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我的灵魂封在这封信里,你去旅行的时候,请把它随身带在口袋里,挈带它同去玩玩,但不许把它失落在路上。(朱生豪的情书)
年的夏天,被誉为“不下于冰心女士的才能”“诗文如琼枝照眼”的诗坛才女,的宋清如女士得享天年,与丈夫朱生豪相聚于天国。陪伴她的是朱生豪呕心沥血的翻译巨著《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还有那些字字深情的书信,以及装满了朱生豪灵魂的信封。
直到如今仍有人感叹,朱生豪用短暂的一生做了两件事儿,翻译莎翁的著作和爱宋清如;朱生豪去世之后,宋清如却只做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守着对朱生豪的回忆度过漫长的余生。十年鸿雁传情,两载相濡以沫,一生淡泊守候,那是怎样的一段爱情!
01.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
那一年的杭州,那一年的之江大学,那一年风景优美的“情人桥”边,见证了一段爱情的开始,一对才子佳人的初次相见。之江大学之江诗社的迎新会开始了。
刚入学的常熟才女宋清如,怀揣着梦想,带着朦胧的诗情走进了迎新会。已经破有名气的学生诗人,大四的学长朱生豪也步入会场。这是命运安排的一场并不意外的相遇。
每一位诗社的新成员,都要献上一首诗供大家互相传阅。宋清如的新体宝塔诗比较小众,并不受欢迎。写惯了古体诗的诗社成员读后,均摇头叹息满脸复杂之色。宋清如的自信受到了在质疑之下受到了打击,很不开心的低下了头。
小诗传到了朱生豪的手里,细细品读也颇有风味。于是朱生豪抬头看向略显忧郁的新人,送上了鼓励的微笑。宋清如的心里好像有了一股春风,吹散了阴霾,露出了灿烂的阳光,于是自然的向学长回复了一个纯真的笑脸。
在随后的一年里,两个同样热爱诗歌的年轻人开始了写作上的交流。而相互之间的爱慕之情,在那时候就已经萌芽。一年之后,朱生豪面临毕业,写了3首《鹧鸪天》赠与宋清如,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
《鹧鸪天》其一楚楚身材可可名,当年意气亦纵横。同游办理呼才子,落笔文华绚不群。招落月,唤停云,秋山朗似女儿身。不需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
爱情已经开始,在朱生豪的心中,就不会回头。虽然只有一年的浅交,但是二人心中都有一丝情意绵绵。钱塘江畔的细雨,见证了两个青年的分别,也见证了相思的开始。
02.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我爱宋清如,风流天下闻;红颜不爱酒,秀颊易生氛……我爱宋清如,诗名天下闻,无心谈恋爱,埋首写诗文……我爱宋清如,温柔我独云;兰生应存药,一笑忆前盟……
在长达九年的分别时间里,朱生豪写的情感炙热的情书数不胜数,或浪漫、或天真、或炙热、或温情,让现代人都叹获不已,每一句都充满着深深的思念和真挚的爱恋。而爱情并不是单方面的,是需要互动的。宋清如也成了真正的诗人:
假如你是一阵过路的西风/我是西风中飘零的败叶/你悄悄的来/又悄悄的去/寂寞的路上/只留下落叶寂寞的叹息。
一首现代诗如果还无法表达心中的思念,那就再来一首古体诗词,没有感情是诗歌表达不了的,如果不行就再来一首:
宋清如《蝶恋花》愁到旧时分手处,一桁秋风,帘幙无重数。梦散香消谁共语,心期便恐常相负。落尽千红啼杜宇,楼外鹦哥,犹作当年语。一自姮娥天上去,人间到处潇潇雨。
自从分别后,朱生豪和宋清如两人,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杭州,渐渐陷入爱情旋涡中的两个人,等待彼此的情书成了他们生活中量重要的一部分。
出身为贫寒子弟的朱生豪,由于出色的中英文功底,被上海世界书局委以重任——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从此,这项任务成了朱生豪一生的责任。
23岁的朱生豪在自序中写道:翻译此书的宗旨,第一在于追求最大范围地保持原文的神,不得已再求其次。也务必做到字句畅晓明白。朱生豪的这种态度,受到了宋清如的支持。从此,他们的书信中有了很多莎翁情结,为爱情添加了很多意趣。
莎士比亚优美的文字,给二人增添了很多灵感和创意,让这两位才子才女更加沉浸其中。在诗词和书信的互动中,二人的感情自然而然的升温。而在感情的熏陶之下,宋清如也才思泉涌,诗情日新月异,诗作也在上海的杂志上频频发表。
朱生豪把翻译好的莎土比亚作品当作礼物送给心中最重要的人。宋清如心中激动万分,在享受朱生豪爱意的同时,一首现代风格的新体诗油然而生,让鸿雁捎给远在上海的朱生豪。
宋清如《迪娜的纪念》落在梧桐树上的,是轻轻的秋梦吧?落在适娜心上的,是遥远的怀念吧?四月是初恋的天,九月是相思的天。
朱生豪用十年的时间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宋清如用十年的时间做朱生豪第一个读者和欣赏者。十年之间,在乱世的硝烟中,在渐渐变成方块字的莎翁剧作陪伴下,二人的感情慢慢升温,二人的心灵世界渐渐融合在一起。
朱生豪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部《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还有那些在写给宋清如的信中的绵绵细语和面红耳热的情话。在朱生豪的简介中,在诗人、翻译家的后面,应该在填上情书大师才更能符合他的才情。不信读一下,年轻的你肯定会心潮澎湃!
朱生豪经典情书语录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我的快乐即是爱你,我的安慰即是思念你,你愿不愿待我好则非我所愿计及。我想作诗,写雨,写夜的相思,写你,写不出。我不很快乐,因为你不很爱我。但所谓不很快乐者,并不等于不快乐,正如不很爱我不等于不爱我一样。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03.才子佳人,柴米夫妻:两年相濡以沫,一生淡泊守候。
年5月1日,在上海的一个小房子里,经过十年苦恋之后,用鸿雁传递深情的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朱生豪宋清如终成眷属。著名的词学宗师夏承焘先生为他们题词:“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身为常熟富家女的宋清如,甘心为了朱生豪操持家务,共享清苦。还自己揽活贴补家用,并且在精神上安慰朱生豪不必在意家庭的贫苦,把心思全部放在翻译莎翁剧作上,让朱生豪深感愧疚。
看着“楚楚身裁可可名,当年意气亦纵横,同游伴侣呼才子,落笔文华洵不群”的爱人,现在却在困苦中操劳,很多次在夜里醒来的时候暗暗哭泣。在这种境况的考验下,他们的爱情却愈加纯真、坚贞和香醇。
在那个充满着战争和动乱的年代里,虽然被日军损毁两次,但是在夫妇二人的坚毅的努力之下,朱生豪的翻译也很迅速。朱生豪废寝忘食的投入翻译工作,看着由于经济拮据、长期营养不良的丈夫,宋清如心如刀搅却无能为力。
“小青青,我要去了。”两年后的一天,为莎士比亚戏剧翻译耗尽心血的朱生豪,在向宋清如说完最后一句话之后,在贫病交加中抱憾离去。二人的婚姻生活定格在年12月26日。这对传为佳话的“南湖诗侣”,从此阴阳相隔。
朱生豪短暂的一生,因为有了宋清如而无怨无悔。在最后相依相伴的岁月里,朱生豪曾经对她亲爱的妻子诉说衷肠:“我很贫穷,但我无所不有。”
朱生豪心力交瘁的离开了。一堆没有机会出版的莎翁剧作译稿,一个四壁空空贫寒的家,还有一个年幼的儿子,这是他留给宋清如的所有财产。宋清如开始一个人默默苦撑那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守着对爱人的回忆,坚持完成朱生豪毕生的愿望。
宋清如开始各方奔走,为丈夫的书稿出版做努力,在朱生豪去世三年后,世界书局终于出版了朱生豪译本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当收到样书时,宋清如悲喜交集泪落如雨。因为在她心中,那不仅仅是《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洋洋洒洒的百万巨著是爱人十年的心血,里面深深地嵌着爱人的灵魂。
朱生豪的去世,对于宋清如来说来得太凄凉、太悲惨,但逝去的生命终究不会能挽回。只留下宋清如守着孩子,在寒来暑往、风霜雨雪的尘世中不断地悲悼和感伤着:
盖惟意志坚强,识见卓越之士,为能刻骨淬砺,历艰难而不退,守穷困而不移,然后成其功,逐其业。吾于生豪之译莎氏剧本全集亦不得不云然。余识生豪久,知生豪深,洞悉其译述莎剧之始未。且大部之成,余常侍左右。故每念其殚精竭力,沥尽心血,未及完,竟以身殉,恒不自禁其哀怨之切也!
莎翁全集的出版,让宋清如足以告慰朱生豪在天之灵。年,作家出版社分12册,再版《莎士比亚戏剧集》。年8月,《朱生豪书信集》出版,宋清如亲自写序。
04.那是怎样的一段爱情?那是没有终点的一段真情!
朱生豪,一个落魄家庭的贫困青年,为莎翁而生,把短暂的青春献给了中国的翻译事业;宋清如,一个常熟富户家庭的才女,为了爱人不顾贫寒、一生相守,只为朱生豪而生。
在朱生豪走后的半个多世纪内,在整整的五十三年里,宋清如守着她和朱生豪惟一的儿子,守着丈夫的莎剧遗作,甘守淡泊,孤独终老。始终没有辜负他的重托,她用自己孤苦漫长的大半.生维护了丈夫的清白与尊严。
他们的爱情并没有走到终点,而是走向了另一个起点。在他们踏足过的山林之间,在他们行吟过的湖畔之旁,在他们伴着弦歌潮汐,拈韵填词的月色之下,和着那一句句充满真情的诗歌,还有那一封封让人面红心跳的情书,他们的爱情让人难以忘记。
“南湖诗侣”是他们给后人留下的雅称,是他们忠贞爱情的见证。伴随他们爱情一起成长的莎翁剧作已经成为经典,而他们的爱情也成为南湖之畔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