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是一方红色土地。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批承载着革命重任的大学在这里留下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洛阳外语学院、白求恩医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等学府的前身,都从这方土地上走了出去,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众多的领导人、科学家、艺术家等。为抢救、挖掘、整理、再现这一段珍贵的红色文教史,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之际,《张家口日报》策划推出“寻访张家口历史上走出去的大学”大型采访活动,回望历史,赓续红色血脉,厚植新征程的精神和动力。
年7月7日,“七七”事变两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四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7月12日,这所新组建的大学和抗日军政大学一起,从延安出发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历时6年的辗转迁移,历尽艰辛,年8月底,华北联合大学的师生们来到了人民军队从日寇铁蹄下夺取的第一座大城市———塞外张家口。
在这个刚刚解放的省会城市,华北联合大学开启了为新中国城市管理和建设培养人才的厚重历史,同时,奠基和孕育了中国人民大学这所新型正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光辉篇章。
“寻访张家口历史上走出去的大学”大型采访活动诚邀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亲历者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的首站采访——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篇
(1)
清爽的空气,在初夏的日光里兴奋地跳动;
葱茏的大地,将豪情向蓝天白云尽情挥洒。
6月,正逢毕业季,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气息,青春的倩影在芳草鲜花间闪动,一如当年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华北联合大学在张家口办学时的青年学子。青春因理想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6月,鲜花簇拥的季节,在全国人民欢庆建党周年之际,《张家口日报》总编辑朱小铁、副总编辑路晓明带领采访小分队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寻访从延安到张家口再到北京一路走来的艰难足迹;感知从陕北公学到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再到今天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艰辛;感受这所大学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辉历程。
华北联合大学
向张家口出发
△华北联合大学文件
01
再见了,延安!
我们的采访是从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正在举行的“生就是奋斗”———胡华百年诞辰生平与书信展开始的,这位见证着中国人民大学成长并在张家口市总工会任宣传部部长的教授,曾指导过多次张家口市工人反奸清算斗争。一帧帧书信和校史馆内一幅幅历史画面,把我们带进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华北联合大学。
“七七”事变爆发后,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侨中的知识青年为了抗日救国来到延安。延安凝聚起社会各界的抗日力量。中国共产党于年8月下旬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提出建立“抗日的教育政策,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的新制度、新课程”。当时,日寇侵略战火迫近,华北抗战急需大批干部。党中央决定将在延安成立的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四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在敌后开展国防教育。“七七”事变两周年之际,即年7月7日在延安正式成立华北联合大学。由于要到华北去办学,所以取名为“华北联合大学”。为了使学员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及时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几乎每天都有一位中共中央领导到联合大学作报告。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到华北联合大学做过一系列报告。
年7月12日,是华北联合大学和抗日军政大学一起从延安出发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日子。那天天还未亮,华北联合大学的师生们便早早起床,收拾东西,与朋友话别,请首长题字,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悄悄进行。
清晨的阳光漫过宝塔山古塔的时候,勤劳的农民扛着锄头走向田野,开始新一天的劳作,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出发的队伍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更不知道他们所面临的艰难曲折。
广场上,队伍集合完毕,行进号吹响,队伍出发了。闻讯赶来欢送的人越聚越多,人群中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随之而起的是雄壮的口号声。行进的队伍慷慨激昂地高唱《延安颂》,与延安古城墙上飘荡的抗战歌声遥相呼应。队伍走得很远了,欢送的人群久久没有散去,无数的手和帽子还在空中挥舞、摇动。
场面雄壮,情景感人。
“大家是唱着《延安颂》、望着宝塔山,一步一回头离开延安的”,给采访小分队介绍情况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研究室研究员王学军老师说:“每次讲起这段历史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他建议我们应该采访一下现在还健在的贺敬之先生。泪水就在他的眼眶中涌动,我们被深深的感染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坐在一旁一起采访的朱小铁总编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一句句饱含深情。队伍出行的画面也因朱总编的吟诵在我们面前徐徐铺展:长长的队伍,背着背包,一步一回头,遥望着渐行渐远的宝塔山,期望留下深深的记忆,再看一眼,再看一眼……
再见了,延安!
“好在华北联合大学的师生们在长途行进中一直有抗日军政大学的保护,华北联合大学的师生们走在队伍的中间,抗日军政大学的队伍走在两边”,沉浸在讲述中的王学军老师,从往事中回过神来,释然地补充道。
惜别变成了勇敢,留恋变成了力量。
△信念坚定、风餐露宿的华北联大师生
△华北联合大学师生抢渡黄河
02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滚滚黄河,惊涛怒吼,卷起冲天浊浪。一只大舢板在咆哮的激流中冲撞、打旋、颠簸,似乎倾刻间要挣断斜系两岸的粗缆粉身碎骨,混杂着黄土的巨浪“哗”地盖下来,全身湿透,满脸淌下黄泥汤……这是华北联合大学的教职员工以第五纵队独立旅的番号从延安出发后抢渡黄河的情景。
大舢板只能承载四五十人,多人的队伍,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才渡过黄河。由此也开启华北联合大学艰难而顽强的迁移之旅。是师生,是战士,也是英雄;是奔向光明的出征,更是甘洒热血付出生命的牺牲。一路辗转,一路艰险,一路豪情,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穿越同蒲铁路40公里敌占区时,为了突破戒备森严、岗楼林立的敌伪据点,师生们跑步急行军,前20公里的路3个小时完成,衣服被汗水浸透。后20公里又遭遇瓢泼大雨和嗖嗖冷风。天气冷热旋即转换、道路坎坷举步维艰。爬过高耸云霄的大山,冲过了日军弹片纷飞的封锁线。至于矮刺划破手脚、风餐露宿、浊水解渴等这些途中的艰难困苦,与学员们在转战求学征程中义无反顾地投入抗日最前线的献身精神相比,都不足挂齿。
途中,华北联合大学的许多精英献出年轻而宝贵生命,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冯玉军饱含深情地给采访小分队进行了讲述。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史《造就革命的先锋队》一书中看到了他们的名字:奋勇夺取敌人枪支的校部教务干部曹成贤,同敌人搏斗时被日军用刺刀挑死的年仅25岁的路玲同学,日军打骂战友时同敌人殊死搏斗而被战刀砍死的音乐系祁式超同学,党委组织科科长吕光和刘玉芬夫妇,年仅9岁被日军用刺刀残杀的计晋福,年仅14岁被日军射杀的女英雄陈云......
这其中,还有杨展——杨开慧的侄女——杨开慧胞兄杨开智唯一的女儿。年秋,杨展到陕北公学分校学习,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学习期间,她丝毫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一次也没见毛泽东,只有班主任何干之知道她和毛泽东的关系。毛泽东知道杨展在陕北公学分校学习,也没有给予她特殊照顾,直到杨展要随华北联合大学离开延安时,毛泽东才提出要见杨展一面,不曾想那一别却是他们的永别。”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贾铁英谈到这里饱含泪水。年,杨展随华北联合大学转移到河北平山县的大岭沟时被敌人包围,子弹像飞蝗般打来,大家分路突围。杨展和华北联大校部直属队队长赵显正、政治理论教员宋士达一起突围,突围中杨展坠崖壮烈牺牲,年仅22岁。其实,从延安出发时,学校曾让杨展留在延安马列学院继续学习,但她坚决要上前线,要去参加艰苦的斗争。年,毛泽东给杨展的家人打电报:“展儿在八年前为国光荣牺牲。她是百万牺牲者之一,请你们不必悲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华北联合大学的精英们为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献出宝贵的生命,凝聚起师生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前行的顽强力量,他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走向张家口——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力量武装收复的第一个省会城市。
△华北联合大学走向张家口的途中
03
张家口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红旗飘荡,歌声嘹亮,鲜红的腰带扎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年8月的张家口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8月底,华北联合大学的队伍到达刚刚解放的张家口,满怀憧憬地开启了在城市办学的豪情,学校的历史也翻开崭新的一页。之前,华北联合大学都是在农村办学。特别是在年10月—年10月期间,华北联合大学是在农村中艰难地发展。由于战争,学校处于乡村,住得很分散。没有固定教学场所,大树下就是课堂,广场就是礼堂,农民腾出的土房就是宿舍;没有教学设备,老百姓的门板刷漆就是黑板,背包就是凳子;没有参考书,自己编印教材。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秉承着“团结,前进,刻苦,坚定”的校训,华北联合大学培养训练了大批干部,坚持着华北敌后英勇抗战。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精兵简政的政策,华北联合大学缩编,只保留教育学院,人数减少了的教育学院仍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办学,保存力量。年9月,日寇毁灭性的大扫荡,使课堂教育再也无法坚持了。教育学院名教职工和学员分散到各个村庄,和农民一起搞生产,同民兵一起打敌人。年8月日本投降时,全校教职员工和学院达到人。8月15日前夕,华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接到晋察冀边区政府通知,除将一部分当地学员分配回原单位外,大部分师生编为两支队伍从阜平县平房、康家峪一带陆续出发,其中人的一支开赴北平方向,队伍途经怀来、下花园到达已解放的张家口市,驻扎在东山坡原日本“国民学校”及其附近,即现在的市第十中学、市中级人民法院、报业大厦所在地。11月8日,由延安文艺界组成的华北文艺工作团到达张家口,也编入华北联合大学。年2月上旬,原准备经过张家口去东北解放区的延安大学,因战争受阻,又并入在张家口的华北联合大学。
年至年,华北联合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残酷的敌后战争环境下坚持办学,整整六年,培养了多名干部,连同短期培训的干部,人数超过一万人。此外,还培养了几百名政治理论、文艺、教育、政法、财经等方面的骨干教员和理论人才。华北联大培养的干部,有的在残酷的抗日战争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更多的在斗争中锻炼成为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骨干力量。
到达张家口后,华北联合大学在校长成仿吾的带领下,开始由农村转入城市办学———开启了我党首次在城市办学的实践,为新中国的管理和建设进行人才培养。
△华北联合大学学生在上课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