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或富贵、或清贫、或得志、或失意、或惆怅,但是都离不开吃喝二字,也许是粗茶淡饭、也许是珍惜佳肴,很多都在诗词中有所体现。古代都有哪些文人留下了美味的诗词呢?
大众所熟知的当属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初一看,这只是一首春景诗。实际上并非如此,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所以说这不仅是景,也是一道美味的时令菜肴。
去过杭州的人都会尝尝有名的“东坡肉”,这菜具体是怎么来的不作详解,苏轼倒是写了一首《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看来那时的杭州生活水平也挺高,“东坡肉”只是平民的食物。苏东坡还喜欢将竹笋和猪肉炖在一起,曾言:“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可见,苏东坡对怎么吃猪肉真是颇有研究。
苏轼佳作不少,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让无数人感慨惆怅,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是诗人与友人春游野餐时所作。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那种清淡的欢愉。
宋代还有一个大诗人对吃也颇有研究,那就是历史上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陆游,在其浩瀚的诗词库中关于美味的诗句还真不少。如《枕上闻禽声》:
屏掩轻寒酒半消,断香残梦两无憀。开年春意遽如许,破晓一声婆饼焦。
出身于名门望族的陆游确实很会吃的,请看《野兴》:“汤饼煮成新兔美,脍齑捣罢绿橙香。”有饼、有鱼(脍齑)、有橙子,种类还不少。
《饮村店夜归二首·其二》:
滟滟村醪君勿辞,橙椒香美白鹅肥。
醉中忘却身今老,戏逐萤光蹋雨归。
《风雨》:邻人闵我寒,墙头过浊醪;时哉一昏醉,新橙宜蟹螯。
古人用橙子和蟹搭配吃,第一次见到,也许可以尝试一下。
《秋晚杂兴》:冷落秋风把酒杯,半酣直欲挽春回。今年菰菜尝新晚,正与鲈鱼一并来。
橙子与蟹搭配应该很流行,在很多人的诗作中均有发现,如宋代真山民的《永嘉秋夕》:江头风景日堪醉,酒美蟹肥橙橘香。
元代许桢的《柳梢青·叠嶂浮岚》:
橙蟹分甘,莼鲈专美,露酒霜柑。
有菜自然要有主食,杨万里不亏是写诗最多的诗人,吃饼也写了一首《食蒸饼作》: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出自唐代李涛的《春昼回文》: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
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宋代陈造的《再游福溪岩赠主僧》:
茶供含秋露,菘菹带早花。香粳有炊玉,煮饼不摇牙。
黄庭坚有:“使君闵雪无肉味,煮饼青蒿下盐菽。”
能文能武的辛弃疾自然也不甘示弱:“云子饭,水晶瓜。林间携客更烹茶。”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饭后喝茶的习俗自古有之,且看唐代元稹的《一七令·茶》: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