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导入,随文识字
1.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课件出示图片: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
旅,南泥湾开荒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学生自由读,借助课本上的注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2.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全诗押的是ɑ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3.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
(追寻延安精神)
三、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翩翩归来:轻快地来临。
昔日:往日;从前。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毫不犹豫: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出自《井冈山的斗争》。
2.学生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1)学生认真朗读,指名学生尝试划分诗歌层次。
(2)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研读课文
1.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春光、雨露和阳光都是美好的事物,从这里看作者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运用了比喻。)
2.补充资料,南泥湾开荒和杨家岭讲话
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歌,结合课文和自己所查资料,想一想“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
教师补充:枣园梨花的清香指的是在革命时期,毛主席所住窑洞前几株梨树,开花时的清香。
(这里反复用“追寻”一词,是告诉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4.“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丢不掉的是什么?
(比喻和对比“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点拨: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描写了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5.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需要发扬延安精神?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你找出相关的诗句。
6.升华情感,体会延安精神。
(1)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请你找出相关诗句。
教师点拨:“啊!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2)能用你的话说一说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吗?
(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五、教师手写笔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