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药膏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310/4784987.html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是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由此推断,茶在中国至少有数千年历史。相传在四千多年前,先民已懂得采摘茶树鲜叶咀嚼解渴或煎汁治病,**后来进一步发展到以茶作餐菜。

汉朝人以姜、、枣、薄荷、茱萸、桔皮混和茶叶煮成汤饮用,后发现喝茶有益健康,茶逐步由药料变为饮料,渐成风俗,到唐宋大盛。

唐朝是茶文化的辉煌时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乡闾庶民,莫不喝茶。茶之所以成为“举国之饮”,皇室嗜茶当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与达官名士、骚人墨客、高僧仙道在诗文中对茶的颂赞和倡导分不开。

陕西法门寺出土唐代茶具(法门寺博物馆藏)

在唐以前,关于茶的诗文很少。李唐之世,特别是中唐以后,茶诗大增。这些诗文把茶传颂为家家户户的流行饮料,同时开拓并提高了茶文化的精神意义。当时,社会上兴起了茶宴和茶会,与会者一方面“茗爱传花饮”,一方面“诗看卷素裁”,互相赋诗言志,作画抒情,从喝茶的单纯物质享受,提升到茶会的精神享受。唐代诗人元稹曾以宝塔诗的体裁,写下一首《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诗中特别提到喜爱茶叶的“诗客”和“僧家”,还概述茶的特点(香叶、嫩芽)、加工(用茶碾把饼茶碾成粉末,再用茶罗过筛)、烹煮(把茶末放入茶铫煎煮,注入茶碗,茶汤泛起黄花“饽沫”,终成清香美茶)、饮用和功效(醒酒)。

到了宋代,茶不仅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而且跻身“琴棋书画孽酒茶”的行列。“斗茶”、“茗论”和茶馆文化纷纷兴起,成为“盛世之清尚”。同时,煮茶也开始演变为泡茶。元代茶文化受蒙古、新疆、西藏等民族喝茶方法的影响,时人把茶汤混和酥油、乳酪饮用,也有在茶汤加栗子、杏仁、松实、芝麻作“点心”,点心之名沿用至今。

明代开始盛行炒青制茶,从此不再把茶碾成粉末,而是把散茶加入壶或盏中沏泡饮用。这种泡茶方法不仅简便,而且保留了茶叶的清香,方便品茗时察色、闻香、尝味和观形,因此大行其道。由于散茶需以沸水浸泡,但过久则失去鲜味,且略带苦涩,故茶壶也由大变小。

明清散茶蓬勃发展,制茶技术不断革新,茶类多种多样。***明清文人雅士常常品茶玩壶,不单讲求泡茶技巧,还讲究品茗的意境和情趣。

品茶是一种生活享受,又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既能促进健康,又能陶冶性情。地域不同,品茶风俗也各有特色:

广东人,一日三顿,边讲边饮,是为饮茶;

福建人,小壶小杯,小心品味,可谓品茶;

北方人,大壶大碗,大口吞食,称之喝茶;

湖南人,五味俱全,和盘嚼食,正谓吃茶;

江苏人,早晨皮泡水,晚上水泡皮,当曰泡茶;

四川人,一杯在手,大摆龙门阵,姑谓之摆茶。

推荐阅读:

这3点没做好,泡茶又苦又涩或淡而无味

喝茶益处良多,不论任何茶类,但这7种喝茶习惯坏处多

备注:

*出自唐代陆羽《茶经》。《茶经》是问世最早、内容最全面的茶书,有系统地总结唐代和唐以前的茶文化发展。

**汉代《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古“荼”与“茶”通)

***可根据茶叶汤色,分为白茶(寿眉、银针白毫)、黄茶(君山银针)、青茶(乌龙茶、武夷岩茶)、绿茶(龙井、碧螺春)、红茶(祁红、滇红)、黑茶(六安、普洱)六大类。另一类是花茶(加工茶),用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拌和玫瑰、白菊、茉莉薰制而成,茶味花香融为一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