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www.kstejiao.com/m/
除诗歌外,茶在其他文化艺术形式中都有所体现,茶的地位不断上升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唐代茶与诗词以及其他文化的相连,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下去吧!唐代茶诗的体裁种类齐全,不拘一格。盛唐的茶诗以五言律诗居多,而中晚唐茶诗的体裁广泛,古诗、绝句、律诗兼备,句式方面则五言、七言、杂言并存。五、七言律诗如钱起《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鲍君徽《东亭茶宴》;五、七言绝句如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刘禹锡《尝茶》;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饮茶歌送郑容》五、七言并行;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杂有三、五、六、七、九言,乃杂言诗的代表;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以“茶”字开头,此后每两句增加一字,成为一行,并以七字句结尾,总共七行,从而构成了一首造型奇特的宝塔诗。除此之外,唐代茶诗还有联句的形式,这类诗歌非一人之作,是多人联缀成诗、合而成篇,极具特色,比较著名的有陆羽、颜真卿等六人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唐代茶诗体裁的演进与种类的丰富是唐代诗歌发展的一个例证:茶诗丰富着唐诗的体裁种类,同时又体现着唐诗的历史轨迹。茶诗表现内容丰富多样,境界开阔,诗风多清丽闲逸。唐代茶诗所表现的内容是极其丰富与广阔的,几乎涵盖了唐代茶史的所有方面。茶文化学者丁文将唐代茶诗所表现的题材分为14类:名茶诗、贡茶诗、采茶诗、造茶诗、煎茶诗、饮茶诗、茶山诗、茶具诗、名泉诗、茶功诗、茶礼诗、茶政诗、茶市诗、茶人诗。丁文先生对茶诗的分类尽管视角不一,但足以说明唐代茶诗表现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同一首诗所表现的内容也是多样化的,涉及采、煎、品等多个方面,这类诗歌在茶诗中比比皆是。在众多的茶诗中,皮日休的《茶中杂咏》、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最具格调。这两组诗歌是两人评茶鉴水、诗歌唱和的产物,共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十题,诗歌对唐代茶史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形象生动的展示。可以说,茶诗是唐代茶史发展的重要载体,对茶叶文化和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煎茶品茗是诗人们生活意趣的寄托,茶诗中多表现清新雅致的情趣,诗歌多清丽闲逸之风,“唐茶诗的基本格调是平和清纯、质朴淡雅,鲜有豪放、诡谲、悲壮之作”。除诗歌外,茶在绘画、雕绘、书法、碑文、石刻、说唱文学等文化艺术形式中都有所体现。唐代涉及茶的绘画作品有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佚名的《宫乐图》、张萱的《烹茶仕女图》以及周昉的《调琴啜茗图》。《萧翼赚兰亭图》描写唐代寺院茶事礼仪,是现今存世的最早的茶画。如果说《萧翼赚兰亭图》中的茶是衬托背景的话,《宫乐图》和《调琴啜茗图》中的茶则成为整幅画的中心与主角。这种从背景到中心的变化,实际上是茶在唐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地位上升的标志。唐代雕绘与茶的结合主要体现在茶具上。唐代距今历史久远,当时的茶具留存到现在的极其稀少。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帝王所用之茶具,为我们探究唐代茶具与雕绘结合的情况提供了实物。这批茶具上有大量的造型,如仙鹤、鸿雁、天马、飞天、仙人等,有众多的纹饰,如云形纹、草叶纹、荷叶脉纹等。茶具呈现给人们的是清朗润滑的色泽、美轮美奂的造型、栩栩如生的形象、登峰造极的雕绘工艺。茶与书法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唐代草书书法家怀素的《苦笋帖》。苦笋帖全文为:“苦笋与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这区区14个字将怀素向友人索要茶水的场面活画出来,其嗜茶的秉性展露无遗。这幅画展现了怀素惊鬼泣神的天外之笔,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精练飘逸,笔锋变化无常,法度具备、气象万千。另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草书《千字文》中还有一“茶”字。茶与碑文石刻的结合主要体现在顾渚山的摩崖石刻。这组石刻中唐代的题刻有6组,分别是建中二年(年)袁高所题、贞元七年(年)于頔题字刻石、大中五年(年)杜牧石刻,这三者构成品字形,另有杨汉公、裴汶、张文规石刻。这些石刻是研究唐代贡茶的重要资料。茶与通俗文学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敦煌变文《茶酒论》。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为佛经故事、宋徽宗宜和二年(年)《宣和画谱》中记载,张萱曾作有《烹茶仕女图》,但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唐代乡贡进士王敷的《茶酒论》通过茶和酒的辩论,记叙茶、酒各自夸耀,论辩不休,最后由“水”出来调停总结,指出:“茶不得水,作何形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粝破喉咙。”全文以对话的方式、拟人手法,广征博引,取譬设喻,以荼酒之口各述已长,攻击彼短,针锋相对,难分胜负,辩诘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有趣。通过这篇通俗易懂的变文,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儒佛道三教并存、相互排斥并相互吸收和融合的文化格局。茶学专著是茶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是茶文化实践的理论总结与精神凝练。陆羽《茶经》。《茶经》是唐代茶史的结晶,该书结束了之前茶文化散漫的发展状态,又建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规范,开创了茶文化新的空间与境界。从此,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星光之一。日本森本司朗《茶史漫话》对《茶经》的评论为:“在这本百科全书式的项目纷陈之中,可称为‘人生指南’的思想脉络贯穿全书……是茶的精神,是俭的美德,是穷苦人自主独立,自力更生,刻苦奋斗的生活规范。”陆羽《顾渚山记》。陆羽另有茶学著作《顾渚山记》。顾渚山在今湖州长兴县,陆羽曾在湖州长期定居,顾渚之山、水、茶稔熟在胸故据此写作《顾渚山记》这部以茶为主要内容的著作。诗人陆龟蒙曾获得《顾渚山记》二篇,“其中多茶事。后有太原温从云、武威段碼之,各补茶事十数节,并存于方册。茶之事繇周至于今,竟无纤遗矣。”惜该书已经散佚。张又新《煎茶水记》。陆羽《茶经》对宜茶水品方面并未有详细论述,《煎茶水记》则补《茶经》之未论,是中国第一部鉴水、品水专著。书中记载刘伯刍、陆羽品水之事,在逐一评析之后,作者提出了自身见解。苏廙《十六汤品》。《十六汤品》收录于宋陶谷《清异录·茗茹部》,原本是苏廙《仙芽传》第九卷中的一部分。《十六汤品》将茶汤分为十六品,“煎以老嫩者凡三品,注以缓急言者凡三品,以器标者共五品,以薪论者共五品”。主要讨论这十六汤品的候汤、注汤技法和禁忌等。该书弥补了取火候汤类茶书的空白,在茶学史上享有独特地位。喜欢今天的内容就请点个赞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