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身,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话来形容马建飞——从一位农村小伙到油画艺术家的转变再贴切不过了。因为,了解马建飞的人都知道,他在艺术这条路上是受过困,有过坎坷的,且他为了画画是出了名的能吃苦。

马建飞《乾坤湾的春天》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上世纪六十年代,陕北绥德的农村还是非常的贫困,人们只能靠吞糠咽菜维持生计。后来,由于生活所迫,马建飞随父母转赴延安,落户在延安枣园张天河村。

此时,家境虽有好转,但收入也仅够维持生计,并无多余的经济能力支持马建飞学习油画。然而,对一心想成为画家的马建飞来说,家庭的拮据并没有彻底让他放弃画画,他望着自己热爱的家乡,经常“不由得地在想像中画着自己喜欢的油画,并不由自主地用手比划着,直至旁人问他在想什么事时,他才从让自己魂牵梦绕的油画想像中清醒过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就是这种对油画的痴迷与执着,让马建飞在学习油画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了下去!

马建飞《小村》

功夫不负有心人

马建飞正式学习油画是在年,那时他已经20岁了,“爸爸领我去靳老师家,征求意见后,我开始正式学画的。”也就是从那时起,马建飞成了著名油画家靳之林先生的门生,走上了专业绘画之路,可以说靳之林先生是马建飞的油画启蒙老师,也是“靳老师使我(在绘画上)有了质的飞跃”。

年,马建飞迎来了他油画学习生涯的转折点。这一年,老师靳之林陪靳尚谊先生来延安,当时作为一位基层美术干部的马建飞有幸在一旁观看靳尚谊作画。他在《自序》中对这段经历这样描述:“看靳尚谊先生画画,初看时感觉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越画越精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完他那引人入胜的作画过程后,觉得受益匪浅,也燃起了我画画的热情,似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而马建飞的这次“偷师”之作——母亲的肖像,也得到了靳尚谊的称赞,这使马建飞备受鼓舞,也使其意识到了向名家学习绘画的必要性。

马建飞《母亲》

同年初秋,靳之林先生回延安作画,马建飞跟随老师靳之林到陕北黄河畔乾坤湾的小程村写生。他说:“那次去黄河边写生是我西安美院毕业后第一次随他去写生,学风景油画,那次比原来进步了许多。”

此后经年,马建飞都陪靳之林到陕北各地写生,他们一起到不同的地方画黄河、画黄河人家,画北国风光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画名人故居、历史遗迹……写生期间,马建飞的刻苦作画给靳之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靳之林在《马建飞油画》一文中这样写道:“数九寒天,我们一起画榆林大漠雪景,我因为身体原因不敢多画,他则不同,一画就是十几天。耳朵冻烂了,手脚冻烂了,他无怨;炎炎夏日画黄河,早出晚归,管不了妻子,管不了儿子,他无悔。”

马建飞《红高粱》

年,马建飞同靳之林到延安宜川壶口画黄河。这一次,马建飞的油画作品受到了靳之林的高度赞赏,“从来没有哪一幅陕北写生让我这样仔细地看过”。这对马建飞而言无疑堪比千金,更加坚定了他绘画的信心,至此,马建飞更加深刻的体会了靳之林的本原哲学,在绘画中努力追求情景交融、天人合一。

除了同老师靳之林到陕北各地写生,马建飞更多时候是独自一人开着车,载着绘画工具出去写生。他喜欢陕北,热爱陕北,外出写生几乎跑遍了陕北、画遍了陕北,那里的山山峁峁、坑坑洼洼都出现过马建飞的身影。陕北之于马建飞就如同鱼翔浅底、鸟翔空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马建飞就是陕北的游鱼、飞鸟。马建飞说:“这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绘画源泉,有着丰富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的所在地,是红色革命的圣地。这片土地的博大厚重,让我创作出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油画作品。”

马建飞《春耕三月》

十年如一日不断地写生创作使马建飞的绘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而且还得到了老师的赞誉,但是马建飞并没有志得意满,仍保持谦虚求教、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每每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的画家到延安作画,他都全程陪同,并带上自己的作品去当面请教,认真聆听画家的指导。此外,马建飞还喜欢参观展览,对每一幅作品都认真观看,仔细揣摩,然后将在展览作品中的感悟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去,从而使得作品更加丰满。

马建飞《黄河蒙眬》

马建飞就是这样锲而不舍地坚持向名家学习,坚持写生,才有了绘画艺术上质的飞跃:绘画风格由执著的写实转向山峦峭立的笔墨写意;作品由技法层面的模拟自然到情感抒发、笔墨合一的意境,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陕北油画风格。

如今,马建飞已经实践了一个画家由不懂到成熟的三个过程,即由无理作画到以理作画,再到以情作画。

马建飞《黄河万里雪》

历经千帆终有成

靳之林说:“油画的灵魂是色彩意境。陕北黄土高原的色彩意境很难画,难就难在它是那样的质朴无华。色调灰灰的,但又是那么样的明朗通透,那么样的独具魅力。这也正是陕北人文特有的气质。”画好油画需要把握好色彩及其色彩关系,然而“很多人画的陕北,色彩的使用是对的,色彩关系把握得也不错,但画出来的始终不是陕北人所熟悉和钟情的色调与色彩意境。”而马建飞却领悟到了陕北风景油画的真谛。这得益于他十几年的勤奋艺术实践,大量的写生让陕北的早与晚、阴与晴、明与暗早已成为他笔下再熟悉不过的线条艺术,他的写生作品大都表现了陕北人具有的特有魅力以及对色彩意境和笔墨合一的情感抒发。

马建飞《雨后壶口》

年,马建飞迎来了他艺术人生中第一个个人油画展,“黄河哺艺——马建飞油画展”,这次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一经展出便非常轰动,获美术界力挺,参加开幕式的和观展的全国著名艺术家有靳尚谊、邵大箴、靳之林、范迪安、肖锋、吴长江、赵友萍、苏高礼、杜健、杜滋龄、李延声、王胜利等,其中两幅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是延安油画第一次走进国家美术殿堂举办个展。展览主题“黄河哺艺”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亲自题写,充分表达了对这位从延安走来的艺术家的褒扬。展览作品充满了来自黄河之畔、陕北高原的浓郁气息和醇厚色泽。年,他的个人油画展“从陕北走来——马建飞油画展”相继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和甘肃美术馆举办。

马建飞《枣园春雪》

有人说马建飞的油画作品具有“土”味的标志,充满着乡土、乡情的朴素,有着鲜明的黄土特色与情怀。然而,正是作者用心和色彩互动,以及长久的陕北生活所积淀的品格,才使其作品“文质”兼备,既恰到好处的表现了陕北山河朴素粗犷的“质”,又让观者感受到陕北光华烨然的“文”。

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院长评价说:“马建飞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反映出的陕北文化、黄河文化品质,正印证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成才道路。这位来自宝塔山下、延河岸边的艺术家展现给我们的是一颗富有理想追求的赤子之心,还有那由黄河哺育出来的独特艺术风格。在黄河的哺育之下,我相信他的艺术会不断地精进,他的艺术人生也会像黄河一样,以顽强的毅力穿越九曲十八湾,不断走向宽阔的前景。”

马建飞《绥德灵宝山》

马建飞曾说,他是一个消费型画家,走的是董希文、靳之林、靳尚谊的画风体系。

马建飞说绘画中所表现的松动特征是从生活中来,他时常被大自然的风景与和谐意境所感动着,有时会突然生发出对生命的冲动,力图表现含蓄与厚重的特征;有时想迅速抓住最感动人的地方,形成浑然一体的感觉。

“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正是马建飞这种执着的艺术热情、坚持写生创作的精神,以及对黄河与陕北故土的热爱,让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在陕北大地上奔走创作,用画笔和颜料向世人诉说着陕北的自然、人文景观。

提一桶青山画意,背一肩大地情爱。这就是马建飞。他犹如一位行走在黄河之滨、陕北高原的歌手,用朴素而真诚的情感叙述对于黄河与陕北的热爱与眷恋。

马建飞《宝塔山最后的残雪》马建飞《初夏》马建飞《陕北春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