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学思接到中央命令,秘密到东北开展工作。
东北局的彭真、林枫向他说明到东北的任务:“希望你能以张学良四弟的身份开展工作,接收伪政权,成立人民武装。”
交代完工作后,林枫对他说:“吃过饭,你该回家看看了。你离开大帅府已经十几年了吧?大帅府保存完整,既然你回来了,也该物归原主了!”
面对林枫的劝导,张学思摇了摇头:“我不回去,我从接到任务那刻起,就没想过回家!”
作为张作霖的孩子,为什么张学思到了东北,却始终不愿意回到大帅府?
走出大帅府的军阀子弟
二十年代初,大军阀张作霖坐上“陆海军大元帅”的宝座,虽然没有称帝,但也是东北的无冕之王。
他穷兵黩武,造成国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但他也对东北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尤其是东北铁路。
因此,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在他的家族中,出现两位值得名垂青史的英豪,一位是大公子张学良,他发动了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和共产党一致抗日;
一位是四公子张学思,是八路军高级将领,也是我国海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张学思年1月6日出生在沈阳市远近闻名的“大帅府”,大帅府在百姓眼中是地位、权力的象征。
但是张学思却是个例外,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唯一的爱好便是读书。
他八岁到省立第四小学读书,打破了家里定下的张家子弟不入学堂的禁律。
在学校里,张学思从来不觉得作为张作霖的儿子,应该高人一等,反而还为人低调,没有架子。
没过多久,他和同班同学王金竟成为好朋友。
两人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也有共同的理想目标。
一有时间,两人就凑在一起畅想未来,讨论今后的人生方向,还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王金竟向张学思介绍了一位老师王西征。
和这位老师接触后,张学思发现他学识渊博、思想进步、教学方式新颖。
他深深被这位老师的学识所折服,他很想让这样的老师来教导自己。
回家后,张学思和母亲沟通。
在他的恳求下,王西征被按照大学教授的待遇聘请到张家,给张学思授课。
王西征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拥有先进的革命理念,并且成功为张学思走上革命道路做了启蒙。
通过王西征的影响,张学思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不再局限于东北这个地方。
也是在他的鼓励下,张学思离开沈阳,来到北平求学。
在北平求学的这段时间,张学思通过大量阅读政治书籍和进步文章,突然找到了救国的希望。
除了在思想上发生转变外,他还决定做剥削阶级的叛逆者,萌生离开生活优渥、却官僚思想严重的“大帅府”。
他没想到在北平竟然能再一次碰到王金竟。
这次相遇,张学思发现王金竟有些不一样,从他嘴里讲述出来的革命思想,是张学思一直向往的。
原来他们分开后,王金竟结识一些革命志士,受到他们很深的启发。
他将这些思想又完整传递给张学思,经常带他参加一些我党组织的活动,共产主义对张学思产生了初步的影响。
张学思逐渐意识到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帮助中国站起来。
他很想要为拯救中国贡献一份力量,也萌生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
其实像张学思这样的家庭出身,能够坚定站在无产阶级这边是非常难得的,若不是他接触共产主义,若不是他有血性,应该会成为一个纨绔子弟。
他虽然积极参加救国运动,但是同学都对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大加责骂,痛恨他的不作为。
作为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也遭到同学的疏远和仇恨,甚至有人在他衣服上写下:“不抵抗将军之弟。”
气得他回家找到张学良,怒气冲冲质问他:“你为什么不抵抗?为什么不和日本人斗争到底?”
张学良无奈叹了口气:“你相信我,四弟,我会用事实洗刷这一耻辱!”
年,在王金竟的介绍下,张学思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和过去的自己彻底告别
自从他加入共产党后,便下定决心和封建军阀的家庭彻底划分界限。
不仅不回家,也不和家里的任何人联系,专心致志干革命。
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一到南京,他便被蒋介石软禁。
张学思也接到党组织的命令,来到奉化看望失去自由的张学良。
他们一行人来到张学良被关押的“别墅”里面。
为了不让张学良轻举妄动,三十多个特务和一个连的武装宪兵就住在附近的雪窦寺里。
他们日夜把守,根本不给张学良任何逃走的可能。
虽然成功见到张学良,但是那些特务一直守在他身边,根本不给兄弟俩单独说话的机会。
眼看着一天,两天,三天时间过去,张学思还是没能找到机会,他心急如焚。
在他离开的前一天,从早上开始,突然电闪雷鸣,大风呼啸,天色一下子暗了下来。
张学良告诉弟弟说:“看来天公不作美,今天我们没办法到外面欣赏风景,不如我们欣赏别的。”
赵四小姐看着兄弟俩走到书房,意识到他们可能需要单独相处,就将看守的特务都聚集到一起,和他们一起打牌消遣。
张学良确认特务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后,将张学思带到书房的一个角落,这里是大厅视线的盲区,门外特务无法探寻他们的动作。
张学思这才明白,表面上兄长云淡风轻,不怎么在意,实际上一直在等待和他谈话的最佳时机。
张学思刚准备开口说什么,就看到张学良给他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还指了指墙壁。
意思是说,墙壁上安装有窃听器,然后轻轻拿出纸和笔,进行无言的交流。
虽然是无声的交流,但他们的心像翻山倒海一般,只是谁也没想到这竟然会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烽火抗日路
年1月,张学思在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获得周总理的接见,他向周总理提出要求,希望到国民党第五十三军建立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
有张作霖儿子这一身份,他能很快开展工作。
周总理批准后,他广泛联系昔日的朋友、同学、亲人,在河南操办起一支将近百人的东北抗日队伍。
原本他计划把这支队伍培养成骨干,带回五十三军,只是没想到五十三军在和日军交战中惨败。
组织上决定让他到延安工作。
10月下旬,张学思由武汉经过西安来到延安,也是在这里,张学思见到了毛主席,还被毛主席接待,毛主席的鼓励给他很大信心。
虽然延安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张学思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但为了革命,他克服重重困难。
年,也就是张学思奔赴延安的第三个年头,他从延安马列学校毕业,担任抗大的一个队长。
年9月14日,张学思率领东北干部队到晋察冀,投身抗日活动,担任冀中军区参谋处长。
6月11日拂晓,冀中军区在威县掌史村遇到突然袭击的日军,张学思根据前沿观察的情况,判断他们只是小股部队,误打误撞来到这里,并不清楚村里隐藏着他们要寻找的冀中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
为了不暴露,张学思建议隐藏实力,麻痹敌人,等到晚上,进行他们最擅长的夜袭战。
部队和日军展开一场拉锯战,连续打垮日军多次冲锋。
他们由最初的人小部队增加到人,可还是没能占得一丝便宜。
恼羞成怒的他们向冀中军区使用毒气弹。
张学思一边指挥部队作战,一边指导他们如何防御毒气弹。
最终在他的带领下,部队突围。
遇到爱情
也是在延安学习的过程中,张学思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一个被命运折磨的女孩子。
年初春,延安女子大学举办一场报告会,主讲人是校长王明,一向喜欢学习的张学思,这种场合从来不会错过。
为了能够占到靠前排的位置,张学思一大早就来到女大礼堂,挑了一个视野最好的位置。
因为来得早,活动还没开始,大家都四处寻找彼此相熟的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说着话,会场里一片喧哗。
张学思却没有四处溜达,而是一个人静静坐在第三排的长条板凳上。
他环顾四周,发现这种太热闹的氛围有些不适合他,便想找点事做。
没想到无意间看见距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恬静、端庄、梳着长辫子的年轻姑娘,正安静坐在那里看着手里的画报,好像这熙熙攘攘的环境都与她无关。
张学思按捺不住,走了过来,还问了句:“同志,你这画报是哪里借的?”
“图书馆。”这个女孩头也不抬回答,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听你说话的口音,你不是北方人啊?”张学思打量眼前这个专注的姑娘。
“我是广东人。”或许是她画报里的内容太过吸引人,让她不舍得将眼睛离开,也或许是这个姑娘不太喜欢被人打扰,比较慢热,她仍然没有抬头看张学思。
可是张学思却不觉得有任何不妥,继续和她聊天:“你一个女孩子怎么跑这么远?”
“只要是为了革命,距离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个专心看画报的姑娘终于抬起头来看了一下张学思。
大概是想知道谁这么无趣,一直喋喋不休找自己聊天,打扰自己看画报吧。
张学思几乎是在看见姑娘的那一瞬间就喜欢上了她,他感觉自己的心在扑通扑通跳跃。
张学思的英俊潇洒也吸引了面前这个姑娘。
她一眼能够看得出来,面前的这个英俊青年是一个很有教养,训练有素的革命军人,于是对他投以和善的微笑。
这一笑,把张学思的魂都带走了,报告上校长讲了什么,张学思一点都没有听进去。
满脑子都是姑娘那甜甜的笑容,从那以后,张学思经常魂不守舍。
一波三折的爱情
张学思被这个姑娘深深吸引,他总是想要找个机会见一见这个姑娘。
但是又不能隔三差五跑到女子大学去,万一给人家姑娘造成什么困扰呢?
因为思慕这位心仪的姑娘,张学思常常一个人发呆,他们队里的人都觉得张学思最近怪怪的。
其实,张学思不过是在思考有什么名正言顺的理由去见见那位姑娘罢了。
在张学思的期待中,很快又迎来了女子大学报告会,这一次他依旧早早来到礼堂。
他选择的位置是上次与姑娘认识的老位置,这一次他的内心充满了忐忑和矛盾。
既渴望见到那姑娘,跟她聊一聊,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又害怕见到她,担心她对自己没什么感觉。
一直到报告会开始,张学思也没见到这个姑娘,他不禁有点失落。
敏感的张学思甚至开始怀疑:“她是不是因为不想见到我才不来的?也不应该啊!她不知道我叫什么,我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彼此都不了解啊!难道她是因为生病不舒服,来不了?”
无数个问号在张学思脑海中浮现。
报告会讲的什么内容,张学思一无所知。
报告会结束后,他仍然在会场上寻找这个姑娘的身影,但还是一无所获,只能重重叹了一口气,离开会场。
由于没有见到自己喜欢的姑娘,张学思整个人像被霜打的茄子,每天茶不思饭不想,身体也逐渐消瘦下来。
现在他唯一的念想就是下次什么时候女子大学开报告会,他想再去碰碰运气。
盼了好久,终于盼来了去女大听报告会的机会,张学思还是像往常一样,早早坐在老位置上,他多么渴望再一次见到那位姑娘啊!
这是张学思第一次尝到暗恋的滋味,也明白什么叫做“为伊消得人憔悴”。
正当张学思出神的时候,一个女同志向他所坐的地方走来。
会是她吗?张学思不禁在心里问,此刻他竟然有点紧张。
当他抬头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他的一个同乡顾红大姐,虽然心里有点小失望,但是很快就转悲为喜。
因为他想到既然顾大姐在这里,说明她一定认识那位姑娘。
“你怎么每次都离开那么早,都没时间和你聊聊天。”顾大姐和张学思打招呼。
张学思想着既然顾大姐也在女子学校读书,说不定能从她嘴里打听到那名女子的消息。
果然,顾大姐一听:“广东来的姑娘,你说的应该是我的同学谢雪萍吧?这姑娘品行不错!”
一说起自己这个同学,顾大姐就收不住了,将这个女孩子的情况都说了一遍。
谢雪萍,年出生在广东的一个雇农家庭,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抚养三个女儿,就将她的两个姐姐都送了人。
谢雪萍刚记事的时候,自己父亲因为生病不治身亡,母亲被逼改嫁。
为了方便母亲改嫁,谢雪萍被送给小姨收养。
刚到小姨家的时候,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姑娘,养父母对她还不错,生活上嘘寒问暖,还送她上学。
幸福的生活没持续多久,养父母就迎来了自己的女儿。
从那以后,他们对谢雪萍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
不仅每天逼迫她干重活,还动不动就打骂她,说她上学就是浪费钱,逼她退学。
自从养父走了后,谢雪萍的生活只能用苦不堪言来形容,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面对谩骂和毒打。
难以忍受的谢雪萍最终决定离家出走,她跑到广州,找到在那里读书的堂姐。
堂姐介绍她到一家纺织厂做工,但是纺织厂的老板是个只会压榨工人的资产阶级,经常虐待他们,恨不得榨干他们所有的价值。
后来日本人轰炸了工厂,谢雪萍才遇到八路,从而来到延安,从事革命工作。
张学思被谢雪萍痛苦的经历所感动,从小衣食无忧的他,从未想到一个女孩子可以拥有让人敬佩的经历。
顾大姐说得正起劲,看着张学思一脸心事的样子,就问他:“你在想什么呢?”
“啊,没什么,没什么!”突然被顾大姐打断,张学思有点不好意思,想了一下又说:“大姐,那个,能不能...”
看着张学思这吞吞吐吐的样子,顾大姐不禁好奇起来,瞧你这样子有什么话不能对大姐直说呀?
“大姐,那个,我想请你当,当红娘。”张学思终于鼓足勇气,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顾大姐听后,不禁大吃一惊,张学思出了名的不近女色,也知道着急吗?
“真想不到你也会有主动找对象的时候,你不是说过,革命就是你的对象吗?”
听到顾大姐这话,张学思急了,提高嗓门说道:“以前那么说是因为没有遇到中意的,现在遇见了谢雪萍,我觉得她朴实,纯洁,是一位好姑娘。自从见到她第一眼起,我就难以忘记,所以大姐能不能请你帮帮忙?”
顾大姐看张学思这么诚恳的样子,决定帮他一次。
作为张家的公子,张学思从小锦衣玉食,但是他却抛弃这一切,来到革命队伍里,是一个不错的同志。
有多少姑娘想要追求他,但是都被他拒绝。
能够让他主动追求的,怕也只有谢雪萍一人。
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天顾红找到谢雪萍亲热招呼道:“小广东,走啊,我们到新市场逛逛去。”
刚好谢雪萍要去买本子,就爽快答应了。
两人顺着河边慢慢走着,远远就看见有人在山下策马扬鞭,顾大姐都没仔细看就高兴喊道:“张学思,是你呀!”
听到叫喊声,张学思来到两人面前,热情问道:“顾大姐,你们去新市场啊!”
顾大姐点点头,张学思看到谢雪萍,说了句:“这不是爱看画报的广东姑娘吗?”一副刚刚认出来的样子,还主动和她握手。
在顾大姐的助攻下,谢雪萍被拉上宝塔山,两人这才说上话,对彼此有了初步了解。
在顾大姐的牵线搭桥下,两人得以继续交往和约会。
就在两人快要走到一起时,有人告诉谢雪萍:“你知道追求你的人什么身份吗?他可是张作霖的儿子!”
谢雪萍以为张学思和她在一起,只是图一时新鲜。
她找到张学思,问他为什么要隐瞒身份,张学思却笑道:“我是共产党员,和工人出身的同志在一起,怎么了?”
他拉着谢雪萍的手,讲起了自己过去的经历。
谢雪萍也被张学思所感动,两人在年结了婚,成为彼此的人生伴侣。
新婚后的他们满怀豪情壮志,各自奔赴战场。
拒不回家
抗战胜利后,张学思被调到东北工作,上级打算用他张学良弟弟的身份开展工作。
交代完工作后,林枫劝他回家看看:“大帅府保存完整,如今你已回来,是时候物归原主。不如还住在原来的家吧!”
谁知道张学思却摇摇头,拒绝回家。
“为什么?”林枫很好奇。
“原因有很多:
14年前,我从家里离开的时候曾发过誓,要永远和封建的大帅府撇清关系;
党组织委派我的工作很多,我若回家看到那些物品,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怀旧情感,对开展工作不利;
家里人都不在,那只是个空房子,回去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叫家;
最重要的一点,东北是在人民手中收复的,大帅府的所有权应该属于人民,我没有资格成为它的主人。”
谁也不会想到,古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张学思住在东北沈阳,却一次也不肯回去。
不仅他本人不回去,还不带妻子和孩子到大帅府参观,很少和他们讲起过去的事。
一直到年秋,谢雪萍重访沈阳,才第一次走进大帅府,了解丈夫过去的事。
只可惜丈夫已不在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