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朗诵诗选》(李少君主编;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
《我亲爱的祖国》具有鲜明的时代艺术风貌和思想价值,在诗与史对话中涌动着一代代诗人系念祖国的拳拳之心
中国古代诗学认为“诗”与“史”相统一。明代唐元竑说:“诗自有史笔,所谓简而且详,疏而不漏。”最突出的代表当属诗圣杜甫,其“三吏三别”等诗作体现出强烈现实关怀。可以说,所谓“诗”“史”统一,就是以鲜明现实性和诗史对话形式展现时代社会的具体风貌——诗选《我亲爱的祖国》显然可以纳入这一书写传统。
《我亲爱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朗诵诗选》共选诗70首。入选诗歌有郭沫若《新华颂》、贺敬之《回延安》、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样的名篇名作,也有徐高峰《航母赞》、吴治由《中国天眼》、李文山《复兴号,开往沂蒙的春天》这样紧随新时代的作品。全书试以诗歌方式展现伟大新中国的编年史,70首诗篇对应70华年,用诗歌见证沧桑巨变,许多重大节点在诗歌文本中得以体现,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发着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愿。
诗与史的对话,首先指诗歌的艺术风貌具有时代性。《我亲爱的祖国》所选录的诗歌,都深深根植于时代话语中。从开国大典“我们最伟大的节日”到“四个现代化”口号的提出,从吹响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到香港回归、国产航母试航,每一首诗的意象都具有鲜明时代烙印,每一首诗都是一段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生,/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痛/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人用诗歌记录历史变迁,让诗歌见证新中国从屹立东方到不断富强的历程。
《我亲爱的祖国》的时代艺术风貌还体现在不同时期的独特语言风格上。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回延安》明显受到民歌体影响:“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回延安》)作为知识分子诗人代表之一,骆一禾创作的《麦地——致乡土中国》技巧繁复,与时代诗歌艺术手法持续探索密切相连。
除具有时代性的艺术风貌以外,诗与史的对话还要求诗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对诗选《我亲爱的祖国》来说,这种现实关怀体现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