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曾多次对人说:“四方面军里有一位最年轻有为的军级指挥员,可惜牺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现在还活着,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朱总司令所说的人到底是谁呢?由于他过早牺牲,以致在我军历史上给人们的印象不深,但这丝毫不能抹杀他的功绩和才能。此人就是曾任红9军政委的陈海松,也是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军级干部。

陈海松出生于年,在年9月就成为红9军军政委,统率2万人的正规红军,那时他刚刚20岁。可惜的是,陈海松年仅23岁时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那么,这位年轻有为的红军指挥员到底是如何牺牲的呢?

那是在年10月下旬,红军两万多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由于战局变动,宁夏计划没能实现,过河部队奉令打通到新疆的道路。由于绝了后援,加上马家军占绝对优势,红军西征军经过古浪、高台等战斗后,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年初,西路军在倪家营子苦战数月后,只剩余人,被迫突围,红9军则奉令掩护全军突围。

3月12日,太阳刚刚升起来,红30军和总部通过祁连山与河西走廊交接处的梨园口,进入梨园河谷内的梨园堡。担任后卫掩护的红9军也到达梨园口。

就在这时,敌军跟踪而至,抢占了一些重要地点。为了掩护总部撤退和红30军展开,红9军政委陈海松命令红9军战士们迅速抢占一些土包和坡坎,抵抗敌人。

这时的情形十分危急,他身边的部队已不足千人,除军部交通队的10余支枪尚有些子弹外,战斗部队大多数只有保枪的几发子弹,而且战士们饥寒交加,体质十分虚弱。

然而,当面之敌人多枪也多,占据着有利地形。陈海松一面布置作战任务,号召部队死战到底,一面命令保卫局长陈宜贵组织机关人员撤退。

这时的情况是:红9军必须坚持到底,否则,敌军冲进河谷,尚未完全展开的红30军和总部就会遭到敌人围歼。但如此打下去,陈海松所部必然会陷入绝境。

陈宜贵看出了面前的处境,坚决要求留下来和陈海松一道战斗。

陈海松眼睛一瞪,脸色也变了,命令道:“叫你撤你就撤,干什么婆婆妈妈的!”

陈宜贵泪水夺眶而出:“政委,你撤吧!9军不能没有你!”

陈海松也明白陈宜贵流泪的原因:现在,谁留下来,谁就会很快“光荣”在这里。他松了口气,温和地劝陈宜贵:“好啦!别哭啦!快撤吧,再晚谁也出不去了。机关同志战斗力弱,留下来也没用。能出去一个算一个!”

陈宜贵无奈,只好恋恋不舍地和军政委分别,带领机关人员迅速撤出战斗。 

陈海松带领部队与敌一阵对峙作战后,所剩的子弹不多了。

敌人一见,狂吼着:“共军没有子弹了,冲啊!”从占据的山上疯狂地往下冲。

陈海松见状,大吼一声:“警卫排跟我上!”奋勇向前冲去。

在另一处土包上观察敌情的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望见了这一幕,急忙喊:“不能冲!太危险,快,警卫员,把陈政委拉下来!”

然而,陈海松早已经率警卫排冲了上去。他们用清一色的快慢机盒子枪向敌人打去,敌人抵挡不住,抛下一片尸体,退了回去。

接着,敌人又集中火力向陈海松及身边的警卫排射击。敌人越增越多,红9军处于三面被围的情况。但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砸碎没有子弹的枪支,挥舞大刀与敌拼杀起来。

上午10时,枪声和厮杀声以及红军战士牺牲前英勇不屈的呼喊声在苍茫云天间回荡。

隐蔽在一个山包旁指挥战斗的陈海松奋力向上爬去。他想仔细观察一下战斗的情形,以便作出最好的决策。

警卫员拉住了他:“首长,上去危险。敌人的火力点盯着这儿哩!”

陈海松一把甩开警卫员的手:“干什么!到了这一地步,还管我干什么!闪开!”说罢迅速爬了上去。

就在这时,敌人的机枪一阵齐射,陈海松身中8弹,当场歪倒在地。陈海松喘息了一会,闭上了眼睛,殷红的鲜血染红了身边的骆驼刺……

他身边的战士们噙着眼泪,含着悲痛,继续与敌人战斗,大部壮烈牺牲。只有一个负了伤的战士,后来得以脱险,向上级报告了陈海松英勇牺牲的经过。

祈连山中,多名红9军幸存者得知军政委的噩耗后,泪洒天地,哭声撕心裂胆!

一位文武双全、才思过人的红军史上最年轻的军级指挥员来不及施展更多的抱负,就这样长眠于河西走廊。

年5月,在延安宝塔山下,中共中央军委为西征中牺牲的陈海松、董振堂等高级干部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都参加了追悼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