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手足癣医院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33646.html

去时路线:(大东沟镇)徐庄古镇-周村-晋阳高速-陵侯高速-G5(大运高速)-临县南-康家湾。

归来路线:康家湾-临县南-宝塔山隧道-太长高速-伊侯山-大东沟。

无论选择那条路线,路程都超过公里。幸好是高速!

这是我第二次(我确信,不是最后一次)去黄土高原“英雄儿女”的故乡——吕梁临县,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是带着爱人和孩子一起驱车去的!说来,这也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说是旅行,自然要寻觅一个目的地。去临县,也就是想去转一转碛口古镇,带孩子到黄河边玩水。不出去,总感觉对不住假日免收的通行费。临县碛口这一趟,在大学好友郭瑞的精心安排下,终如愿以偿。归来特记之!

好友郭瑞,家在临县木瓜坪乡康家湾村。第一次去,那是十五年前尚在长治求学,期间因郭家老大结婚而随好友去“英雄儿女”之地——吕梁,那时《隋唐英雄传》正在热播,03级英语系男同学在宿舍观看正酣,偶尔“垒长城”助兴。老郭家的喜事,亭、SP和我却跟随老郭去凑热闹,也是同学情自然流露。那时乘坐着长治到吕梁的班车,感觉真的好远好远,在分水岭处客车停车休息,沿途路过汾阳、中阳、吕梁等地,那次是我第一次走进黄土高原,是我第一次见到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即便是今日全程高速,爱人说“怎么感觉比太原还远呢”。每一次出行,只是苦了两个娃娃,窝在狭小的车厢内,动弹不得。

凡地名,皆有讲究。康家湾,从村名中可知是因姓氏和水而得名。“湾”在《广韵》中是这样记载的,“湾,水曲也。”又据《临县志》记载,康家湾村所在是古时临县“东山隘道”必经之地,经此过木瓜坪乡绕过架梁山可入方山县。难怪好友说,这里是一个人口大村。想必最先在此安家建庄的老康家也是看中了这里有山有水临大道的优势。

和好友郭瑞相识,那是在年刚入长治学院(那时还是晋东南师专),同为南校区政史系新生皆舍友。开学不久后,两人又不约而同地转系到了北校区英语系4班。在我眼中,这个不善言辞的一心扑在学业上的吕梁小伙子,年专升本后又在长治学院苦读,期间竟然娶到了同为英语系的高平女孩,成为地地道道的晋城女婿。

临县人在晋城打拼的人很多,据说有二三百人。好友说,来吧,来了找建峰喝一壶。建峰,我和好友在晋城有过一面之缘。我说,认识谁不重要,认识老郭你就好了。话虽如此说,好友还是呼朋引伴(建峰和另一个发小)地亲自烹制了“十全十美”十道菜招待从晋城远道而来的我们,生怕住在临州假日酒店的我们吃不惯老临州的饭菜。

临县人在晋城,多从事建筑行业,这与临县建筑业历史悠久有关。《临县志》记载“金石土木各工,本土人居多,亦惟供本土人所使。”民国以来,各工工匠走出临县走南闯北。二十多年前,建峰随叔叔到晋城开始步入建筑施工行业,如今也独当一面在建筑市场中小有名气。

年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康家湾属第三区木瓜坪管辖。木瓜坪乡,因盛产木瓜,是临县以树木花卉与地形相结合而名的代表。榆林沟水发源于木瓜坪东山,向西注入湫水河。湫水河,古称陵水、临水,亦名临泉水、龙泉水、秋水、吃那河,发源于山西省兴县白龙山下湫水寺,流经临县湫河川至碛口镇汇入黄河。百里湫水河,可谓是临县的母亲河,养育了临县近平方公里百万儿女。临县八景之一便是湫川烟雨。

好友说,老郭家是清道光年间从曲峪镇开阳村逃难到康家湾的,有老弟兄两个(一门无后),算来到康家湾也有9代人了,有《郭氏家谱》,不在身边而未见。说到老郭家这次迁家,不得不说到临县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张从龙。道光同治年间天朝上国内忧外患不断,南海鸦片争端尚未解决,陕甘回民又揭竿而起,吴堡、佳县告急,黄河碛口告急,巡抚奏请团练,参加过抗英战争的老将张从龙“御聘”镇守碛口。其故乡湾里因而改为“御聘”,后改“御聘”为“玉聘”,再为“玉坪”。张从龙,道光二年()中武举,道光三年擢一甲第一,钦占状元及第,作《闽海战略图》,同治九年病逝,其墓在“张状元从龙墓,在县志北十里万安坪村”。

说到好友曲峪开阳村祖祖上祖籍,那可是一个好地方,开阳村黄河壁画可是远近闻名,人称“百里画廊”。而曲峪镇更是有着“曲峪镇赛如苏州”之称,熟料有一年黄河发大水“一水冲成了干沟”。在《碛口志》中这样记载到,“碛口古代无镇,清乾隆年间,河水泛溢,冲没县川南区之侯台镇及黄河东岸之曲峪镇,两镇商民大都移居碛门”。

无商不富,有集乃兴。南移新建的碛口镇,位于湫水河西流入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处,是临县境内海拔最低处,聚落呈“人”字形,自古为临县门户。碛口之名,据清道光辛丑年《榆林府志》记“黄河中水石相激,波浪汹涌之处曰碛。”,因黄河第二碛“大同碛”而名,明清商业繁盛之际又因其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而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临县归来,埋头故纸堆,发现碛口古镇在元至元三年()待临县升为临州之时,随着境域南扩才归临县管辖。

碛口的繁盛,离不开古会集市的推波助澜。传统的古会,就是商品交流的大市场。最隆重的是七月会,七月初一是碛口三天古会中最热闹的一天,以瓜果为主。其次是正月会,正月十三日从碛口起会,以牛马骡子为主。

明:诸葛升

临县的黄河滩枣,是地道的三晋特产。行驶在路上,不时见路旁巨大的广告牌上“临县大红枣,天然人参果”宣传语疾驰而过。黄河滩枣,因日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明显,而驰名中外,是红枣起源的中心地带,栽培枣树历史悠久。首次碛口古镇行,凑巧赶上了“中国.碛口第四届‘枣儿红了’红枣旅旅游文化节”,十足过了一把瘾。因着旅游文化节,沿黄公路临时交警封了路,只好走着在古镇欣赏人气爆棚的景象。枣儿红了的门楼,LED屏上滚动播放的宣传片,节日的氛围十分浓烈。

碛口古镇终于到了!好友迫不及待地带领我们一家人去卧虎山黑龙庙朝拜。据说,黑龙庙在碛口古镇制高点卧虎山上。登临卧虎山,可赏碛口古镇“山、水、碛、镇、庙”种种分光,所谓“虎啸黄河,龙吟碛口”是也!登高远眺,要知道这可是生在伊侯山的我常做的事情。穿过小吃广场,混迹在熙攘的人群中,向着黑龙庙而去。作为一座因商贸而发展起来的重镇,当然少不了与商业有关的遗迹,在前往卧虎山途中,便见到当铺和会馆等商业遗址,还知道什么叫“天罗地网”。之字形的登山小道,不时传来盲人说唱的临县道情。沿途的乡人不停地在兜售这各种香火,“来了,给老爷烧个香吧”。

黑龙庙由前院、后院两院组成,前后两院形制基本相同,都有山门、钟鼓楼、看楼、东西厢房、正殿……据资料记载:黑龙庙始建于明代,“因河水漂来木桓剏庙三楹正祀龙王分祀风伯河伯”,后于清雍正年间“增修乐楼一座”,至清乾隆二十一年因“碛口镇境接秦晋地临河干为商旅往来舟楫上下之要津也”遂在功德主永宁州候选州判陈三锡募缘下“增修两旁隙地营建¨¨若干眼而竖钟鼓楼於其上其下则立山门修垣墉”。大概从那时起,流传下这么一句“山西唱戏陕西听”的俗谚。

黑龙庙山门有两幅对联,内联为“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横幅为“神宫宝殿”。外联“山河砥带人文聚,风雨祥甘物气和”,两侧横幅为道光癸卯春晦翁为考亭题写的“流霞拱秀”横幅。黑龙庙正殿内高悬一由弟子刘启世偕男¨¨¨、由贡生陈满瑜沐手敬书于大清乾隆岁次甲辰年的“德佩流行”木匾,一旁的角落还有一木匾,好心的大娘说,你也拍拍这个吧!

在古镇老街一正在维修店铺中发现一残破的民国年间晋汾东关“生茂店”票证,女主人见我背着个相机进去了,便问我说“这个有没有价值?”有文字的东西,多少都有一些价值,也值几个钱吧。在老街中,时光流淌过二三百年了,至今仍能发现协图店、兴盛店、恒久店、万顺店等字号的实物石匾,他们久久不愿离去,向一次次走进他们的人们传递着久远的晋商密码,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审视。在乾隆年间碑记中,也发现有“长盛号、广裕号、广昌号”捐资商号。道光和民国年间的碑记中,省内外捐资商号多达多家,足见其繁盛!除了字号之外,还有骆驼圐圙、十义镖局、拴骆驼扣等等众多的与商贸有关的链条。毫不夸张地讲,碛口古镇,是研究晋商文化不可多得的课堂!

曾经繁盛的碛口古渡,曾是京津晋陕宁甘绥蒙贸易重地,几百年来成就了碛口古镇,成就了汾阳、孝义、平遥晋中商人。京包铁路未通车前,大批的粮、油(食油)、皮毛、盐、药材等杂货,棉布、绸缎、茶叶、陶瓷、烟、火柴、粉条等物品,水陆汇集于碛口,使得“小都会”实至名归。

清咸丰三年(),在碛口镇设通判署,省饬令汾州府通判汪韶光移驻碛口,统辖临县军事,分掌粮运、督捕、水利等事,下设关卡厘金,课税敛财。并派千总1名、土兵90名,驻地防守。光绪三十三年()设巡检,设县佐。

碛口之行,我整个感觉就是:碛口古镇=徐庄古镇+大阳古镇。不一样的是,碛口古镇和大阳古镇被称为“活着的古镇”,而徐庄古镇没了。想当年,徐庄古镇可是有着“四十里长河一码头”之美誉,曾是泽州府西去平阳必经之地,曾是阳城、沁水和大阳、周村等地山货粮食交易之地,曾是八路军总部到圣地延安交通兵站重要站点,古碑上记载着多位商号名字,由东沟村徐家徐敦仁创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在寨西河滩地上“建庙宇,置市廛,请行抬市”。古镇初期,也是不允许女人在镇里留宿的。大阳古镇由东西两大阳组成,也是老街五里长。两者综合起来,还真是一座活着的碛口古镇。

纵观碛口古镇旅游体验挖掘并不多,除了在黄河乘快艇玩心跳、骑骆驼拍照外几乎没有更多的体验。其实,毛泽东主席东渡黄河、日军八犯碛口、晋西事件、黄河艄公、张从龙御聘防民乱等众多的故事都是值得挖掘整理为体验内容的。再比如,民国三十五年()一月为碛口市,后于年8月改为临县市第十一区,以一个市的标准来装扮。

爱人跟孩子们说,这一次最大的收获是到了黄河边,到了母亲河边,还在黄河边扔石头玩水了。我也是这样想的!不仅如此,还在结下了下一代的友谊。

临县之行,虽有好友的盛情款待,尽显临县人“朴直、勤俭”“悍而不奸,感而易从”“不事华藻”的本色,我却也有些许的遗憾。西湾村、李家山村、开阳黄河“百里画廊”等都未来得及寻访,只得匆匆而归。也好,这也是再次临县行的动力,遗憾终会被取代的,我相信!

3日9时许,满载着好友特地准备的黄河滩枣和土豆粉皮而归。归来时,途径平榆高速宝塔山十公里长隧道,虽灯火通明似白昼,却也心惊胆颤。长途驱驰,还真不算回事!

紧七慢八圪松九。在出行靠脚的年代,这是步行泽州到太原间里所用的时间。那时出行是以天算时,“饥不饥带干粮”是远行之人必备的。熟料今日便捷的高速路网早已打通了通向世界的大门,“临晋千里一日还”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要知道,在民国六年《临县志》中是这样记载的,“万山罗列,舟车不通”。

临县,素有“三千里江山一万座山”“地无一亩平、出门就爬坡”的说法,古称临州,历史上先后称之临水县、监水县、临泉县、乌突县、太和县。改来改去,终以县北之临泉水(湫水河、又名临川河)而得名。又据光绪《山西通志》,临县以县城东临湫水(又名)为名。其形上宽下窄,形似桑叶。随时可见好友对家乡的桑梓之情,“大美临县”“碛口古镇”赞不绝口!

到临县,必到碛口古镇;到临县,必买黄河滩枣;到临县,就住临州假日酒店;到临县,就吃荞面碗脱……走,到临县去!

后记:在2日前往碛口途中,我们顺道参访了南圪垛村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不巧的是,景区正在维修中。继续前行不多久,遇石门楼一座,上书“碛口”,伏案对照片时才发现为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所题。还有不再使用的木瓜坪邮编033和碛口邮政编码。除了黄河滩枣,也知道了临县小吃碗脱和锄头饼。这一趟,还真没白跑!

伊侯山│伊尹│尧舜禹汤│梦回大商伊侯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