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巾帼逐梦绽芳华(主题)
——年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奖章获得者群像(副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张锐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出彩的女职工,她们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她们活跃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决战脱贫攻坚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列……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她们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了弥足珍贵的“她”力量。
4月1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年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她们荣获了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奖章。“延安宝塔山下的青春光影,是脱贫攻坚一线无数可歌可泣动人故事的缩影”;“坚守一线,把践行产业工人使命,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信念扎进心里,融进血脉”……她们用使命和担当、智慧和创造、敬业和奉献,演绎着“巾帼逐梦绽芳华”的动人故事。
挺身而出的“她”
今天的湖北,樱花绽放、浴火重生,但年将被永远铭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没有旁观者、局外人,也让我们看到了太多挺身而出的“她”。
“3床的血压垮了!7床血氧饱和度不好!16床心率掉下去了”……年12月29日下午,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7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与新冠病魔的搏斗就此开始。到处是生死呼叫,太多病人需要抢救,年轻小护士们倒班本来6小时,结果干到10小时、12小时,甚至通宵;中心供氧不能满足救治需要,这些“女汉子”们就将一筒筒斤重的医用氧气瓶搬运到病房,一晚上能搬多筒……明知ICU是感染风险最高的地方,可“再怕也要上”。疫情期间,科室共收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人,经过精准施治,一个又一个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抗击疫情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使命。”参加抗击“非典”战斗17年后,河南中医院副院长李素云再次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作为河南省中医预防救治技术指导组组长,医院防控专家组组长,肩负双重使命的她每天都忙到深夜:日夜不停培训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确保医护人员安全;守护重症新冠患者三天三夜,直至患者转危为安;带队驰援疫情较重的驻马店市,实现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她还领导建设了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完善中医药救治体系。
在女性占到95%,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浙江大学医院护理部,邵医护理人用实际行动在大战大考中彰显出青春力量:人主动请缨驰援湖北,有40位同志在援鄂一线提交入党申请书;在湖北荆门市仅用一天就建成新冠ICU病房,成功治愈首例使用ECMO新冠肺炎患者;多批次千里驰援武汉,悉心守护生命个小时……这支团队还在国内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护理模式,国内首推护理垂直化管理,省内首家开展线上护理服务,累计为全国培养了1余名专科护士。
从年甲肝、年SARS、年手足口、年甲流、年H7N9、年埃博拉、年MERS,再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检验医学科都出色完成了疫情检测任务,还承担世博会、进博会等活动的保障工作。作为应急临床诊断检测团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们为包括儿童患者在内的余例新冠患者、医务人员和复工复产人员提供余项检测项目,检测项次数达50余万次,并实时监测病房环境,与医护团队一道筑起上海“战疫堡垒”。
“防控不漏一户、关爱不漏一人。”为全方位了解掌握网格的所有人员信息,疫情期间,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科一路社区网格长、党委书记范乔娟和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所在网格3个老旧小区的户居民,梳理出高龄老人、伤残病人等特殊群体户,累计为网格居民送菜送药多人次,并协调解决群众急事难事余项。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她坚持交接完工作才匆忙赶回老家,料理完后事又重返岗位,用行动诠释了“党员使命扛在肩,亲情难顾不言退”。
勇攀高峰的“她”
她们是大国重器的守望者、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在助力中国制造、实现科技强国的征途中,她们乘风破浪、攻坚克难,让我们看到了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她”。
年,严玲大学毕业后进入鞍钢,从一名普通技术员逐渐成长为钢铁战线上绽放的“铿锵玫瑰”。作为我国唯一的“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鞍钢造船用钢领军计划首席专家,从事钢铁新材料研发27年来,她主持研发九大系列多个船舶海工品种,形成24项独有关键技术,53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起草国家标准5项。她研发的高性能材料,成功应用于全球首座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1号”、我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军用破冰船等多项国内外重大海洋工程。
她用科技点“废”成“金”,把遍地污染环境的“固废”变成了高附加值的稀缺金属,变成优质水泥和铺路材料,变成美化生活的防火无污染的家装材料,变成了美化亮化城市的建筑材料……掌握这个“魔法”的是山西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程芳琴。多年来,她立足国家固废资源化重大环保需求,率领科研团队不断攻关,为生态环保事业和地方转型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年12月,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升空。为了这一天,“悟空”卫星塑闪阵列探测器的项目负责人和主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杰已经带领团队和“悟空”相伴了多个日夜,历经无数次的攻关,才最终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作为国家重大专项“核高基”项目首席科学家,近30年来,她率领团队完成了国内多家单位次、上万颗芯片的测试,为我国嫦娥、北斗、空间站等卫星选用国产抗辐射加固大规模集成芯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在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5岁的王丽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作为PKG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中级工程师,她主导开发的规格陶瓷封装基座、5G通信用新型陶瓷封装基座,达到了国际同行业产品水平,个别指标甚至优于日本同类产品水平,突破了国外垄断;主导的“5G通信用陶瓷介质滤波器”技术开发,更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当许多个这样的“她”携手并肩组成“她们”,创新路上的巾帼力量愈加迸发。
在湖南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动力厂超高压余能发电车间化水班,这个由11名女职工组成的团队肩负着MW发电机组制造除盐水及汽水质量监督的任务。年,全国钢铁行业陷入困境,化水班女职工投身技改项目,发电机组提前28天投产,创效1.4亿多元,创造了行业投资最少、周期最短、创效最好的记录。年,该班更创下发电23.1亿Kwh的历史最高水平,助力湘钢从此进入工业煤气“零排放”时代。
她们以技术创新突破原本的工艺技术壁垒,实现了电子装联制造全程能力和效率的显著提升;以长期三班倒的工作状态,完成了年生产核心电路12万件、部组件15万件的优良业绩,有力支撑了载人航天、探月、重大阅兵装备、5G技术研发等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的顺利推进……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生产一部电子装联组,这支平均年龄仅为31岁的年轻团队勇挑重担,为助力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巾帼力量。
中铁二院测绘院数字化所承担着绝大部分铁路、公路勘察设计项目的数字地形产品制作。围绕世纪战略型工程川藏铁路建设,这支主要由女性组成的“巾帼团队”创造了骄人业绩:创造性构建出空天地一体化综合勘测技术体系,大大减少了现场测绘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了测绘精度和质量,将工期缩短到2年;自主研发“铁路三维实景踏勘”系统,填补了国内复杂艰险山区铁路数据采集技术空白,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对现场进行虚拟踏勘。
端子压接是列车生产中的关键特殊工序,如果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列车运行瘫痪,负责这道工序的就是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总装配二厂端子压接班。一列9辆编组的绿巨人动车组,需要压接的端子10万余个,在压接过程中更需要绝对的精准,容不得半点差错。为此,她们精工细作、主动创新、提升效率,由班组员工王艳伟主创的“小插头端子压接及制作核心技能培训及应用”操作创新,已编入公司年核心技能培训教材。
坚守奉献的“她”
哪怕面对的是毒贩、命案逃犯,她也毫不畏惧、紧追不舍,甚至与歹徒近身搏斗,被战友们称为“杜大胆”;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面对亲友、乡邻的说情、哀求,她认准了要“实事求是、依法办理”,被称为“杜老铁”;可她也是流浪老人口中的“好闺女”、困难孩子心中的“杜妈妈”……从警20年来,山东省郯城县公安局庙山派出所所长、三级警长杜金环始终把对党忠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参与侦破各类案件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0余名,挽回经济损失余万元,履行着守护一方安宁的神圣职责。
在革命圣地陕西延安,“90后”的城管局女干部张文妮是全中国三百多万名扶贫干部中的一员,在延安市富县张村驿镇榆树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走访村民摸情况、看产业找病根、解心结化矛盾,在老乡们满屋子旱烟的“熏陶”下,她嘴皮磨破、喊出了咽炎;党支部缺任,她一咬牙担起村党支部书记,把两委班子建好建强,专门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期盼的事着手……年,整村高质量脱贫,年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年10月榆树村的脱贫故事走上了亚太青年扶贫故事会的国际舞台,减贫治理的“中国奇迹”让与会各国代表震动又感动。
“要么不学,要学就要学懂、学透、学扎实。”从一名普通青工成长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生产装置操作技师,郭大为用技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为了摸透管线流程,她把流程图画了一张又一张,在装置上走了一趟又一趟。20多年来,经她参与调校的仪表系统都是零失误投入运行。以她名字命名的“郭大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的“焦化回炼苯乙烯焦油延长分馏塔压降”等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0多万元。
“工作时间不到7年,拿了30多个奖!这个‘90后’女孩不得了。”这个女孩就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东车辆段西宁货车检修车间制动钳工马婷。她把不断学习当成一种爱好,将货车车辆制动阀的组装、分解、研磨等0多道专业题拷贝到手机上,随时翻阅,牢记每个要点;以自己柔弱的手指,“摸骨”般熟悉制动阀结构,分析检修作业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多次在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用奋斗的青春书写出美丽灿烂的人生画卷。
有这样一群“女兵”,10年来凭着热爱家乡的坚守和执着,守护着15座变电站,实现10万项无差错操作,为48万仡乡人点亮光明。她们就是贵州电网遵义务川供电局变电所女子巡维队。这支团队共有19人,平均年龄47岁,被当地人称为“带电玫瑰”。变电站的主要工作就是倒闸操作、巡视、事故处理,她们视千天如一日、万次如一回,从每一次巡维操作的细致无误到年复一年的坚守与执着,克服生理、体能、家庭、技能等各种困难,实现了巡视到位率%,精准安全操作%。
“语气再温和一点,态度再热情一点,解释再通俗一点,工作再耐心一点”。在天山脚下,有一个“有温度”的税务所——国家税务总局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这里不仅各个服务窗口实现“一窗通办”,办税服务厅还配置专人服务,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古丽工作室”,并推出“延时服务”,为纳税人办理业务提供方便。这支边疆税务的巾帼力量用行动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光发热。
作为北京市第一家专门为保障女职工权益设立的审理庭,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女职工权益争议审理庭的5名女仲裁员从“女工三期”案件审理的特殊需求出发,开通绿色通道,签订“共建公益法律服务站协议书”,联合工商部门监督管理涉案企业,联合街道设立流动仲裁庭,定期与工会、妇联等部门共同研究女职工权益保护的有效途径。截至年底,女工庭共受理案件件,审结件,结案率达97.5%,帮助女职工追回各类财产损失和赔偿金0余万元。
柔肩挑重担、丹心谱华章。立足新征程,她们把工作岗位作为奋斗的舞台,扬巾帼之志、聚巾帼之功,让巾帼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在新时代奏响更加恢弘的乐章!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