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七一”和暑假的临近,各地迎来一波红色旅游热潮,不少旅行社和教育机构推出了红色旅游路线,人们带上家人和朋友,来到革命圣地,瞻仰红色遗迹,聆听革命故事,在缅怀革命前辈的同时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今天,红色旅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出游选择;同时,各地红色旅游也面临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形式单一枯燥、精品意识不强等问题。如何讲好红色故事、增强文化内涵,如何创新发展形式、促进业态融合,成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1.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近日,江西赣州、贵州遵义、陕西延安市文化旅游部门共同签订了《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有效整合三地长征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推出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将长征的重要节点按照时间维度进行串联,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休闲度假、研学旅行中零距离感受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赣州、遵义、延安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处处都有当年红军长征时革命前辈奋斗的足迹。在井冈山,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留下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以坚韧的毅力完成举世瞩目的壮举;在延安,宝塔山、杨家岭、王家坪、南泥湾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这里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壮丽诗篇……在全国各地,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留下了一批珍贵的红色遗迹,为今天的红色旅游发展留下了丰富的资源,供后人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和峥嵘岁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红色革命历史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增添了重要的一笔。专家指出,发展红色旅游,关键是要深入挖掘红色精神财富,思考如何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旅游中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
发展红色旅游,要注重讲好红色故事,在细微之处引起情感共鸣,才能在游客内心留下深刻烙印。在江西瑞金的华屋村,十七位华氏子弟参加红军,留下了“十七棵松”的感人故事;井冈山上,一块“雷打石”见证了一支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的诞生。许多著名红色文化遗迹都有红色故事广为流传,甚至成为红色经典。
当前,部分红色景区存在开发不当、抓不住文化精髓、与其他景区同质化等问题。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还出现了宣讲史实不严谨、商业气息过重等问题,红色要素渐渐淡化,美食、购物、娱乐设施“反客为主”。
“作为一种以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为宗旨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应该围绕红色主题,营造氛围、深化体验、寓教于游,切不可随意让‘产业化’‘市场化’削弱了文化主题和公益性质,使其背离了开展红色旅游的‘初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旅游研究所所长王兴斌指出,要准确解读红色文化,尊重历史事实,透彻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重视红色旅游的内容生产环节,加大红色旅游文化精品的开发力度,让红色旅游真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工程。
2.创新表达形式打造有体验感的红色旅游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息技术的应用将视频、影像与静态展品或场景联系起来,生动呈现逼真的主题景观——度环绕纱幕呈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恶劣自然环境;“窑洞”展项还原了毛主席生活工作过的窑洞,并通过电子透明玻璃幕介绍了毛主席在延安的重要历史时刻。
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中国红色旅游报告》显示,国内红色旅游游客的平均年龄为33岁,红色旅游游客越来越年轻化。更多80后、90后和00后游客加入到红色旅游队伍中,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来红色景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机构组织青少年进行红色研学旅游活动也在增多。
面对年轻消费者,红色旅游产品需要注重加强现场体验感和时代感,激发年轻游客的兴趣,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讲述革命故事,让他们真正理解一段红色历史。
但目前,部分红色旅游景点仍存在形式单一、枯燥问题,形式仅仅停留在红色建筑观光和导游讲解层面,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如何让红色旅游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不少地区都在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互联网+旅游”的兴起为红色景区的旅游产业带来新思路,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开始注重引入互联网、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在技术的辅助下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和场景,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游客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获得内心的震撼,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纷纷增添“时尚”元素,智能导览、互动微游、趣味答题等新形式吸引了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和历史。在上海,红色旅游线路融入“密室逃脱”、党史知识问答、城市定向等形式,多方位呈现上海红色基因。井冈山推出红色拓展活动,游客们住土营房、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红色教育、拓展训练和旅游休闲融为一体;湖南打造了全国首家红色情境体验式培训基地平江石牛寨红色拓展学院;山东揭牌了全国第一个红色运动基地。各地推出的实景演出《井冈山》《延安保卫战》《日出韶山》,“红色动漫”《雷锋的故事》《西柏坡》《红军长征的故事》,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等,都深受游客喜爱。
“将VR、AR等现代科技融入红色故事的讲解中,能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会到革命先烈的艰难困苦与英勇无畏,让红色历史成为‘可以穿越的历史’与‘可以透视的故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认为,要用当代方式创新性地阐释红色历史、表达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让国家记忆转换成老百姓的感受,让先烈们的崇高精神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只有这样,普通游客才能真正融入红色经典中去,打造有现代感的红色旅游。
3.推动业态融合树立红色旅游全域发展观
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是朱德、陈毅同志领导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进行“上堡整训”的旧址所在地,被誉为“军旗不倒的地方”。近年来,该县整合资金多万元对“上堡整训”革命旧址进行修缮,将其打造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同时全力推进旅游扶贫开发,引导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户从事红色景点讲解、销售土特产品,带动周边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在全国各地,不少革命老区都致力于发挥自身优势,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助力脱贫攻坚。四川省苍溪县走出红色旅游扶贫之路,陕西省延川县农村空窑洞“生”出致富钱,河南省新县依靠红色旅游摘掉贫困帽……许多红色景区都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红色”扶贫新路。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趋势下,红色旅游也开始从“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不少红色旅游景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域文化,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融合成为各地探索实践的重要思路。
同时,一些区域间红色景点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将这些红色景点串联起来的红色主题线路,可以为游客更完整、全面地呈现一段红色历史,通过延长红色旅游IP价值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可以让游客的红色之旅更加难忘。
“红色旅游可以和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兼顾政治性和市场性,避免庸俗化。”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石培华认为,促进区域合作,整合形成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可以更好地释放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全面提升红色旅游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海南探索的红色旅游“四色”融合发展模式,带动红色旅游的“红、绿、蓝、古”四色融合发展,实现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碧水蓝天、古迹历史等人文景观与自然资源的高度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农业、教育、医疗、体育融合发展,开发包括康养度假、研学旅行等红色旅游的特色衍生产品,开发红色旅游周边文化创意产品。
红色旅游在帮助老区脱贫发展、深化产业链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石家庄以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为主线,精心培育“红色西柏坡、多彩石家庄”城市旅游品牌,坚持“一抹红带七彩”,实现了旅游脱贫、旅游富民。湖南韶山以乡村田园风貌为生态基底,以韶山红色文化为核心特色,拉动贫困乡镇经济发展,打造了集红色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艺术农创民俗体验、田园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旅游小镇。
专家指出,要树立红色旅游的全域发展观,推动红色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原来“景点旅游”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和相对薄弱环节,以全域旅游“育公共服务”,从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向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让游客与居民共享,增加综合效益。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发展模式的转型中,通过打造“红色记忆”景观带,实现景区景点内外一体化,使游客进入旅游区域即可感受红色旅游文化氛围,从而提升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光明日报记者鲁元珍)
上海:深挖红色旅游资源
上海于年1月9日发布了地方标准《红色旅游基地服务质量要求》,并于5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要求各红色旅游基地立足于上海红色资源特点,突出上海红色历史发展脉络和地位,定位明确;围绕上海红色文化,结合自身定位,编制发展规划;根据时代发展围绕重大形势任务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纪念活动,举办专题展览;挖掘文物史料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推出相关研究成果;围绕基地主题,设计研学旅游、亲子旅游等专题游览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四川:发布红色旅游九大行动
今年四川发布了红色旅游九大行动,争取年四川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2亿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超过亿元;推动红色景区创建A级旅游景区,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和省级旅游产业园区。年四川省红色旅游重点工作的“九大行动”包括红色旅游精品打造行动、红色旅游教育功能推进行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推进行动、红色文化内涵挖掘行动、红色旅游扶贫富民促进行动、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行动、红色旅游宣传营销与市场开发行动、红色旅游资源创新保护行动、红色旅游人才培育行动。
山东:推动“红色+旅游+研学”相融合
山东各地积极推动“红色+旅游+研学”相融合,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淄博市博山区重点打造以焦裕禄纪念馆为代表的独具淄博特色的“艰苦奋斗”修学研学红色基地。以特色农业发展为基础,将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以焦裕禄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推动周边5平方公里的焦裕禄红色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积极打造焦裕禄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品牌。济宁邹城市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建立邹东革命历史纪念馆,馆藏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类武器、残留弹药等,定期开展的红色研学游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通过游学活动形式,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
(李慧整理)
《光明日报》(年07月07日05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