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学与语文相遇,那便是诗!

偏科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上节课是学霸,不用听都会,下节课又秒变学渣,仔细听却听不懂,偏科的孩子就这样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经历着人生的大起大落…

偏科孩子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痛。然而,似乎现实就是数学与语文不可兼得,孩子要么喜欢语文讨厌数学,要么喜欢数学讨厌语文,想要我两门都喜欢?对不起,臣妾做不到!

那,真的就没有办法让数学语文两个“和解”,都成为孩子的朋友吗?有的,那就是数字诗: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孩子数学思维,亦可在数学学习中熏陶孩子文学素养,让数学语文都得宠不再是梦!

数数本身就是诗

山村咏怀

北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为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人用“小学数数”的方式将乡村美景一一道来,通俗易懂,仿若画面就在眼前。喜爱数学的孩子数出一到十便可学会这首诗,而喜欢语文的孩子则可以在背诗的同时练习数数。

类似的诗还有明代林和靖写的《雪梅》: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诗中的几何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圣杜甫的《绝句》,把数学中的点、线、面、体,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两个黄鹂”描写的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描写的是一条线,“窗含西岭千秋雪”,描写的是整个窗口画面,“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描写了窗外整个立体空间。

类似的诗还有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词中的数学思维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诗词中包含很多思维方法,这首《题西林壁》前两句形象写出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表现的是几何中的三视图:看立体图形,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图形。

后两句则是解数学题许多时候的困境:陷于局部最优而无法得到全局最优,告诉了孩子要善于发散思维,统筹全局,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类似的诗还有毛泽东写的《七律·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宝塔诗和等差数列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唐代元稹的这首《茶》,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形如宝塔。而字数从第二层始,每层比前面一层多两个字,直至第七层结束,则是等差数列。

数字隐藏诗

断肠迷

宋·朱淑真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种相思一撇销。

数字隐藏诗,即用猜谜语的形式将数字展示出来。朱淑真这首诗每句作为“拆字格”修辞的谜面,谜底则是数字,你能猜出来是那几个数字吗?

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答案依次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近年来国外一直在提倡STEAM教育、跨学科融合,而我们的诗人,早在千百年前就懂得了这些,数字诗便是语文数学的完美结合。玩疯了是跨学科融合的坚定践行者,我们将这种理念带到了我们的课程中,不仅为了先贤,也为了孩子和未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