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0825/936053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61.html
茶以悦己,茶以贵人。
我一直思索着,什么是语文?这个困扰了我八年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茶,我开始尝试着去回答、去审视、去定位,甚至去实践。于是,利用放学后的两个月时间,我给班上41个12岁住读班孩子开设了一门课程——《茶·五味》初嗅茶德·仪之味我们的茶课,在开课都会经历净手、整装的小小的仪式来调整上课状态,让学生从行为到思想通过自身的一点一滴来感悟茶德。当小小仪式感贯穿整个茶课,我发现它们如一只只蝴蝶,蝴蝶效应般的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我们从基本礼仪:坐、立、行的身体个体仪式训练开始。茶课上,小茶人们站如松、坐如钟,步履缓慢,端庄稳重。他们彬彬有礼地弯身奉茶、相互鞠躬行礼;随着茶课的深入,进行到泡茶仪式与奉茶仪式:孩子们从“温具、置茶、冲泡、奉茶、赏茶、品茶”的六大基本泡茶仪式中,根据不同的茶器来冲泡不同的茶类,再细分到各类茶,乃至各种茶叶的冲泡仪式。甚至讲究到泡茶用器与泡茶用水,乃至泡茶的衣服材质与颜色搭配;在寓意礼的学习中,他们对客人的欢迎与敬意,无言地从寓意礼中一一展现:“凤凰三点头”,即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主人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欢迎;茶壶放置时壶嘴不正对客人,表示欢迎客人前来;回转斟水、斟茶、汤壶等动作,右手必须逆时针方向回旋,左手则以顺时针方向回转,表示招手“来!来!来!”的意思。我期待,孩子们在仪式之中除了完成自己,更恭敬他人,恭敬茶汤。于是,我们创设情景,模拟家庭来客或茶馆来客,让学生在特定场景下练习正确的礼仪规范。41个孩子,他们在泡茶、奉茶中一一通过茶礼展现中华民族的礼仪修养,缔结了宾客之间的友谊,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和谐。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礼仪文明,在孩子们身上得以延伸与展现。浅酌琴音·律之味喝茶必然有琴律,而音律之美,则可提升喝茶雅趣。茶课伊始,我选择敬善媛的梵音清唱《大悲咒》,以空灵飘逸的声音和缔结心灵的舒缓旋律,为每一个走进茶课的孩子营造一个雅静、放松之境。茶课进行中,我会根据每堂茶课内容需要,引入不同的中国元素。古琴的余音悠远,萧的优美凄婉,古筝的音色优美······无一不让孩子们在享受古乐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文人的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而在茶课结束时,我又选用巫娜《觉醒》一曲让孩子们回归课前初始状态,重整身心。茶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告别了独爱流行乐器的那份执着。他们学会解放耳朵,放空心灵,去融合,去体会,他们也逐渐喜欢这样的品茶与听曲状态。到后来,有学生告诉我,“上完茶课、听完曲目,内心十分舒服。”细品茶具·玩之味玩是每个人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玩玩具长大,而积木绝对是玩具中的代表。告别了幼儿期,我们的童年、少年,乃至成年可以有“积木”吗?可以用“积木”去释放生活中所压抑的情感,或者去实现生活中的构想吗?从心理学的“沙盘游戏治疗”到日本作家池宗宪的《茶席》、三联周刊的《茶席密码》,我发现茶具可以是“积木”,而茶席可以是我们如小时候拼搭积木世界一般,构想出茶席新世界。于是,拥挤不堪的小教室前后,我开始增设塑料抽屉,不同的抽屉里分层摆放各种茶器。紫砂壶、盖碗、玻璃杯、茶道六君子、茶巾……除了基本的泡茶器具,还有茶席必备美器插花、茶宠、石器、竹器等。我们在茶具中回味小时候玩积木的快乐,在每一件茶器中去寻找器具本身的美,本身的文化意义。我们尝试着和器具对话。从具有“三才碗”之美誉的盖碗中,我们读懂了古代哲人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从紫砂壶中的“鱼跃龙门壶”,我们感受到老百姓对美好前景的期盼;在“青花瓷器”中,我们体会到中国瓷器的明净素雅,水墨艺术······我们也在形状各异,颜色各异,材质的各异的各种茶器中中,逐渐感受到“器为茶之父”的意义。在对茶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喝茶人数,茶类别,乃至心情、爱好、梦想、创造力去布置茶席,因为孩子们知道茶席就是自己构建的世界。绿茶茶席,可以配一枝家里带的绿竹来作插花;红茶,可以用白瓷杯,外加一块河边捡的鹅卵石作为茶席点缀。如果今天茶客有男生,我们可以给男生准备厚重的品茗杯,比如陶杯,而女生可以用清新淡雅的青花瓷杯。当然,你还可以根据今天的心情与天气晴好、乃至光线强暗,来选择各式、各色器具,布置茶席。仿景德镇铜红的红色品茗杯或许是快乐心情的写照;本山绿泥的紫砂杯亦或许是喜欢自然的内心展现……我期待儿童自我的茶席布置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想象的热情,以及细致而敏锐的观察,从而达到儿童心灵创造的力量。深饮茶诗·“语”之味每节茶课,我会依当节茶课内容的需要渗透茶诗,让学生倘佯诗中,熟记诗意。在品茶期间,学生们不但获得了诗歌美的享受,还领略到古人美德,进而让一节节茶课变成了诗意的语文课堂。在《茶的起源》一课中,我选择了唐代刘贞亮的《饮茶十德》,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饮茶行为可提升到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及可行大道的层次。饮茶十德(唐刘贞亮)一、以茶散郁气;二、以茶散睡气;三、以茶养生气;四、以茶去病气;五、以茶树礼仁;六、以茶表敬意;七、以茶尝滋味;八、以茶养身体;九、以茶可行道;十、以茶可雅志。宝塔诗,又叫“一七体诗”。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摆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从宝塔诗《茶》中的诗歌结构,到诗韵,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茶诗的韵味与趣味。茶(唐元稹)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醉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我们还在一七令《十大名茶》中感受诗歌的灵活变通的对仗美;我们更在“春染碧水云袅袅,氤氲烟引洞中仙。”的茶园美景中留连忘返;在“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的茶汤中陶醉不已;在“露牙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中赏味茶姿;在“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扣住茶思;在“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中牵动柔肠……不仅如此,孩子们开始创作茶诗:《茶》
——陈芋帆(12岁)
茶,不只是水与叶的融合
不只是味蕾上的极大享
它更是——
一种心境
一种艺术
让人——
平心静气
陶冶情操
是你我——
心的灵动
《茶》
——林瑞庆(12岁)
绿茶香,
红茶妙,
黑茶朴素,
黄茶好。
花茶苦,
乌龙涩,
普洱回甘真奇妙。
来来来,
喝茶好,
嘴中品出妙中妙!
《中国瑰宝·茶叶》
——董乙沁(12岁)
树叶,
本是同根生,
志同道远驰。
茶叶,
原南方嘉木,
现扬名天下。
它,
入口苦涩,
转眼化为甘甜。
那甘甜,
如初晴后绚烂的彩虹般,
侵占了我的味觉,
再者,
却又转瞬即逝。
这,
乃是留给我的——余想。
《茶》
——蓝崇杰
安静的午后,
我独享一杯清茶
初品茶汤——
一股淡淡的甘甜
于舌根而出。
此时我不禁想到——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苦尽,
甘来!
在一首首诗歌中,我看到了茶课带给他们的心灵的叩击与由此迸发出的文思泉涌。班上一位六年来恐惧写作的孩子,竟然第一次主动地进行茶诗写作。母亲留言:诗歌虽算不上美,但能看出孩子认真上茶课,并对茶课真切有感,今天,他敢写就是一种进步,感谢茶课。孩子在语文上的点滴进步,不仅体现在茶诗的创作上,还在于每周的茶课课后感写作。从我硬性规定的每节写不少于字课后感,到后来学生自主写作近多字。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孩子们对茶课的情感越来越厚重,表达的内容越来越真切。每周一次的一堂茶课,对41个孩子思想心灵上的冲击与感触如此之大,我忽然发现,在学生的兴趣点与情感激发的面前,一切的作文技巧与作文要求都是空话。原来语文老师不是教学生写作文,而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唤起他们写作的生命力。回甘茶史·道之味“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神农作为药王,为着百姓的健康身体,不惜牺牲小我,从而发现了中华瑰宝——茶叶。从茶的起源中,孩子们知道了神农。同时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神农作为药王的责任心与牺牲小我的伟大。——我想,这是良好的责任教育。“陆羽二十一岁时决心写《茶经》,为此开始了对茶的游历考察,他一路风尘,饥食干粮,渴饮茶水,经义阳、襄阳、往南漳、直到四川巫山,每到一处,即与当地村老讨论茶事,将各种茶叶制作成各种标本,将途中所了解的茶的见闻轶事记下来,做了大量“茶记”。经过十余年,实地考察三十二个州,陆羽最后隐居苕溪,开始对茶的研究著述,历时五年写成《茶经》初稿。以后五年又增补修订,这才正式定稿。此时陆羽已经四十七岁,前后共历时二十六年,才最终完成这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的巨作《茶经》。”从茶的为世人所道中,孩子们知道了陆羽写《茶经》的经历,同时能够感受到陆羽对命运的不屈不饶,有梦想,肯实践,坚持不懈等高贵品质。——我想,这是良好的榜样教育。在《中国?瓷器》一课中,通过视频,学生知道了瓷器的发展过程以及制做瓷器的72道繁琐工序。大家在为瓷器作为中国国宝充满赞叹与自豪时,也不禁感叹做瓷人的辛苦,从而谈到“珍惜”二字。孩子们说:“如果没有亲眼见到物的不易,就很难切身体会‘珍惜’的意义。总认为碎了,再买一个就是。而这节课,则完全改变了他们的旧有观念。在《中国?紫砂壶》一课中,孩子们欣赏了各家名壶。当看到制壶人用刻刀在壶身上写字画画,将一块块毫不起眼的土胚,通过一步又一步精心而准确的制作,甚至几经失败,又重新再来的过程,才制造出价值连城、极富艺术气息的紫砂壶时,大家不由得拍手惊叹——“匠心”!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孩子们逐渐明白,“匠心”在身边,写好一个字就是匠心,认真画好一幅画就是匠心,老师认真备课,认真做课件,最后呈现一堂美好的课堂,也是“匠心”的展现。从壶人的“匠心”到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匠心,大家明白了匠心并非遥不可及。而茶叶本身也带给我们无穷感悟。《绿茶》一课中,孩子们在学习了绿茶的收敛性特点(即俗称先苦后甜的感觉)后,也初步体会到了“茶如人生,先苦后甜”的道理。《红茶》一课中,孩子们从亲手的制茶过程中,明白了所谓的“红茶是最具包容性和变化多端的茶的道理。不管冷饮或热饮,清饮或添加任何一种食物,不仅不会影响其茶汤的品质,反而会让它更具韵味。”而红茶的包容性与适应性,更是让学生们深受启发——做人应如红茶,具有包容性与适应性。品着茶汤,吟着茶诗,听着茶事,悟着茶道,我们的课堂茶香满溢、诗味满堂。茶五味·茶吾味·茶无味茶课无止境,学习不间断。这是每节茶课带给我和孩子们的感受。对于我来说,茶课当如韩愈《师说》里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而茶,作为课程载体,可以满足我对教育的一切填补与梦想。对于孩子来说,茶课是知礼、雅致、行端、表正、习德、明理。他们在学茶、品茶、敬茶中感悟宋人四雅,初建三观,品悟人生。茶课的最后一节课,我告诉孩子。茶五味,其实就是茶吾味,或者茶无味。我希望每个孩子们真实地对待一杯茶汤,品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味。我更期待,孩子们能在逐步成长的未来,品出无味的茶汤,体会中国古人思想中空无、空虚、空寂、空净之感。从而平和处事,真诚待人!(来源:北京茶世界)点击上图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