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三年,一个叫赵振开的建筑工人完成了一首叫《告诉你吧,世界》诗的初稿,它开篇这样写道:
卑鄙是卑鄙者的护心镜,高尚是高尚人的墓志铭。在这疯狂疯狂的世界里,——这就是圣经。
几经修改,这首诗变成了后来人尽皆知的《回答》。一九七六年,《回答》最初刊登在《今天》杂志第一期上。这个诗人还有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北岛。
回答/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一九七六年,是个颇有深意的年份,它是一场浩劫结束的年份,是余痛未消的年份,每个活在年的人都如此愤怒而无奈。但它又是开始编织新希望的年份,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疑问很多,却得不到回答。
北岛的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与大众见面的。这首诗似乎明白人们在愁苦什么,它开篇便尖锐地说: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这首诗带着诗人赋予它的灵魂,表达着自己强烈的反叛与怀疑,那疯狂的十年,多少“高尚”的人埋在地下,多少苟活的人拿着“卑鄙”给予他们的通行证,在世间大行其道。
然后,作者用了审判这一基督教里的教义作寓。基督教认为,在世界终结前,上帝和耶稣将要对世人进行审判,这就是末日审判。作者来到这个世界上,希望赶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在这里,作者感情像决堤的洪水,连续用了四个“我不相信”,表达心中无法名说的愤懑。
当感情得到宣泄,作者“我不下地狱谁不下地狱”的狠劲冒了出来。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而且,作者也不是如此悲观。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黑暗肆虐之时,却正是黎明到来的前夜,作者留下了光明的尾巴: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我们看北岛的肖像,也是不怒自威、铁骨铮铮的一个汉子。用“诗如其人”来形容大概是一个较佳的脚注。
都说北岛是朦胧诗的代表,但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此诗并不朦胧。年3月,《诗刊》发表了北岛这首《回答》,标志着朦胧诗由地下正式走上诗坛。早期的朦胧诗人还有食指、芒克、多多、顾城、舒婷等,差不多活跃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重要诗人都是朦胧诗人。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朦胧诗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诗意的朦胧,其实是人性的觉醒,标志着文学主体上人的回归。
当然,朦胧诗的提法离不开当时的背景。当新中国红朝诞生,文艺要为政治服务,我们的作家们噤若寒蝉,文坛充斥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回延安》节选
这样的诗自然好理解。是什么就是什么,读来也不费劲。诗意主要在乎一种激情,特别适合朗读,甚至舞台效果也会出奇地良好。但就艺术而言,这样的诗读后并不能给人留下什么东西。相比之下,我们从北岛们的朦胧诗背后,可以发现一个个大写的人。耐人寻味的是,比北岛稍早、被称为“地下诗歌”第一人的郭路生(食指)在轰轰烈烈却又万马齐喑的年,写出了一首“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一个是横刀立马式的向世界控诉:我不相信,一个是固执地“相信未来”,假若世上真有一种时光穿梭机,是否能真能看透黎明前这块巨大的黑幕?
时光会溜走,诗人会老,但诗不会。诗与时光同在,与光同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