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617/4640703.html
                            

来源:证券时报网

八百里秦川,十三朝古都,西安自古繁华。

谈及历史,西安光芒四射,无与争锋;面对现状,西安近些年却似乎有些落寞。年陕西省实现生产总值2.4万亿元,西安亿元,首次突破亿大关,位居全省第一;排在第二的榆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这个成绩,在全国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呢?以年中国城市GDP水平比较,西安排在全国第21位,榆林排在第60位。这也是全国城市GDP排名前的城市中,陕西省仅有的两座上榜城市。

近日,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巡礼”采访团走进这座具有余年建城史的古都,走访当地金融与资本市场的监管部门、机构、企业,一探西安虚实。

西安新名片——硬科技之都

10月1日,国庆70周年庆祝大会群众游行活动中,各地彩车轮番亮相,陕西彩车甫一出场,便引发热议,有人疑惑地问:“陕西人民这是拖了一车砖过来?”

参加国庆70周年庆祝大会群众游行活动的陕西彩车来源:ICptoto

这辆外表朴素的彩车,内在科技含量却是很高的。其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升降系统,可以根据车体两侧LED大屏播放的画面变化成所需的造型,而且是在行进中来完成变化的。

这个彩车确实很符合陕西给我们的印象,美得朴实而厚重。

据陕西彩车总设计师、西安美院院长郭线庐介绍,彩车设计组共提交了4套设计方案。其中3组方案大面积使用如延安宝塔山、大秦岭等经典形象元素,“在第四套方案中,我建议为陕西换一个形象,采用艺术融合科技的方式,以展示科技陕西为总基调,充分展现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取得的新变化、新面貌,彰显陕西已从历史大省、文化大省发展成为具备强大科技实力的西部省份。”该方案获得陕西省委主要领导的首肯,成为最终选择。

科技,是当下陕西最想展示给外界的新名片,正在大力打造“硬科技之都”的省会西安无疑是新名片的最佳绘制者。

“什么是硬科技?”年6月3日,李克强总理将问题抛给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光学博士米磊,米磊回答:“硬科技就是国内只有一两家公司才能做的技术,需要5到10年的长期积累和投入,具有非常高的技术门槛。”李克强总理说:“硬科技就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的技术,你的这个说法很有趣,我记住了。”

“硬科技”一词由此被公众所熟知,并在一年后点燃西安这座城市。年,西安明确提出要打造“硬科技之都”,实施了“硬科技+”“互联网+”“军民融合+”“高校+”和“创业平台+”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目前西安市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多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西安硬科技正在形成“一十百千万”格局:

“一”,高举硬科技这一面大旗;

“十”,打造数十个特色鲜明的硬科技小镇;

“百”,百万科技大军,百万高校学子,百万西安校友;

“千”,成立千亿级硬科技产业基金,将要形成8个以上的千亿级硬科技新的产业;

“万”,到年将形成一万亿以上的硬科技产业规模。

科研院所数量仅次于北京,高校数量紧随京沪之后,千余个科研院所和高校,60多名院士、46万科技工作者,深厚的军工产业基础,显然,天时、地利、人和,皆使得西安这座城市早早具备了硬科技的各项要素,并且在不少领域已经走在全国甚至世界的前列。

陕西科技企业看西安,西安则主要看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是陕西高新企业聚集地,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近3年累计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二。

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构建了全产业链条的创业创新孵化体系,通过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优良的政策支持和服务环境。作为“硬科技”发源地,园区落地2个诺奖实验室,聚集各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个,其中国家级44个,中国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中国首套自主产权GPS芯片组、首个全球无线通信安全国际标准、首批重型汽车用自动挡变速器、中国首颗商用卫星等重大首台(套)产品均诞生于此。

诚然,西安各界对于硬科技非常重视,出台了很多的配套政策来推动,本身这个城市也有非常好的技术沉淀,但是,从科技概念本身转换到市场应用,离不开雄厚资本的支持,离不开市场。大到产业的培育,细到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引入和体系的建立,西安还有不少的路要走。“技术很牛,产品很牛,但却不明白市场和行业。”一位当地的创业者如是说。

“硬科技”一词虽然诞生于西安,却迅速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短短几年里,从中关村到杭州、成都、深圳,这一概念已流行南北,西安这张“硬科技之都”的名片,能不能取得大众的认同,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硬科技如何与金融深度融合?

发展科技离不开金融支持,锚定高精尖顶流技术的“硬科技”更是如此,其投资门槛高、周期长、投入大,再加之技术更新换代快,对于资本的吸引力比较有限。近年来,西安做了很多工作,加快步伐谋求丝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争取科技金融要素向西安聚集。

“要让创投机构来挑选企业,而不是政府挑选企业。政府只是做好服务。”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苏虎超阐述自己对于资本市场的理解。“市场是由企业、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共同塑造的,有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中介机构、什么样的投资者,才有什么样的市场,而不是反过来。”

为了吸引更多的科技金融要素来西安“精耕细作”,今年2月,《西安市科技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年)》出台,剑指“硬科技之都”。西安在规划中提出打造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区域资本市场融资平台,力争年,聚集各类投资机构0家,聚集各类金融要素和服务平台0家,实现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0亿元。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首批25家公司上市,其中有两家西安企业——铂力特和西部超导,这也是西北地区仅有的两家科创板公司,再加之上半年上市的西安银行和三角防务,西安年内上市企业达到4家,创下陕西省历年新高。

还记得年,新疆新增6家上市公司,以总数53家一举超越“西部龙头”陕西,跃居当年西北五省区第一位,而新疆的GDP只有陕西的50%多,西安市经济总量位列西北各大城市第一位,这样的资本市场发展状态,显然与其经济地位不相匹配,金融成为西安市乃至陕西省的短板。

为缓解尴尬的处境,“推进企业上市”被推上战略高度。年底陕西省发布加快培育上市后备企业资源行动计划,明确年至年,全省至少新增上市公司23家。年8月,西安市政府公布“龙门计划”,计划到年,争取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家,其中民营上市企业数量占比达到60%以上,“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家,储备拟上市挂牌企业达到0家,打造上市挂牌的“西安军团”;今年8月,陕西省政府公布《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今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8家,到年末新增30家,西安市至少新增15家,安康、榆林两地“清零”。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几年西安市及陕西省在金融市场的积极作为,带来了回报。以数据说话,历年来陕西省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总额亿元,而年以来直接融资达到亿元,占历年融资总额的56%,也就是说,近三年的直接融资比例超过了此前数年。

“引入创投机构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创业风险很大,好几次都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如果没有融资,公司很可能就没了,根本就没有今天的上市。”铂力特第一大股东折生阳很感激当初投资人的慧眼识才。

铂力特上市之后,公司获得西安高新区科创板上市奖励及重大创新和成果产业化配套支持奖励万元。此外,作为铂力特上市保荐人的中信建投证券,获得高新区奖励万元,此外还因直投万元资金获得33万奖励。

西安已经意识到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实现科技、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目前,西安的科技金融已累计服务企业超过家,获得合作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融资企业家次,融资总金额累计超过亿元。达晨创投、深创投、软银中国、真格基金等在内的百余家知名创投机构活跃于西安创投圈。

观念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西安,具备经济加速发展的基本要素。”陕西证监局局长王宏斌如此表示。

西安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中国的大地原点,北京时间就是从这里发出,区位优势明显;

西安的科教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陕西现有高校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

陕西作为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西安的旅游资源在全国独具一格……

“我们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有不少差距。”王宏斌的下一句是这么说的。

“关键是观念太落后!”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人士均提及西安人、陕西人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有时候,城市的竞争力,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成为资源自由交流的中枢,汇聚全球性的资源。

小富即安,缺乏发展的大眼光,不愿意上市,是西安乃至陕西的上市公司数量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很多企业“怕见阳光”,上市后要管理透明规范,信息公开,这让很多企业经受不住考验。此外,一些公司的实控人思想包袱比较重,怕股改失去控股权,怕补税补社保……

为此,西安市专门成立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专班,相关人士表示:“这个专班是非常务实的,由副市长带队,基本上每周会去两家企业调研,涉及上市的所有部门,比如人社、税务、环保等,分管的相关领导,都要参加,面对企业提出的困难,现场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给出时间表,实时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每家企业面对面建立一个工作群,一企一策。”专班的作用非常显著。经过扎实地推进工作,已经培育了一大批后备企业,预期会在明后年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此外,专班还定期邀请知名券商、股权投资等机构,开展企业上市对接、培训、路演等活动,解决企业上市面临的问题。“我们的思路有点像MBA的培训,对于重点企业,我们会经常组织一些培训,组织投融资对接,企业案例讲解等等,将董事长、财务总监、董秘这些人拉过来培训。”苏虎超表示。

年,科技部推荐公示的高新技术企业,陕西为家,总量居全国前列。如果用科创板的上市要求来衡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基本满足条件。

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在全球创投峰会上也表示,西安对标科创板标准已初步筛选出家备选企业,希望能够在未来实现上市。西安已为这些企业配置了专班,协助解决上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行走在今日的西安城内,处处可见古长安元素。长相思,忆长安,那个历史上曾经最繁华的都城,世界上第一个人口突破百万的城市,总是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大唐盛世的繁华长安是现代人的美好向往,也是西安建都史上最为辉煌的巅峰时代。然而,梦回大唐盛世,只存在于艺术作品与景点宣传中,当下的西安,是一个普通的二线城市。

如著名作家贾平凹总结,陕西人不是很张扬的,也不善于言说,但是陕西人做事是比较坚韧的,他一般不说硬话,但是他绝对不干软事情,起步或许慢热一点,但绝对有后劲儿。

期待立志打造硬科技之都的西安,借助科创板所带来的机遇,实现追赶超越!

“为好苗子提供更好的金融沃土”——专访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苏虎超

王明弘

年,存款余额万元,贷款余额万元。

年,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4万亿元和3万亿元。

70年来,陕西存贷款余额经历了从百万元到万亿元的增长。

70年来,陕西的经济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期,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巡礼”采访团走进陕西西安,证券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伟专访了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苏虎超,听他讲述陕西金融市场70年发展的经验,探讨陕西未来如何进一步壮大金融业的规模和实力,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补足规模偏小、企业上市整体滞后等短板,推动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图为证券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伟(左)对话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苏虎超(右)

精准施策全力做好“稳金融”工作

▲▲▲

何伟:今年上半年,陕西省的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资增速回落,是近年来少有的低值。您认为有哪些原因?陕西省金融业如何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虎超:陕西是金融业欠发达的省份,无论从融资结构、机构体系,还是从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看,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也不乐观。上半年社融规模增量为亿元,增量位居全国第21位,其中直接融资亿元,占比仅为11.29%,低于全国17.46%的平均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驻陕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金融业实力持续增强。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高出全国0.9个百分点,达到.87亿元,金融业增加值GDP占比稳定在6%左右,金融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基本确立。金融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中游,与GDP位次相当。年至年,各项存款余额在全国的位次稳居第15位,贷款余额稳居17位。

陕西上半年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宏观角度来看,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最大,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不同程度回落,社融增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关分析也很多,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营商环境需改善、民营经济不发达等等。

GDP和投资增速回落,在金融领域的表现是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截至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1亿元,较年初新增.4亿元,同比少增.2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新增.3亿元,同比少增.0亿元。

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总书记作出了深刻阐释。陕西金融业的发展就是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和部署,精准施策全力做好“稳金融”工作,努力做到“金融活”和“金融稳”,促进“经济活”和“经济稳”,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5个突破点支撑起区域金融中心定位

▲▲▲

何伟:70年来,陕西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未来要想取得长足发展,突破点有哪些?

苏虎超: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具有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国的枢纽门户优势,陕西正借此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在此背景下有更丰富的内涵外延。

今天,我们讲区域金融中心目标是西部、中西部乃至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中心。陕西是金融产业欠发达的省份,没有位居行业头部的本土机构,资本市场短板突出,每万亿GDP上市公司家数仅有21家,全国排名第21位。这些都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们需要着力的突破点。

不过,陕西优势也比较突出,机构体系相对完善,科教特别是军民融合产业优势明显,军民融合相关企业数量高达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家。陕西金融业发展要支撑起区域金融中心定位,突破点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体系的完善。目前,陕西还没有民营银行、寿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3A评级的担保机构等。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尽快完善机构体系。

二是本土机构的高质量发展。陕西有3家信托公司、2家城商行和3家证券公司,它们的行业排名和业绩等指标在全国相对靠后。所以,另一个着力点就是推动包括上述机构在内的本土机构做大做强。

三是融资结构的改善。一方面,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科创板特别是注册制为陕西资本市场追赶超越创造了难得机遇。上交所首批25家企业,陕西占据2席,中西部仅此2家。所以,推动更多企业上市,努力将科教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是下一步努力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直接融资结构的改善,还包括推动更多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发债融资,推动企业将短期负债变中长期负债,在改善自身融资结构的同时,释放银行信贷资源。

四是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创新发展。今年6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向全国人大进行专项报告中提出,运用好四板市场是促进股权融资标本兼治的根本性措施之一。我们正抢抓国务院给予的科技创新专板政策试点机遇,加快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股票发行转让制度及模式创新。探索私募股权市场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融合发展路径,为更多未满足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渠道。

五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着力打造亲商助商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以及中后台落户,包括支持西安市举办全球创投峰会,目的也是吸引更多的知名风投、创投来陕落户。在此,也希望证券时报多宣传和推介陕西。另一方面就是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个别地区消极被动处置企业债券违约等失信行为,以致损害区域营商环境的代价是极大的。

人才如同优质树苗,有沃土便会茁壮成长

▲▲▲

何伟:西安拥有多所知名高校,培养了大量金融和科技人才,应该如何把教育的优势转化为金融产业优势?

苏虎超:这里面有一个辩证的关系,人才聚集和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主要有两点:

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陕西的金融业,扩大产业规模。金融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资本密集”的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陕西高校有所,在校生.48万人,高校培养出的金融和科技人才,就像一棵棵优质的树苗,在遇到良好的产业温床时,便会茁壮成长,人尽其才。陕西金融业的规模越大,就能够给这些好苗子提供更好的沃土,提升陕西金融产业的比较优势。

二是高校的人才培育要进一步结合金融产业的发展需求。当前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金融机构正在加速拥抱互联网科技,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在不断向金融领域渗透,这种相互融合、快速变革的发展态势,对高校走出的毕业生真正转变成行业领军人才的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更应该切准产业发展需求的脉。

陕西上市企业少民营经济有待发展

▲▲▲

何伟:对比全国来看,陕西上市企业数量偏少,科创板上市后备力量稍显不足,您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苏虎超:科创板上市后备力量稍显不足,反映了陕西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上的短板。连续多年,陕西证监局在辅导企业仅为个位数,目前也只有6家。与全国兄弟省市动辄数十家、上百家的规模差距较大。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民营经济不发达。

从全国来看,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前列的省份,比如广东、浙江和江苏,民营和外资上市公司占比分别达到71.54%、85.27%和75%。从近3年上市的家公司的属性来看,外资和民营上市公司占比达到了86.92%。陕西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外资和民营占比仅有36.54%。上市公司是地区优秀企业的代表,反映了企业发展现状。

具体来看,教育优势未能及时转化为市场主体优势,从高校走出来的创新型、创业型企业相对较少。产业优势集中在传统的垄断性行业,比如军工、航空航天、能源资源等,这些领域的头部企业均属于大型国有企业包括央企或科研院所,对民营企业的挤出和压制效应明显。长久以来形成的结果,也是当前最大的障碍,就是民营企业家也包括部分国有企业领导人相对保守,上市的主观意识不强,已上市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有待提高。

何伟:陕西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去补足资本市场上的短板,推进企业上市?

苏虎超:大家也都看到了,为了补足陕西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上的短板,省政府办公厅于今年8月21日印发了《关于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年)》,出台了明确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组织保障的十条具体措施。

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政府是能够有所作为,也应该有所作为的。因为企业上市涉及大量改制规范问题,包括各种政府服务,协调各部门提供绿色通道的支持等,政府应该积极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目前,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按照工作部署已经牵头建立了户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证券服务中介机构对入库的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储备和培育更多优质企业并推动企业上市是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的方向,3年30家的目标,能否实现也有赖于证监会发审政策的取向。

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风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专访陕西证监局局长王宏斌

王明弘

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风险渐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同比有所下降的背景下,陕西资本市场全年实现直接融资.18亿元,为陕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年科创板开闸,陕西大力推进科技企业赴科创板上市,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期,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巡礼”采访团走进陕西,证券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伟专访了陕西证监局局长王宏斌。

图为证券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伟(右)与陕西证监局局长王宏斌(左)

全力推进企业上市,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

何伟:陕西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企业上市”摆在这么高的定位,赋予如此强烈的战略意义的原因是什么?

王宏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的血脉。近年来,陕西省金融产业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从实现“追赶超越”发展、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的要求看,全省金融业发展仍显落后,特别是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失衡、金融业地域发展失衡、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发展失衡等问题比较突出,亟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共生共荣,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中,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特别是推动企业上市,扩大股权融资规模是重中之重。历年来,全省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总额.22亿元,特别是近三年直接融资.38亿元,占历年融资总额的53.14%,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直接融资占比长期较低的现状。

同时,近年上市的以陕西煤业、隆基股份为代表的企业,依托资本市场不断加快发展,充分体现了对全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与引领作用。

在此背景下,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适时推出了《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服务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适应“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重要手段,下大力气培育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补齐上市公司数量与质量的短板,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新增上市公司创历年新高

▲▲▲

何伟:请您介绍一下陕西培育上市后备企业资源行动计划?

王宏斌:长期以来,陕西证监局始终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规范与发展并举,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突出发展主基调,一手抓增量,一手抓存量,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年以来,全省有8家企业分别在沪深交易所发行上市,上市公司由44家增至52家,增幅18.18%。特别是今年已新增4家上市公司,创我省近年来新高。

陕西近年来在发行上市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在省委省政府持续大力支持下形成的,也离不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

今年8月,陕西省政府出台的《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总结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政策导向,制订了较为详细的工作计划与保障措施,反映了抢抓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重要机遇的紧迫性,体现出“抓企业上市就是抓产业抓经济”的思想认识。

一方面,引导企业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在集中精力练好内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主动加快发行上市步伐,争取尽早进入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要求各部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在股份制改造、辅导备案、中介机构、财政奖补等方面出实招、出硬招,切实将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陕西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均经受了严峻考验

▲▲▲

何伟:在强化监管、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风险方面,陕西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宏斌:去年以来,随着股票市场波动加剧,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个别上市公司相继出现资金链断裂、资金流动性紧张、债券兑付风险以及控股股东股票质押风险等问题,陕西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发展均经受了严峻考验。我们始终把“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作为一线监管的重中之重,持续深化风险分类监管,优化执法资源分配,多维度排查和研判风险,稳步推动风险揭示和化解。

在防范化解股票质押风险方面,压实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主体责任,督促相关方及时采取补充质押、提前还款、增持等方式避免平仓风险,确保公司经营稳定;积极协调推动地方政府及证券法人机构以市场化手段,参与纾解相关主体流动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

在防范化解债券兑付风险方面,推行公司债券风险排查常态化,督促存在潜在兑付风险的债券发行人提前多渠道融资,或通过处置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债务重组等方式降低杠杆,推动地方政府协调金融机构适当给予流动性支持,共同妥善化解违约风险。

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1只城投债和2只公司债券回售兑付风险,推动发行人按期兑付25.6亿元。下一步,要继续开展风险排查,坚持做到“早识别、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突发性、群体性、区域性等重大风险的底线。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输血”作用

▲▲▲

何伟:陕西将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王宏斌:去年以来,陕西证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方面,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发行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坚持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契机,加强民营企业上市培育,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企业上市融资,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提升盈利能力,推动做大做强。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差。

因此,要引导上市公司将发展战略与稳健的财务政策统筹考虑,注重对流动性的管理,及时评估风险,切实补强完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输血”作用,引导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及公司债等多元融资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动“政策性”纾困基金尽快完成资金筹集,妥善选择纾困标的,切实化解部分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存在的流动性困难。

紧抓开放有利时机推动市场主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

何伟:陕西是“一带一路”的起点,陕西资本市场如何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

王宏斌:近年来,我局积极贯彻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决策部署,紧抓资本市场加快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推动辖区市场主体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服务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一方面,高度重视政策培训对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联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举办“一带一路”战略下上市公司外汇风险管理专题研究班,邀请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在西安举办“新时代新挑战新战略”专题讲座,引导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能源、基础设施及其他重要产业合作项目时,有效做好各类风险管理,并对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双边基金提出意见建议。

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上市公司结合业务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辖区已有16家上市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业务,占辖区公司总数的30.7%,开展了销售产品、承揽工程及建设制造基地等各类业务,取得良好效果。

例如,随着中亚地区液晶电视换机潮日益兴起,彩虹股份利用募集资金投资亿元建设8.6代TFT-LCD面板项目,销售市场主要面向中亚地区,产品前景良好;隆基股份成功发行全省第一单可转债,募集资金28亿元,在马来西亚投资2.44亿美元开展光伏发电项目,是陕西在马来西亚最大的投资项目。此外,通源石油等公司也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通过海外并购或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等方式,推动行业整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