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蓰。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征倭棠吉还。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毛泽东
毛主席挽诗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所作诗词甚多,但以律诗吊挽将军的仅两首,此诗即其中之一。能获此殊荣的,一位是共和国元帅罗荣桓,另一位则是一位国民党将军。
年7月中旬,一辆安放着灵柩的汽车缓缓地由滇缅边境驶向祖国境内。汽车所过之处,沿途城市的军民,无不怀着崇敬的心情,含泪肃立于道路两旁,向这位在抗日烽火中在滇缅战场殉国的英灵,表示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
灵柩中的死者,正是第一位在国外牺牲的中国军队高级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全国各地多位代表前往祭奠,当地闻讯自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父老乡亲就有一万多人,与会者无不悲痛流泪。我党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人分别撰赠了挽诗、挽词和挽联。国民政府中除蒋介石亲撰挽联两幅外,林森、李济深、李宗仁等多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也分别敬撰挽联,蒋介石还特派李济深代表致祭。
文初的五言律诗,正是毛主席所赠的挽诗,而获此殊荣的国民党将军正是被周恩来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戴安澜将军,海鸥则是他的号。
戴安澜将军一、一封未来得及寄出的家书
年3月,时任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师师长的戴安澜率领所部打响了同古(也译作东瓜)保卫战,因援军迟迟未能到达,全师陷入孤军奋战的绝境。抱着必死决心的戴安澜,在22日晚给爱妻王荷馨写了一封家书,内容如下: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数年,即可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手此即颂心安安澜手启(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明眼人其实一看便知,与其说这是一封家书,倒不如说是一封遗书!信中的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戴安澜已经抱着为国捐躯的必死决心,并交代了后事:嘱咐妻子抚养好孩子,侍奉好父母!
戴安澜将军全家福戴安澜在信中对于妻子的感情,可谓极其复杂,其中既有愧疚,也有不舍,更有一些勉励和宽慰。他知道自己死后,妻子要独力抚养四个孩子,未来的艰辛可想而知!不过,他也勉励妻子,这种苦日子不会很久,因为四个孩子都十分聪慧,日后必定会有所成就!
短短两百余字的家书,戴安澜应该写了很久,这其中既有一个丈夫对于妻子的爱,有一个儿子对于父母的孝,更有一个父亲对于子女的疼爱!在家国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不惜用自己的鲜血去捍卫国家的尊严!可惜的是,这封家书还未来得及寄出,戴安澜就于5月26日壮烈殉国。
二远征军义赴缅甸战场
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在迅速占领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广大地区后,积极准备占领缅甸,以保障其进攻南洋军队右翼的安全,夺取缅甸资源,切断滇缅公路这条我国唯一的国际交通线,再由缅甸入侵我国云南,逼使国民党政府屈服,从而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年元旦,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发表联合宣言,以美、英、中、苏为首领,组成联合国。接着,根据罗斯福的建议,以蒋介石为统帅,组建中国战区,用以对付法西斯主义者对中、印、缅、泰等国家的侵略。此后,美国又应蒋介石所请,派史迪威中将担任中缅印战区美国陆军司令及中国战区最高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3月,史迪威来重庆就任后,立即前去缅甸。蒋介石则命令中国远征军各部队,统归史迪威指挥。
史迪威将军检阅中国远征军3月1日夜,赴缅英国盟军突然电话通知戴安澜,说蒋介石将在缅甸腊戍召见他,让他迅速前往。戴安澜不敢延误,便连夜赶往,于次日黎明抵达腊戍。
蒋介石首先向戴安澜询问了一些情况,然后命令他,当日开一个团到腊戍,接着把其余部队开到平满纳、同古占领阵地。
3月3日,蒋介石一天之内三次召见戴安澜,还面授机宜,鼓励他夺取重大胜利,以振奋民族精神,为祖国增添荣誉。但对于第师的孤军深入,蒋介石还是有所担忧。在召见戴安澜的时候,他特地问道:“能否坚守一两周?”
戴安澜坚定地回答,“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
一到同古,戴安澜就与英军第一师师长斯考特见面,讨论师到同古与英军共同布阵的问题。来同古之前,杜聿明就交待戴安澜:师到同古的任务是策应英军作战,掩护第五军主力集中。
当与斯考特讨论时,戴安澜就感到问题有些棘手。因为在问及敌情时,斯考特和助手只是一个劲地摇头,表示什么都不知道;当问起曾与日军交过火的第一师,日军的战法有何特点,斯考特等人也只是摇头,还是什么都不知道;问起同古防守阵地的安排及进一步打算,英方也是含糊不清,这使他感到十分苦恼。
戴安澜在英军的陪同下,查看了英军现有的防务工事,其情况之差,令他很是吃惊。从与英军会晤交谈到现场查看实况,戴安澜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今后与日军作战绝对不能依赖英军,我国军队必须担负起全责!
中国远征军机械师三、皮河一战显锋芒
同古以南30多公里处,有一条皮尤河。同古保卫战,就是在该河两岸拉开序幕的。
日军侵占泰国、马来西亚后,急派第55、第33、第18三个师团的重兵进攻缅甸。他们从泰国经摩尔门(也译称毛淡棉)进犯缅甸,3月8日占领仰光以后,便以第55师团为中路,从仰光沿公路向曼德勒推进;第33师团为西路,从仰光向西北对普罗美的英军进攻;第18师团为东路,沿萨尔温江北进。日军计划,在雨季之前会师曼德勒。
日军第55师团从仰光出发,正在向北急进,准备进犯同古。该师团是年才在日本国内编成的二联制师团,士兵有一半是预备兵役,整个师团以山地战见长。当他们得知即将与装备良好,战斗力强的第师交战,心里十分惧怕。戴安澜也设法摸清了敌人的基本情况,周密进行思考,慎重地指挥部队作战。
3月11日,戴安澜派摩托化骑兵团和团步兵第一连,由骑兵团副团长黄先宪指挥,到皮尤河畔及其以南12公里处担任警戒任务,接替英军防务,并掩护英军撤退。这些部队进入皮尤河阵地以后,根据日军骄横狂妄的特点,估计他们在追击英军时,可能轻敌冒进,因而在皮尤河南岸构筑埋伏阻击阵地,在皮尤河北岸构筑主警戒阵地,并在公尺长的皮尤河大桥下装好炸药,做好爆破准备。所有这些,都做得十分巧妙,使敌人不易发现。
战斗中的中国远征军19日,日军第55师团派出步兵第联队约人的搜索队,来到皮尤河南岸。当他们的摩托车队快速疾驰上大桥的时候,第师埋伏的战土迅速引爆大桥,大桥随着猛烈的爆炸而塌陷,敌人连人带车一个一个摔到桥下,霎时间,后续车辆一起拥塞在河南岸的公路上,敌人乱作一团。顿时,枪声四起,埋伏的第师官兵用机枪和各种武器猛烈扫射敌人,打得敌人抱头鼠窜。此次战役,日军后援不济,大部分被歼灭,仅有少数逃出升天。
这次战斗,不仅击毙敌人甚多,而且还缴获了敌人的汽车、摩托车、枪支弹药和望远镜等物资。从一名死去的中尉联络军官身上,还搜获了很多文件以及日记、地图等。文件上记载着日军的作战计划。日军虽然看似强大,但困难重重,士气低落。在这名联络军官的日记上面写道:“入缅以来,交通困难,补给才不过三次,因而土气不振……”
中国远征军缴获的战利品这次战斗是中国远征军进行的首次战斗,也是日军入缅以来第一次重大损失,不但成功地掩护了英国驻缅甸军队的安全撤退,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联军的士气!此后,那些原来看不起中国军队,称中国军队为“草鞋兵”的英军,再见到中国军队时,再也不是以前那种趾高气扬的模样,而是举起大拇指,一个劲地称赞中国军队“打得好!”
皮尤河伏击战规模虽小,却极大地震撼了日军。日军第55师团长竹内宽中将得知中国军队已占领了同古后十分恼怒,马上命令师团主力投入攻击。20日,日军第55师团两万多人,加上大批飞机轮番轰炸同古,同时以两个联队,配置12门大炮,用战车、装甲车作掩护,从天上地下,四面八方向师阵地猛扑。
与此同时,日军第联队将同古的正面防线鄂克春包围起来后,便直接朝着第师一个营的防御阵地突击数小时,但这支多人的联队主力在两天内就被中国军队消灭了多人。驻守在鄂克春村内的国军官兵,虽说人数只有大约一个步兵营,但30多挺来自不同国家的机枪混在一起,火力还是很强大。
日军见势不妙,很快调整了战术,将他们的突击与火力支援部队混合配置,互相交替掩护,小心翼翼地展开了搜索行动。23日,一个中队的鬼子再次突入鄂克春村,鄂克春村的中国远征军展开了激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守军全部战死。兴高采烈的日军很快进入村庄,还兴高采烈地升起了太阳旗。
戴安澜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事态非常严重,当即决定亲自率军解围。他赶到鄂克春后,迅速指挥部队包围了村中的日军。但日军仍拼死抵抗,中国军队攻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并且牺牲很大。戴安澜拿起望远镜,发现村子周围长满了野草灌木,突然灵机一动,命令部队围着村子点起火来。
同时,戴安澜将这一决定电报给了附近的英军。20分钟后,英军的12架轰炸机到达鄂克春上空,扔下了大量装有燃烧弹头的航空炸弹。当日军步兵蚂蚁一样涌进城周丛林时,师的将士用上喷火器,再加上部分自行火炮发射的燃烧弹与步兵投掷的酒精,引燃树丛,连人带树烧个精光,鄂克春顿时变成了日军的火葬场。
最终,鄂克春阵地又被中国军队夺了回来。
四、血战同古扬国威
第师自入缅以来,一直是孤军奋战,可谓是凶险异常,但由于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全师官兵拼力死战。战争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日军遭遇在缅甸战争中最猛烈的抵抗,连续几天伤亡惨重;而戴安澜的部队处境则更加凶险,第师仅仅是机械化步兵师,却要同时面对日军从天空到地面的立体式打击。日本空军每天从仰光机场出动百余架次飞机,对同古前线进行狂轰滥炸。面对五倍于己的日军第55师团,每天都有中国军人拉响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尽管打得很艰苦,但是中国远征军却打得气壮山河!
3月21日晚上,戴安澜召集营级以上军官开会,带头宣布阵亡后的替代者,各级干部均表示与同古共存亡的决心。第二天,他通告全体官兵,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
同古保卫战地图日军在正面强攻不能推进的情况下,24日以连队绕道向古城北迂回,偷袭同古城北克容冈机场及附近的铁路,将第师从南、西、北三面包围,师不得不退守同古城,战事越发吃紧。担任机场守备的工兵团,人数本来就少,加上仓促应战,根本无力支撑。当晩,克容冈机场和铁路双双落入敌手,日军以优势兵力切断了在同古的师与后方的联系,第师的处境立刻严峻起来。战前,杜聿明说过的“要准备独立作战”的话不幸应验了。
日军的步兵虽然被挡在外围,但他们凭借猛烈的炮火和绝对的制空权,已经将同古城内炸得天翻地覆。中国军队第一次在国外作战,地形不熟、联络不畅,加上天气酷热,饮水缺乏,战斗非常的艰难,伤亡也很严重。当夜,部队调整部署,主动放弃鄂克春等前沿阵地,将主力集结到同古城内已经设立好的阵地。
25日,日军围攻同古城,但久攻不下。第15军军长饭田祥二郎中将为此大为光火,他认为这一仗开了太平洋战争以来的先例,使皇军的武威受到了极大挑战。饭田在将竹内师团长严加训斥后,决定把从新加坡刚刚赶到的第56师团调往同古,增强攻击力量。这样,在敌机狂轰滥炸的同时,同古城外日军兵力已经是第师守军的四五倍。日军在其第56师团的支援下进攻更为疯狂,妄图一举歼灭戴安澜部。同古已成孤城,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已经抱定了决一死战的决心。
虽然人数上明显处于劣势,但第师官兵依托坚固的城防工事,与日军多次周旋。日军炮兵和飞机虽烈,但仅能摧毁地上工事,无法摧毁中国军队埋入地下的坑道式掩蔽部。每当日军用大炮出击,步兵出动时,中国军队就从坑道里冲出,投入战斗,杀得日军人仰马翻。
激战中的中国远征军决战的时刻到了。日军孤注一掷,要打破中国军队的防守,正面强攻,空中轰炸,还灭绝人性地释放糜烂毒气弹,但这一切都未能动摇第师将士坚守阵地的决心。十天的激战,日军被中国远征军消灭五千多人,中国军队仅损失一千多人。
援军迟迟未到,弹药也将消耗殆尽。原本定好参加合围的英军,竟然连招呼都没打,就悄悄地撤退了。这让驻扎在西线的日军大喜过望,他们星夜奔赴同古,准备合围中国远征军。
没有军粮,没有弹药,如果不撤退,戴安澜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第师全军覆没。危急时刻,戴安澜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撤出同古。
3月28日,戴安澜率领第师的战士开始突围,直到第二天凌晨,才终于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同古陷落,但留给日军的仅是一座空城。
残酷激烈的同古之战进行了12天,第师就像铜墙铁壁一样阻挡住日军的北进,以伤亡千余勇士的代价,歼灭日军多人,毁灭日军坦克、装甲车近20辆,重创了不可一世的日军第55师团,胜利地保卫了同古,并在戴安澜有序的指挥下安全撤离,几乎全师而还。
在日军大佐横田尸身留下的日记上,有这样的记载:“南进以来,从未遭受若是之劲旅,劲敌为谁,即中国军队也。”日本防卫厅在战后编纂的军事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话:“同古攻击战历经十天结束,师团于三十日占领了同古,正面守军为重庆师。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特别是其退却收容部队,固守阵地抵抗直至最终。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军无不赞叹其勇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分析各次战役的成败,也认定进攻东瓜的战斗,是最艰难的战斗之一。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议会也不得不承认,同古一役为旅顺攻城以来未有之苦战。
同古保卫战,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和国威,也为戴安澜在国内外赢得了声誉。蒋介石称此战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同古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上均有其不朽的价值!”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则称赞:“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始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同古保卫战以后,伦敦《泰晤士报》发表文章,评论缅甸战局,对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保卫同古,倍加赞扬。《泰晤士报》记者宣称:“同古之命运如何,姑可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之光荣簿中增一新页云。英方各界对于华军敢死,像以手榴弹消灭敌坦克车之壮举,以及华军射击敌人之准确,无不同声赞扬。”
美国军方史料这样记载着:
“戴安澜将军在第一个缅甸战役(年12月7日至年5月26日)中,曾任中国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在该战役中,日军从泰国发动进攻,侵略了整个缅甸东部。被称为‘有才能、有魄力并有相当大胆量’的戴安澜将军从年3月十19日至3月30日坚守并保卫了位于曼德勒去仰光途中的铁路交叉点同古镇西塘谷。据官方记载,这次行动是‘所有缅甸保卫者所坚持的最长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它的指挥官赢得到巨大荣誉’。”
五、驰援棠吉
同古血战不辱使命后,戴安澜和第师又奉命转移。喘息未定,因西路乔克巴当英军被围,他们又奉命驰援。但西路刚解围,东路棠吉又告失守,戴安澜遂又奉命收复棠吉。
由于连续战斗,第师现有兵员仅6人,但全师斗志昂扬。戴安澜在战前会议上向各团营长指出,棠吉的战斗与同古的战斗不同:同古是平原防御战,棠吉是山地攻击战。为此确定向敌主阵地开始攻击后,迅速占领棠吉两翼,包围敌人于山地而歼灭的作战方针。希望大家了解战斗的意图并在战斗中灵活处置,以最少的牺牲来求得最大的胜利。
24日拂晓,进攻开始,戴安澜亲到第一线指挥作战。攻击部队在炮兵和装甲车的炮火掩护下,勇敢前进,进展很快,棠吉周围各制高点在激战中被我军占领。由于山地运动困难,日军阵地不易一举突破。黄昏后,远征军又开始猛烈攻击,占领了棠吉城郊高地的据点,残余日军全部退入城市并占领宝塔山一带,企图负隅自守,准备夜间伺机反扑。在我军的猛烈反击下,日军只得退回城内。
当夜,第师全线停止攻击,戴安澜要求各部队于原阵地对敌严密监视,决定第二天拂晓发起攻击,各部队围歼在棠吉之敌。考虑到日军占据一些高地顽抗,戴安澜决定调榴弹炮连至高地附近隐蔽,当我军发起攻击时,炮火予以支援。
25日拂晓,第师全线向棠吉守敌发起进攻,展开激烈战斗。戴安澜亲带部队攻击,为彻底消灭宝塔山负隅顽抗之敌,他命令榴弹炮连随步兵进展推进阵地,对宝塔山猛烈射击,步兵反复冲锋肉搏,日寇伤亡过半,冒死突围,而损伤更大,结果无力抵抗,溃不成军,四处逃窜。城内守军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早已逃之夭夭。
25日18时,棠吉完全克复。在战斗中戴安澜身先士卒,指挥冲锋,他的随从副官孔德宏负伤,卫士樊国祥牺牲,可见战斗之惨烈以及戴安澜处境之危险。捷报飞传,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最高统帅部甚为赞赏,蒋介石亲自传令嘉奖。
六、将星陨落,举国痛悼
尽管中国远征军捷报频传,但由于中、英、美三方矛盾重重,作战先机尽失,远征军败局已定。腊戍等地被日军占领后,蒋介石命令杜聿明把部队带回国,但能走的路线已全被日军切断,摆在眼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当地人闻之色变的“绝地”——缅北野人山。
戴安澜要带着跟他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回国、回家。此后,无数没倒在日军枪炮下的将士,许多倒在了这片一望无际的热带丛林中。
远征军进入野人山部队主力进入野人山,担任后卫的第师被敌人分割开。5月16日,在郎科地区,部队突遭日军重兵伏击。密林中鏖战两昼夜后,全师终于突出重围,戴安澜的胸、腹部却不幸各中一颗流弹,但他仍坚持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由于此时缅甸已进入雨季,山区人烟稀少,缺医少药,加上日晒雨淋,他的伤口开始化脓生蛆。
由于伤势不断恶化,戴安澜处于半昏迷半清醒的状态,参谋长周之再和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去看他时,他已说不出话了。他们二人问:“师长,我们下一步如何把部队带回国去?”戴安澜示意他们拿出地图,他用手指着地图要部队立即在茅邦处渡过瑞丽江,又用手指了回国的路线。他又示意身边的卫士把他扶坐起来,面对北方祖国的方向深情地望了最后一眼,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没能说出来,便与世长辞了!时间是5月26日下午5时40分,时年38岁!
戴安澜殉国后,全师官兵悲恸号哭。工兵营当即伐木制棺入殓,他们抬着师长的棺木,冲破日军一道道防线,胜利完成闻名中外的“郎科突围”,于6月5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祖国。第师入缅时余人,回国时余人,多天的悲壮历程就此结束。
戴安澜马革裹尸还,所到之处,成千上万的国民自发沿街跪迎英灵。年12月31日,国民政府明令戴安澜入祀首都忠烈祠。
年4月1日,经过长期准备,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了戴安澜的国葬仪式,当时有一万多人参加,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远在延安杨家岭的毛泽东,在煤油灯下少有地写了一首律诗《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戴安澜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美国国会也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他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成为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戴安澜牺牲后,国民政府给了其家属二十万元法币的抚恤金。这笔抚恤金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足够戴家老小衣食无忧。但戴安澜的小脚妻子王荷馨却找到杜聿明,表示家里不需要。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来建设祖国,繁荣国家,她拿出全部抚恤金在广西全州办了一所私立学校——安澜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自己一家人则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粗茶淡饭的生活。
年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芜湖故里。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同年10月3日,毛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9年9月10日,戴安澜成功入选“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戴安澜将军手迹附戴安澜将军简介:
戴安澜,字衍功,自号海鸥,年11月25日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练溪乡风和戴村(今无为县昆山乡练溪社区)。年加入国民革命军,黄埔第3期毕业。年参加北伐,年参加长城抗战。在年的鲁南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同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年升任国民党第5军师师长,12月参加桂南会战。在昆仑关大战中,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
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战功卓绝。年5月26日因伤重殉国,时年38岁!
后记
适逢戴安澜将军诞辰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以示不忘先贤!牢记历史,铭记英雄!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革命先辈们的负重前行!
参考文献:《安澜遗集》、《戴安澜传》、《远征印缅抗战》、《中国远征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