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调研。从敦煌,自西向东,行程上千公里,穿越河西走廊。察看多年的丝路明珠敦煌,登上多年的大漠雄关嘉峪关,凭吊80多年前红军西路军血战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在对历史的回望和思考中,汲取继往开来的力量。

敦煌:

自信的文明博大的胸怀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曾经“盛大而辉煌”的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中西方文明在此碰撞、交融、汇流。

年9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将敦煌称为“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并指出“历史表明,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河西走廊我是希望走到的。”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如约而至,甘肃考察首站来到敦煌,走进莫高窟。

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个洞窟,绵延在南北约2公里的崖面上,见证着古丝绸之路的昔日辉煌。4.5万多平方米壁画,余身彩塑,历经千年岁月的沧桑,依然焕发着令人心生敬意和无限神往的传奇之美。

敦煌之辉煌,是中华文明

开放包容的鲜活象征。

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

敦煌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因交流而兴盛,因隔绝而凋敝。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敦煌之辉煌,是文运与

国运相牵的深刻见证。

莫高窟建造,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年),之后又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前后共十一个时代、十四个时期,历时千年。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曾几何时,“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是多少国人心中之痛。

听到莫高窟数百年来几经劫掠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得到妥善保护,而且敦煌文化日益发扬光大、远播海外,习近平总书记不禁感叹道,国家强盛才能文化繁荣。

敦煌的历史启迪我们,伟大时代呼唤繁荣的文化,也必将产生繁荣的文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嘉峪关:

自强不息众志成城

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拾阶而上,登临城楼,察看关城布局,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

嘉峪关是我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是明代长城沿线修筑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为壮观、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关隘。

与敦煌文化的海纳百川不同,嘉峪关展现出另外一番雄浑壮阔的气象。据两山、扼咽喉,城内有城、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层层设防、布局严密,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

“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

在嘉峪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长城文化的深刻内涵:“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横亘千里,气贯古今,长城不仅是一项建筑工程,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的载体。

如何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西路军:

雪沃祁连精神永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滹沱河畔到宝塔山上,从遵义古城到沂蒙老区,从上海兴业路到浙江嘉兴南湖,从六盘山上到于都河畔,总书记的“红色足迹”遍及革命老区、革命圣地。

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

这是中国革命史中一段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篇章——

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三十军、九军、五军等共余人,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战场形势变化,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

西路军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所去的高台县,是当年西路军战斗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高台战役的发生地。年1月,红五军将士在这里同数倍敌军血战九天八夜,终因寡不敌众,兵殇高台,包括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在内的近人壮烈牺牲。

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在西路军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历史就是这么书写的:为有牺牲多壮志!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

他勉励在场的工作人员,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让我们广大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让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就烙上红色的印记,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只有把握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方能更坚定朝着我们的目标去。

从千年敦煌的文化启迪,到巍巍雄关的豪迈气魄,再到铁血西征的不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河西走廊考察之行,传递着鉴往知来的历史智慧和力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