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渐浓的秋色,深圳交响乐团(简称“深交”)在新的演出季来临之际,奔赴辽阔的东北大地,与有着百年资质的哈尔滨交响乐团联袂上演了一场大型交响音乐会《我的祖国》。
深交与哈尔滨交响乐团,有着源远流长的城市文脉与友情纽带。不久前,哈尔滨交响乐团还在深圳音乐厅与深交有着成功的合作。仅在哈尔滨音乐厅这个舞台上,笔者就领略过3次联袂演出,其中一次是与以色列爱乐乐团。3支乐队国际化的同台,精彩令人难忘。
9月18日晚的这场“双城”音乐会,让深圳、哈尔滨两座音乐之城的音乐精英重逢,一南一北、一新一老,有着珠联璧合的效果。担纲指挥的是哈尔滨交响乐团资深指挥家于学锋。他有着轻盈灵动的姿态,也有着澎湃豪放的激情。他指下的“联合”乐队有着浑然天成之感,在第一乐章《光荣与梦想》的开篇,就让抒情旋律延宕出深情的宏阔。
《我的祖国》是深交委约张千一先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潜心创作的一部具有交响诗意境的交响组曲。作品主题鲜明、气势磅礴、情怀真挚,有钢琴独奏、巴扬独奏,也有女高音独唱、合唱,既可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全篇由《光荣与梦想》《东方诗韵》《雪域抒怀》《春到边寨》《丝路音画》《大地之歌》《我的祖国》7个乐章构成一部讴歌伟大祖国的鸿篇巨制。
▲深圳交响乐团与哈尔滨交响乐团联袂献演大型交响音乐会《我的祖国》
前年,深交把《我的祖国》带到海外,先后在斯洛文尼亚、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奏响,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迄今,这个作品笔者已经听了不下10遍。两年间,我跟随深交从南方听到了北方,从春夏听到了秋冬;从中国听到了外国,从亚洲听到了欧洲,以及北美。
难忘在延安宝塔山下的那个夜晚,深交高奏《我的祖国》,天地动容。宝塔山被灯光映得通体如火,与山脚下的观众那片红腾腾的脸膛一同闪耀,暗淡了天上的星光。
难忘在意大利的中世纪古城,《我的祖国》的演出广告和宣传册令人们惊呼“中国红”。在多尼采蒂的故乡,在重新修复的拥有数百年历史的社会剧院里,那一层层被喜歌剧浸染的包厢中,第一次回荡着我们祖国的“雪山与大河”旋律,引爆了现场惊雷般的掌声。
还记得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纽伦堡郊外那个埃尔朗根小镇上的新城教堂。那是个装饰得无比绚丽的空间,令人惊艳的花窗与穹顶间萦绕着美妙的东方旋律。林大叶不仅指挥深交也同时指挥了加入演出的当地合唱团。这10多位德国男女歌手,在高歌《我的祖国》时,那份声情并茂与他们豪情涨红的面孔,震撼了现场,就连一圈白色的络腮胡子,也在大开大合的口型中融入神圣。现场有人潸然泪下。祖国的情怀,可以感染不同的肤色。
恍若昨日,深交踏进了漫天飘雪的加拿大。瑞雪飞舞的圣劳伦斯河,像条圣洁飘带。深交的足迹从蒙特利尔到渥太华,一路奏响《我的祖国》。音乐厅的观众,就像身上被融化的雪花,也被深交演奏员的豪情演奏点燃了情怀。尤其当地华人,更是激动不已。
《我的祖国》连续入选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年“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荣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第14届广东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一等奖等3项大奖。
张千一说过,在他的音符里,祖国是至高无上的主题。作为中国人,他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充满爱恋;作为艺术家,他要用心用情赞美祖国。
今年4月11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中国交响之春”舞台上,深交再一次震撼奏响《我的祖国》。
虽然多次听过《我的祖国》现场音乐会,为何笔者仍能被9月18日黑土地松花江畔的这场深交音乐会深深打动?因为好的演奏,不仅是对作品的提升,也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深交和哈尔滨交响乐团做到了。
值得赞美的是担纲独奏的几位演奏家的精彩表现。著名女钢琴家袁芳着一身红色演出服,有着炫目的火红,她是第一次应邀演奏这部作品。她在国外留学多年,对东西方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或许这个乐章在技术上的难度与她此前演奏过的经典曲目无法相比,但是,在音乐和情感方面却对她提出了挑战。笔者把她的发挥跟此前一位外籍的成熟女钢琴家对比,事实上,她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更加深入人心。在她的触键中,仿佛能够令人触摸到祖国的丰饶大地,音乐中有麦浪的风动感,有江河的波光与水音,这是凝聚了她内心对祖国的一片情感,深挚而热烈。
巴扬演奏家毛俊澔以摄魄的音色,拓出西北大漠的浩瀚风情,仿佛他的指尖触碰的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他的张弛有致的琴箱,魔幻般收拢着漫漫丝路上的风雨雷电、飞沙走石,起伏之间,把观众带进渺远的历史云烟中,在粗犷酣畅中透着精致的脉息。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刘育冶以意大利歌剧的气韵与技巧,把第六乐章《大地之歌》唱出了大江大海之感,掀起音乐会高潮。
交响乐作品不仅要有技术性,更要有可听性,能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实属不易,张千一做到了。《我的祖国》以“我”的视角对祖国的历史纵深和广袤地域予以梳理,7个乐章生动点缀渲染出不同区域的民族特色,诗情画意、色彩缤纷中表现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和谐融合。磅礴气势与浪漫抒咏张弛有致,诗情飘逸与斑斓画境相得益彰。而这一切都在指挥家于学锋的股掌之间,让深交和哈尔滨交响乐团的演奏员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将哈尔滨音乐厅的观众带入绚丽壮阔的伟大祖国的大美画卷之中。
激动人心的是第七乐章,点题《我的祖国》。在一段非常复杂沉重的引子后,英国管轻灵的主旋律缓缓奏出,云开雾散,给人一种期待已久、耳目一新的感觉。《我的祖国》完整的旋律反复出现,最后在震撼辉煌的音乐中结束全篇。
深交的管乐尤其长笛、小号和长号首席,有着出色的发挥;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弦乐,特别是大提琴、中提琴的首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两支合成乐队中,有不少是海归成员,他们把爱国情思深挚地揉进了一弓一弦之中。
深圳和哈尔滨的两支乐队,始终保持着完美的配合,在高度默契中,让人根本感受不到这是一种合成的效果。
荡气回肠,激情澎湃,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散。最后,于学锋激动地面向全场观众致谢,加演了一曲《我的祖国》。
如歌的旋律在松花江畔萦绕不尽。对于生活在东北大地的人们而言,这注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夜晚。“”这个特殊的纪念日,当地每年都会鸣响警钟,那声声汽笛划破白山黑水,回荡天外。音乐会主办方将“双城”音乐会选择在“”举办,足见其心赤诚。这是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怀,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
笔者走出音乐厅,眺望月光下的松花江面,耳畔油然响起那首悲壮的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而大江却在安静中呻吟。
年10月1日《中国文化报》
第20版刊发国庆特刊
《〈我的祖国〉音乐会:深邃中的爱国咏叹》
↓↓↓↓↓↓↓↓
作者:刘元举责编:勾晓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