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普及知识可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搞成文字游戏毕文章“天道酬勤,水到渠成!”在主持人董卿的赞许声中,前晚《中国诗词大会》的“四季元老”、北大机器人博士陈更终于圆梦,夺得第四季节目的总冠军。一路过关斩将的陈更夺冠后忍不住哽咽,直言是很多诗友和青少年给了自己的支持,“如果我能在传统文化的路上多做了一点点事情,让更多人看到中国诗词的美好,我都觉得是美好的。”(2月16日《扬子晚报》)我觉得,诗词大会已经“跑偏”,主要把功夫都用到了诗词之外。就拿这次的决赛来说吧,报道称,在决赛环节,最精彩的超级飞花令难度升级,这次飞的是“成语”!需要选手说出一联或者一句含有成语的诗句,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走马观花”……由陈更对决民警胡艳琴。陈更与胡艳琴先后出招,在说到第7个成语时,胡艳琴放出大招“春风得意”、“走马观花”;说到第11个成语,陈更同样两句诗说出了两个成语“虎踞龙盘”、“天翻地覆”。然而,在接下来的比拼中胡艳琴“失误”,回答带有“春风十里”四字的诗词,但是这四字并非成语,最终陈更拿下该局。试问,成语和古诗词有半毛钱的关系吗?用成语或者是俗语,和古诗词的质量八竿子打不着。既然如此,搞这种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有啥用呢?学习古诗词是为了长知识,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很容易把初学者带沟里去。诗词大会是以鉴赏为主呢?还是以鉴赏带动创作呢?我以为,理所当然应该是后者。鉴赏,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创作,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可是,有些嘉宾一味地研究诗词的渊源和发展过程;喋喋不休地诉说着作者的生平;不断地揣测作者写作的背景,居心何在?意欲何为?这让我想起了一则堪称笑话的真事儿:某游泳队在比赛中夺冠,兴奋不已的队员们把教练抬起来,抛到游泳池中,没想到教练在水中挣扎着大呼“救命!”游泳教练虽然不会水,却能教出来那么牛叉的运动员。而诗词大会上的嘉宾们,难道都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吗?既然不是,那就出来走两步,露一手,敢不敢?有人说,如今的诗词大会已经成为了背诗大会,令人大跌眼镜。大体如此,深有同感。事实上,从宋代开始,孩童就从三字经背起,一直不停地背。时至今日,很多家长仍然逼着孩子黎明即起,午夜不眠,死记硬背,急功近利。孩子本来不喜欢,硬逼着他们去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揠苗助长,最终必然“伤仲永”。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诗词大会考的大都是背诵古诗词呢,而不考创作呢?假如唐朝有类似诗词大会的话,李白、杜甫、白居易恐怕连复赛都进不去吧?还有人说,好端端的诗词大会,完全变成了文字游戏,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很有道理,值得深思。回文诗、藏头诗、形意诗、宝塔诗等,这些都是古人发明的文字游戏。《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就曾用一首藏头诗把大名府员外卢俊义逼上了梁山。君请看: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将句首单字列出,分别是“芦”、“俊”、“义”、“反”,连起来便是“卢俊义反”(“芦”谐音“卢”)。卢员外就这样被一首藏头诗给坑了。这些文字游戏,好玩归好玩,毕竟是旁门左道,注定不会成为主流方向,也不会登上大雅之堂。李白、杜甫、白居易,不玩这玩意,就是最好的例证。诗词大会本着“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在我看来,诗词大会已经忘记初心,偏离轨道,是时候返璞归真了。诗词大会要是还想继续办下去的话,不妨就考考写古诗词。写不好,还写不坏吗?大不了,写成了“打油诗”。那也不错,最起码实践了。须知,光说不练就是假把式。毕文章公务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18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