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杨家将故事在民间流传太过广泛,出于对英雄的敬仰,从甘肃到河北,整个北方各地都说自己才是杨家将故里,穆桂英故里。
弄得大家糊里糊涂的,无所适从。
要追溯杨家将和穆桂英,就要先抛开评书和故事,明确杨家将的来历。
这一点上,著名的欧阳修同学,为我们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年,欧阳修为杨业的侄孙杨琪写了一篇墓志铭《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
文中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里面明确了杨业出身于麟州(陕西神木县)杨氏,后由于成为北汉皇帝刘崇养子,杨业这一支,也就成为了“太原杨氏”。
继承麟州的是杨业的弟弟,再传给杨业侄子。
由于杨业的侄子早逝(当时杨琪7岁),麟州从此就由朝廷直辖了。
杨琪与杨文广,算是堂兄弟,他们这些人算是麟州杨氏为官的支系,基本上都迁出了麟州。
现在神木县的杨姓,基本上都是杨业叔叔的后裔,也就是麟州杨氏的民系,属于杨氏家族之中负责留守根据地的。
过去的大家族都这么干。
以上这些,有史书为证,记载明确。
欧阳修写的那篇墓志铭,刻成了石碑,出土后现在也作为文物展出呢。
再往前追溯,杨家将可以追溯到弘农杨氏越公房,家族迁徙的时候,在延安宝塔山下还留有祖坟。
杨家与鲜卑后裔府州(陕西府谷)折家(佘老太君娘家),环州慕容家以及后来建立西夏的李家,都是地方军阀。
杨家世代与折家,慕容家通婚,杨文广与杨琪,都娶了慕容氏为妻。
杨文广长期在西北地区作战,历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七里)知州、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县)知军、鄜州(今陕西富县)权知州,秦凤路副都总管等职务。
至今陕西地区还有慕容夫人征战的传说。
《保德州志》里也记载,“杨文广娶慕容氏,善战。”
杨家将故事里面的“十二寡妇征西”,即源于此。
穆桂英的原型,也就是杨文广的夫人慕容氏。
环州距离固原不算很远,现在的固原县“穆柯寨”,可能更接近于历史吧?
最后聊聊杨家将故事为何遍布中国北方吧!
杨家将故事最早在民间广为流传,始于南宋,寄托了民间渴望有英雄人物驱逐鞑虏,恢复中原的美好愿望。
故事里面的很多素材,来源于整个北宋时期的北方战线。
如杨七郎的原型杨嗣,是杨延昭的亲密战友,配合打了不少漂亮仗。
但是杨嗣不是杨业的后人,而且杨嗣的哥哥杨信由于和杨业的父亲杨信重名了,在《宋史》里还造成了不少困扰。
“十二寡妇征西”里面的故事素材,很多则取材于北宋西军的悲壮历史。
西军就是《水浒传》鲁提辖出场时候所在的那支军队,也是后来平方腊的军队。
由于长期与西夏进行拉锯战,西军那一家不是父亲死了儿子上,兄长死了弟弟上?
为了保卫家园,西军从将领到士兵家家戴孝。
壮年男人死光了,老人孩子妇女照样抄家伙上,一寸一寸地从西夏人手里夺回土地。
真正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这些悲壮的故事,融入了杨家将的故事之中,成为了杨家将故事的一部分。
单纯聊杨家将的历史,其实真的有限,北宋将门里面杨家根本排不上号。
杨家将的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那是因为故事里凝聚了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因为这些故事里面,包括了整个北宋时期为抗击西夏,辽国战死的那些军人的魂魄!
这些英魂烈魄,都是杨家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