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宝塔山》演出照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下同
诞生于法国宫廷的芭蕾是西方艺术和美学思想的典型代表,用这种艺术语汇表现中国故事,早已有成功的经验。从半个多世纪前的《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到新千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都融芭蕾特质和东方风格于一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深入人心的经典。
不可否认,芭蕾中国化的道路依然是艰难的。几十年来,优秀的本土原创芭蕾作品屈指可数。上海能不能再有一部《白毛女》?这是几代芭蕾人和无数观众的期盼。在建党百年之际,芭蕾舞剧《宝塔山》在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首演亮相。以优雅、华贵、轻盈、抒情见长的芭蕾,如何来表现延安、抗日、革命、红色?向来敢于挑战高难度的上海芭蕾舞团,这次又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
事实上,以柔美的芭蕾表现革命、斗争等“硬核”题材,并不鲜见。在这方面,俄罗斯芭蕾就有着深厚的传统。《巴黎的火焰》就是其中之一。这部列宁格勒歌剧舞剧院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名剧,表现的是法国大革命时马赛民众向巴黎进军时的沸腾情景,男主人公那富有阳刚之气的独舞,一直是世界芭蕾舞大赛的高频参赛片段。而年莫斯科大剧院首演的《斯巴达克》表现年前的古罗马奴隶起义,也是经典之作,其中“40名奴隶的男子大群舞”改变了很多人对于芭蕾“阴盛阳衰”的印象。
图说:《宝塔山》表演照
《宝塔山》讲述的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满怀一腔热血和激情奔赴延安,为革命奋斗、为信仰献身的故事。主创团队以“青春万岁”为题眼,在延安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浪漫的革命情怀和芭蕾独特的“青春艺术”和浪漫诗意之间,找到了共通点。《宝塔山》对于新时代海派芭蕾之路进行了积极探索。
黄色的土地、黄色的天空,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被一一硬朗地“刻”在了黄褐色的纱幕上,如一幅具有年代感的照片,又如一幅版画,立即把人们带到了80多年前的革命圣地。而四场舞台背景,无论是以线条和灯光的勾勒出的埃菲尔铁塔、黄浦江边的万国建筑博览会,还是剪纸风格的延安窑洞和鲁艺,均简洁不繁复,在灯光下富有变化,形成了简约、诗意、唯美的视觉效果。
融入了民族舞、秧歌舞、现代舞等元素的《宝塔山》,展现了芭蕾的多种可能性,体现了海派芭蕾的独特魅力。音乐融合了民族音乐、秧歌音乐和圆舞曲、爵士等元素,歌曲《南泥湾》的旋律穿插其中,毫无违和感。多场群舞无疑是全剧的重头戏。在我看来,最出彩的要数《开荒舞》。这是我国舞剧中罕见的男子群舞,芭蕾?民族舞?现代舞?已不需要分清界限,但见近20位男演员用一块白羊肚手巾作为道具,在舞台上跳跃、奔跑、呐喊,艺术地再现了劳作景象,仿佛让人看到了在南泥湾火热的阳光下,年轻战士洒下的一颗颗滚烫的汗水。他们动作流畅,节奏强烈,充满阳刚之气,展现出如同雕塑般的力与美,配以整齐划一的吼声,极为震撼。
吴虎生和戚冰雪分别饰演从法国归来的明华和上海的文艺青年梦安,从序幕中时髦的西装西裤、飘逸的连衣裙,到后面的绑腿军裤和白衬衫、蓝色过膝裙,服装的变化折射出人生的转变。他们的双人舞如行云流水,配合默契,展现出深厚的功底、出色的技巧。
图说:《宝塔山》演出照
不过,我们还需看到,一出芭蕾舞剧除了丰富、多元的舞蹈场面之外,同样有着戏剧属性。故事架构、戏剧冲突、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心理变化、行动逻辑……缺一不可。突破创新的《宝塔山》还有可以提升之处。在宏大的红色主题表达中,将意象化叙事与具体情境、人物塑造更好地结合,让一条情感线贯穿全剧,最后达到顶峰,可以引发观众共情,打动人心。
《宝塔山》是一部完全原创的作品。百分百原创有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没有束缚地自由创作,但另一方面,却可能缺乏扎实的文本基础来依靠。《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几部经典之作,都分别有优秀的歌剧、电影和小说为母本,为舞剧的再创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如此看来,对于一出舞剧来说,高水准的文学文本的意义不亚于舞蹈的编创。
建团40多年的上海芭蕾舞团一直有着比肩世界一流舞团的追求,近年来坚持创新,不断推出优秀作品,无论是在世界各地巡演的豪华版《天鹅湖》,还是“上海出品”的《哈姆雷特》《茶花女》,均赢得广泛赞誉。舞蹈原本就是一种全人类的语言,舞蹈也是情感与想象的艺术。期待经过进一步的打磨,《宝塔山》能成为海派芭蕾新的代表之作。(邵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