的是方山或“城堡”一样的巨型岩块,禹王山、万笏朝天、“布达拉宫”等诸峰就是其中的典型。
二、记载颇多的炳灵石林
炳灵石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献多有记载。我国最早的地理文献《禹贡》云:导河积石,至于龙门(这里讲的是三千多年前大禹疏导黄河就是从炳灵石林段开始的)。一千四百多年前,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也曾来到这里,在其著作《水经注》唐述山中记道:黄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远望参参,若攒图之托霄上,其下层岩峭壁,举岸无阶,悬崖之中,多石室焉……
公元六百六十八年,唐代僧人释道世在《法苑珠林》中曰:晋初河州唐述谷,在今河州西北五十里,渡凤林津,登长夷岭,南望积石山,即禹贡导河之极地也。群峰竞出,各有异势。或如宝塔,或如层楼,松柏映岩,丹青饰岫,自非造化之神功,何因绮丽若此……唐人张鷟奉使河源,当看到炳灵石林的神姿仙态时,灵感大发,写了一部闻名遐尔的小说--《游仙窟》,书中说:十万里之波涛,伯禹遗迹,二千年之阪瘅。深谷地带,凿穿崖之形,高岭横天,刀削岗峦之势。烟霞仔细,泉石分明,实天上之灵奇,乃人间之妙绝。……行至一所,险峻非常;向上则有青壁万寻,直下则有碧滩千仞,古老相传云:此时神仙窟也。唐代名将李靖于贞观年间在此题写的天下第一奇观墨宝和明代御史碑文:天下第一胜景更是增色不少。
千百年间,僧侣大师将这里看作为灵山仙境,建屋塑佛,潜心静修;游人闲客将这里视为山水奇特之景,畅玩尽兴;文人雅士慕名前来,借景抒情,留下了许多诗词名句。
三、炳灵寺石窟
临夏自古就是丝绸路上的重要城镇,处于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带,沿路上留有许多遗迹。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炳灵寺石窟存有窟龛个,共计石雕造像身,泥塑82身,壁画约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炳灵寺石窟的石刻造像,时代不同,风格各异。不论是西秦的骠悍雄健还是北魏的秀骨清像,不论是北周的珠圆玉润还是隋唐的丰满夸张,或是宋代的求变写实,都采用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重在写神的传统技艺,它们是佛教观念、信仰、情绪的物化艺术形式。其造型和雕饰,既笼罩着神奇的宗教气氛,又极富有现实的生活情趣。造像的主题是佛陀,庄严肃穆,详和可亲,菩萨含情脉脉,婷婷玉立;弟子幼稚天真,深沉世故;天王勇猛暴烈,怒目而视,无不塑造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
炳灵寺壁画,保存到现虽然数量不多,却反映了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人民的社会风貌、音乐舞蹈以及装饰艺术。这是炳灵寺壁画重要价值之所在。
炳灵石林的靓点在于黄河以及炳灵寺石窟。黄河在永靖县境内筑成坝,即是大名鼎鼎的刘家峡水电站,通常前往炳灵石林也要走水路。坐船一个小时,从水库大坝,坐到另一端,可饱览沿岸黄河的渔家风情。炳灵石林的中心部位是佛教胜地——炳灵寺,佛像高于云冈石窟佛像,年代也早于云冈石窟。
炳灵石林即是绝佳的摄影胜地而且又鲜为人知,它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相信有天会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