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诗学乃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奇葩。《唐诗》与《宋词》《元曲》《楚辞》《汉赋》构成了一道文化奇观,在《四库全书》中被编入《集部》。
《唐诗三百首》由蘅塘退士就唐诗脍炙人口之作择其精华,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为家塾课本,俾蒙童早晚习诵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四川成都著名书法家李小龙大师书法作品《唐诗》的章法
《唐诗》最常见的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一般每句五个字,四句或八句。七言诗一般每句七个字,四句或八句。一般第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有时也是第一、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同一个韵。
一般五言诗或者七言诗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诗中不可连续四个平音或仄音,一般是平平仄仄平仄仄或者平仄仄平平仄平。
《唐诗》的章法一般有起笔突兀、承笔衔接、转笔呼应、合笔结束、因人述事、因地记遊、因时点景、因景抒情、起句相对、收句相对、通体拗句、通体仄韵、通体写情、通体写景、分写情景、合写情景、明咏物情、暗咏物情、抚今怀古、寓意托兴、颂中寓讽、褒中有刺、参间虚实、判别深浅、顺点题面、反托题意、侧衬题意、空翻题意、借物兴感、触景生情、首尾相贯、前后相应等等手法。
《唐诗》《宋词》《元曲》古籍本诗学的声韵
学诗之首,当重声韵。声韵之中,尤以练习四声为最紧要。四声者,平上去入四声也。有道是:平声柔和不低昂,上声高呼力道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紧收藏。
其中平声柔和不低昂者,随口平读其声柔和而尾音悠远。上声高呼力道强者,向上高读其音高亢响亮而无余音。去声分明哀远道者,要向下重读,其音悲哀而悠远且余音较短。入声短促紧收藏,讲的是要向直急读,其音既木且实亦无尾音短促有力而紧收。
其中平声又分阴平声、阳平声,统称平声字。上声去声和入声,统称仄声字。平声仄声,绝然不同。平声字和柔圆润,而仄声字亢直短促。还有一种可平可仄之字,有时可通用有时又不可通用,学者宜详辨之。
懂诗词的佳人永远倾国倾城诗学的体裁
有像歌谣的,有像乐府诗的,有五言诗的,有七言诗的,有律诗体裁,有绝句体裁,有排律诗的体裁,有长短句体裁,有三言诗体裁,有四言诗体裁,有六言诗体裁,有杂言诗体裁,有白描诗体裁,有回文诗法,有叠字诗法,有联句诗法,有集句诗法,有促句诗方法,有无题诗的方法,有怀古诗法,有写竹枝词的方法,有写柳枝词的方法,有写打油诗的方法,有作宝塔诗的方法,有作柴歌之法,有作宫词的方法。
诗学的表现手法及运用
书法家们在日常社交应酬中,每每会抄录几首古诗赠送给朋友们,有时也会即兴作几首小诗送给朋友。这时就必须初通诗学,否则会贻笑大方。
四川成都儒学大师李小龙及其手书扇面诗词可以写成立轴、横幅或手卷,或者斗方,装裱后悬挂于墙上,或者放置在茶几上书房内。
诗的内容有写景、有咏物、有抒情感怀,凡家事、国事、天下事皆可写入诗中。诗可以写爱情、事业、家庭、学习、工作等,凡士、农、工、商皆可写入诗中。它可以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以写尽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孔子又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当然,此处的《诗》自然指的是《诗经》。
诗学的种类繁多,大体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律诗、绝句等。
《诗经》古籍本诗学的社会价值
大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词是荒凉的悲哀的,好的诗可以激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性。在战争年代,激扬顿挫斗志昂扬的诗词可以激发民族的斗志;在和平年代,诗词可以使一个民族变得富有浪漫色彩。穷苦时,可以激发人们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发达时,优美的诗词可以为生活增加情调。
诗,可以使人变得幽默风趣,亦可以使人变得儒雅温和。它是社交的调和剂,也是恋爱的催化剂,朦朦朦胧胧似隐似显,韵味悠长。
总结
咱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诗歌的民族,诗以言志歌以咏言律以和声,诗学在社会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诗使咱中华民族变得睿智变得和善可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故凡达人君子读书人必定与诗有缘与诗为伴。朋友们若有高见,盼不吝赐教我四川成都李小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