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ask.bdfyy999.com/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   寒风凛冽,心潮澎湃。在中国报业协会推进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训班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延安行主题研修中,着名诗人贺敬之的这首《回延安》一直萦绕于笔者的脑海里!这是继年5月延安之行后,笔者再次走进中国革命圣地延安。

中国报业协会推进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训班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延安行主题研修授旗。   穿越时空,教科书上的这首诗依然耳熟能祥,曾经期待“仗剑走天涯”的山村少年,现如今已成长为坚守初心的党媒人。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年11月,笔者作为中国报业协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正式挂牌后前来培训学习的首期学员,在各位院领导和老师精心组织和安排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编辑记者,通过瞻仰延安精神地标宝塔山、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新闻纪念馆,重温红色经典剧《延安保育院》,参观延川县梁家河村,探访壶口瀑布,聆听专家学者授课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心怀虔诚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新闻工作传统教育,全心全意追寻新闻人的根与魂,全力以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滋养初心追寻党媒人的红色足迹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年,陈毅元帅的一首《七大影集》,以豪迈磅礴之势,在中共七大召开之际,热情地颂扬了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的重要作用和中共七大召开的意义。   此时,持续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经历漫长的曲折后,终于迎来了光明。   清凉山,又名太和山,位于延安城东北、延河北岸,高多米,方圆约4平方公里,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清凉山麓的延安新闻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一座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

 延安时期编印的《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参考消息》以及业务刊物《通讯》。   眼前这依山而建,与不远处的垣峁相互辉映、浑然一体的土黄色窑洞式建筑,就是坐落在“万众瞩目”的清凉山上的延安新闻纪念馆。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自然体现出一种意寓:党的新闻事业是从延安的土窑洞里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在延安时期,清凉山被誉为“红色新闻山”,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这里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多家新闻出版单位的所在地。在那炮火纷纷的年代,一大批新闻工作者从这里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出去。那些扣人心弦的篇章、永不消逝的电波,于危难中振奋人民精神,在绝境中燃起重生的希望,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丰功伟绩已彪炳史册。   延安新闻纪念馆为上下三层,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平方米。陈列共分“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延安时期的新华通讯社、新中国出版事业的摇篮、延安时期的党报与报人、人民广电事业在这里起步”五个单元,分别在四个展厅展出,通过馆内展出的珍贵文物、历史图片和重要文献资料重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深入群众,不尚空谈”,毛泽东主席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放在今日仍实用   观众步入该纪念馆,首先面对的是展馆序厅。序厅天顶的中央有五角星图案,五角星外圆环绕的区域内为天蓝色,周围是淡黄色,其间有一个个天蓝色线条勾成的圆围绕着中央,一圈圈向外延展开去,布满序厅天顶。这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就像有一组组清晰的无线电波,从五角星中央发出,传播到整个天穹,这意寓着党的声音通过新闻机构传向全中国。序厅正中是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的手书:深入群众不尚空谈。巨石上面,一簿摊开的本册上,一支硕大的老式钢笔决然而立!   这种被设计者做成古铜色雕塑的本册和钢笔,给观众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它仿佛向人们昭示,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党的新闻工作者是怎样工作的。序厅正面的墙以黑色为底色,上面布满了以《解放日报》为代表的延安时期主要报刊的报样图案;左右两侧的墙上是延安宝塔山、清凉山等陕北地形的浮雕。序厅就像一个独具特征的引导者,把观众带入新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在延安的初创时期。   整个展厅共展出文物余件,珍贵历史照片、文献和各类图表资料余幅。与通常展览不同的是,除了展板、图表、照片和陈列实物外,展馆充分运用场景复原和景象合成技术,把当年新闻出版工作者在延安窑洞中的工作、生活场景逼真地再现出来。最典型的是在展厅二楼北侧,设计者复原了当年清凉山上唐宋时期遗留下来的石窑遗址,在其中重现了新华社收发报室、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室、中央印刷厂排字车间、印刷车间、解放日报编辑室和职工宿舍六大场景。

中国报业协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首期学员瞻仰延安新闻纪念馆。   漫步其间,以真人大小塑造的延安新闻出版工作者的蜡像在这些石窑工作室里栩栩如生,观众行至此处,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放轻脚步,屏气凝神,生怕打扰了“他们”紧张的工作……   在延安这片土地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召开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曾轰轰烈烈地上演着。而清凉山上,一代新闻人为祖国的革命事业贡献过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他们以笔为剑,在缺衣少食,物资极端匮乏的重重困境中,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清凉山,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

 “万众瞩目”清凉山   这是一次寻根之旅!   驻足一刻,铭记一生!   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让笔者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无不透视出早期新闻人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无不体现着早期新闻事业对党的忠诚……   简陋的编辑室、对开印刷机、自制油墨、铸字用的铜字模……延安新闻纪念馆内,编辑记者们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回到了那个战争年代:80多年前的清凉山,轰炸不断、物资紧缺,但当时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新华广播电台等单位的发报机一刻不停,印刷机永在转动……   延安新闻纪念馆展馆里陈列着包括照片、实物、文献、图表资料等在一件件凝聚赤胆忠心的文物,把老一辈新闻人“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职业精神,与国家情怀融为一体的信仰静默而有力量地感召着后来人!这也是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用血肉之躯凝炼的精神内核,就如同一盏引航的灯塔,指引着后来人前赴后继,勇往无惧。   年3月8日,毛泽东主席为《解放日报》写下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为强调新闻报道不要流于形式、脱离群众的“法宝”。   红色圣地延安,积淀的光辉革命传统和高尚美德精神,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感悟,认真去传承和实践。   永远在路上,逐梦新长征,党媒人务必牢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始终坚持以“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促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创新引领担当,不负新时代的使命召唤。   淬炼灵魂汇聚党媒人的力量源泉   有个好朋友,没脚就会走;   七天来一次,来了不停口;   说东又说西,肚里样样有;   交上这朋友,走在人前头。   这是当时在陕北地区,广泛流传的一则谜语,谜底就是老百姓人人爱看的《边区群众报》。   年3月25日,《边区群众报》创刊之际,毛泽东主席认真审阅了报纸清样,并在与读者的见面话中“方针任务”字句旁加杠批注:“还是在群众二字上下工夫,作文章。”   《陕西日报》的前身是《边区群众报》,80年来,“群众”一直是这份报纸永远的主题和不变的情怀。   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希望《陕西日报》“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滋养初心,是对新闻理想的追寻与坚守!   淬炼灵魂,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张建星(右四)等为延安新闻培训学院授牌。   延安时期,党报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拿起理论的笔直刺敌人心脏,向全世界传播延安之声,以干部为切入点进行自上而下的理论教育,达到了“干部没有报纸不好办事”的效果,最终成为“党的教科书”,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革命人才。他们以梦为马、以笔为翼,一心唤醒国民、寻求民族复兴。今天,新闻人的职责和使命也并无二致:要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从延安走出来的“人民记者”穆青,是中国当代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从鲁迅艺术学院的文学青年到清凉山《解放日报》记者,是穆青认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积累实践经验的重要阶段,也是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勿忘人民”新闻工作作风的重要形成时期。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一切为了人民、实事求是的思想,贯穿穆青新闻人生的始终。深入考察并分析穆青在延安时期的学习、生活及新闻实践,不难发现,这一时期不仅是其新闻人生的起点,也是上述影响其一生的新闻思想与作风的重要形成时期,对其新闻人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穆青生前在回忆延安清凉山这段经历时,他认为这段岁月充满了艰难困苦,也犯过诸多后来看是幼稚可笑的错误,但正是这种严格的专业训练,让他认识到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和党报记者的神圣职责,树立了无产阶级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一唯物主义新闻观,也摆正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正是这些艰苦的锤炼,奠定了穆青半个多世纪新闻生涯的坚实基础。穆青的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他维护新闻真实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都是在延安时期新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在日后的新闻工作中发展完善的。可以说,后来穆青在新闻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他在延安时期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新闻专业训练。

中国报业协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首期培训班开班。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群众性是党的新闻事业最显着的特性之一。这种特性决定了其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而必须依靠全党的力量,依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穆青的新闻群众观和“勿忘人民”的工作作风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毛泽东主席给《解放日报》写下了“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这不仅对穆青的新闻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使他觉得他的一生都离不开人民的哺育。他认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功劳在人民群众身上,要“勿忘人民”。   延安时期新闻实践对于穆青优秀新闻品质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从年在延安投身于党的新闻事业起,穆青就一直在新闻领域不知疲倦地辛勤耕耘着。无论是在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穆青始终战斗在自己的新闻岗位上。   党媒人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中,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夯实全媒体思维,全力践行移动优先,构建主流媒体新生态,用红色基因书写新时代芳华,从最初的单一媒介到现在的“报、网、端、微、视、屏”六位一体的现代新媒体旗舰,坚持“移动第一、观点第一、服务第一”,“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融媒深度发展之路,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和历史检验的“党媒人答卷”。

中国报业协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首期学员在梁家河留影。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党媒人要主动走进历史课堂,多接受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革命故事教育,多思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多想美好的明天该怎样去奋斗,做党的初心的传承者、守护者、发扬者。面对这充满梦想、呼唤奋斗的新时代,把的初心要见诸笔端,见诸调查研究,见诸“四力”教育,见诸书写时代和建设时代的丰富实践中,见诸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真挚情怀中。通过笔端和镜头,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任重道远,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寄予厚望,每一位新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加强修养,使自己尽快地成熟、成长,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而言之,新闻工作者只有勤于学习,不断深入,才能开阔眼界,丰富学识;只有强化创新意识,努力求新、求异、求变,才能在新闻工作中不断创新,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   用党媒的使命担当诠释一代新闻人的职业理想,时代给出的回答叫担当。而今,每位党媒人要以“48个字”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爱岗敬业、守正创新,告别“一支笔跑天下”,学会“十八般武艺”,让自己从单一的写作向全能型采编人员转变。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此次延安之行,对于这时代之问和命题,笔者一行心中现有了渐渐清晰的答案,并矢志不渝、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奋斗!   勇担使命走好党媒人的新长征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时值年隆冬,陕北大地银装素裹,在延安重读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更是令人“指点江山”激情飞扬……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党媒人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中,要把延安精神融入血液和灵魂,涵养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使命未竟、初心不改,主动迈上新时代的长征路,全力以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在延安培训学习期间,笔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编辑记者沿着先辈们走过的红色足迹,通过一篇篇文字、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传承红色精神,追寻从业初心。   80年前,在硝烟与炮火中,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亲自召唤、确定报名和题写报头的鼓舞中,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一张报纸在红色延安诞生。   8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肯定《陕西日报》“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讴歌,在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陕西日报》“弘扬延安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字字入心、重似千钧。

中国报业协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首期学员瞻仰杨家岭革命旧址。   唯有情怀,方能行远!   重走红色新闻路,从延安清凉山出发,党媒人探寻和重温先辈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工作历程,每一个点都能让每一个人感受到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先辈们那种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持续深入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全力以赴走好党媒人新的长征路,切实当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越千山、过万水,党媒人要迎着中华民族复兴的胜利曙光,坚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革命意志与情怀,以“快马加鞭不下鞍”的豪迈与坚韧,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就一定能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与家国命运休戚与共。永远在路上,逐梦新时代,党媒人务必继续弘扬延安精神,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锤炼不怕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锤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意志品格,锤炼真抓实干、戒奢以俭的优良作风,始终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担在肩上,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和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咬定目标,携手共进,追随历史的脚步,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延川县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生活了七个年头的地方。60余名编辑记者来到这里,深刻感受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北京知青和梁家河村民们,当年在这里白手起家,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   小山沟里有“大学问”,“大学问”中蕴含大精神。   高地凸起,彰显中国新气质。   党媒姓党,舆论阵地竞风流。   “互联网”,无限大!党媒人要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中持之以恒践行“四力”,让新闻舆论工作更有生命力。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接受信息、传播信息。“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态势。如何在时代变革中,逐浪前行,成为了党媒人不断直面、思索与破解的时代“命题”。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党媒人要坚持把“党媒姓党”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坚持把“真融真用”作为引领发展、推进工作的关键,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激励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动力源”。上山下乡,坐“一条凳”,深入群众;说“一种话”,融入群众;做“一件事”,服务群众。加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眼里有光亮、心中有力量、脚下有泥土,源源不断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才会赢得人民的信任和社会的尊敬。   党媒人要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中,追寻党的新闻工作的根,重温那段光辉历史,传承延安时期新闻人的优良作风,要打好政治底色,提升政治素养,保持政治定力,承担起新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必须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扎根基层,把双脚踩在大地上,深耕生活沃土,提炼生活真味,在新的伟大时代谱写激荡人心、引领未来的新篇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当下,党媒人务必大力弘扬伟大延安精神,奋力走新时代长征路,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不断跨越改革路上的“雪山”“草地”,不断征服前进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创造新业绩、充实新内涵、铸就新辉煌,护航“中国梦”!(作者系贵州铜仁日报社编委、融媒体指挥中心主任)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见习编辑 申川

编辑张良胜   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