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隆海黄土高原的春天如约而至。三月下旬,陕北已从冰雪的覆压和朔风的裹挟中苏醒。一场春雨之后,带着虔诚和崇敬,我们一行人开始红色延安的朝圣之旅、铸魂之行。 车队平缓地行进在莽莽苍苍、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走过绵长的深沟,驶上高耸的山梁,在宽广平坦的黄土塬上一路向前。 车窗之外,春阳之中,正处在盛花期的春花,白白的像雪片,淡红色的像胭脂,一朵朵、一簇簇、一树树从我们眼前闪过,漫山遍野,铺天盖地,耀眼夺目,是那么艳丽热烈而又素雅悠远,瞬间便引起人们的激动和憧憬。 向导小刘,是一位地道的“小陕北”,他的父亲就是当年从首都来到延安的知青。小刘告诉我们,山桃花与桃花从外形上看没什么区别,但它们却不属于同一品种。眼前正火热开着的是陕北高原到处可见、十分普通的山桃花,三月中下旬正是山桃花开得最鲜艳的时候。我是第一次看见盛开在陕北黄土地上的山桃花。 车到延川县梁家河村,在村子两边的山峁沟梁上,我又看见了阳光下灿然绽放或白色或淡红的山桃花,这些山桃树有的散落在房前屋后,有的长在高崖陡梁上,有的崛起在芜杂的丛林之中,有的则成片成林挤在一起,蔚为壮观,生机勃勃。我忽然想起记忆中的桃花了,那是深红而妖艳的,盛花期一到,绯红一树,宛若云霞,而眼前的山桃花,却是粉白淡红,粉白得像剔透的白玉,淡红得像抹了淡淡的胭脂,安静雅致,从容中透出一丝丝的清幽淡香,堪称花中奇观。 小刘告诉我,由于生长在干旱少雨、气候寒冷、土质贫瘠的地方,山桃树树干其实并不高大,甚至说身材有点单薄,但严酷的环境让山桃树练就了一种特别的本事,那就是它的根系特别发达,密密匝匝的根总是默默地、深深地扎进厚厚的黄土地,拼命地汲取水和一切生长需要的养分,凛然对抗着风霜雨雪的侵袭,十分倔强坚韧地生存,耐心而又坚定地长大成林,直到开花结果。 多年前,我从茅盾先生的美文中,感受了白杨树的风骨。今天,面对陕北漫山遍野的山桃,我深深感到,山桃树也是平凡世界里不平凡的,它没有高大伟岸、笔直挺拔的躯干,它有的是淳厚朴实、坚韧倔强的品质,对恶劣自然环境超强的适应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对生长土地的笃定坚守和深沉厚爱,对这片苍凉厚土的赤诚感恩和慷慨回报。 思绪的灵光乍现,我隐约看见,从远古开始,陕北的黄土地孕育了古老的文明,滋养了大山褶皱间那些自强不息的生命。那些裹着白头巾、黝黑健硕、勇猛英武的铮铮汉子,带着他们秀美的婆姨和后生们,在风沙迷茫的黄土地上,一镢一镢地艰苦劳作,他们心怀梦想地拓荒开垦、筑掘窑洞、繁衍生息,他们在高高的山梁上悠然牧羊,他们踏着坚毅的脚步赶着驼队远走西口,苍凉的嗓音吼出一曲曲幽怨的信天游,他们跃马扬鞭、征战沙场,背影消失在滚滚的烽烟之中。 思绪的灵光继续闪回,我清晰看见,一九三五年十月的一天,陕北黄土地迎接了疲惫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支只有七千多人的远征之师,他们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穿越中国十多个省,九死一生来到这片荒凉的边陲高原,开始了在陕北长达十三年的峥嵘岁月。从此,这座中国西北山坳中的古城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在这里,在一孔孔普普通通的小窑洞里,宏才大略、运筹帷幄的人民领袖身居窑洞,心忧天下,放眼世界,一豆长明而跃动的烛光,穿越凄雨迷雾,照亮了深受外敌蹂躏的苦难国土,唤醒亿万饱受屈辱的苦难民众;在这里,那些向着红星照耀的地方汇聚而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在最简陋的窑洞里摸索救亡图存、救民水火的复兴之路,宝塔山上、清凉山下、延河岸边,他们在山峁沟梁里发出了警醒国人的时代怒吼,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高亢激越的歌声,和着射向侵略者的枪炮的呼啸声,回荡在太行山巅,穿越华北大地,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他们从这里出发奔赴抗击外敌的最前线,从这里出发汇入解放全中国的滚滚“铁流”;在这里,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的将士们,披荆斩棘、屯田垦荒,用豪情、勤劳和力量把昔日野狼出没的荒凉山沟,打造成了陕北的米粮川。 回程的旅行车里,响起了高亢粗犷、悠远炽烈的信天游的旋律,人们情不自禁地跟着这美妙的天籁之音击节而歌。瞬间,车厢变成一片歌的海洋。 车窗外,无声的黄土地,和暖的春风,烂漫的山桃花,舞动的嫩绿柳,扑面而来春天的气息,令人神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 那些时代的骄子,真正的大写之人,谁不是把自己活成山桃一样,他们把脚跟牢牢扎根在生活着的这片厚实的土地,努力向着高远的天空和温暖的太阳倔强生长,开出璀璨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奉献给阳光空气和水,奉献给大地天空和河流,奉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无愧苍天,无愧初心。 山桃,您这陕北黄土地上的伟大精灵,我生命中难忘的智慧之树,我永远感恩您的启迪和洗礼!
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