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火炬》是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中国革命博物馆落成时,著名油画家蔡亮应邀参加革命历史题材中“延安军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而创作的(年创作了第二稿),成为那个时期文艺创作的标志性作品,代表了革命历史题材绘画的一个高峰,堪称为中国艺术史上革命现实主义历史画的经典之作。
《延安火炬》这幅油画选取延安的夜晚为场景,陕北军民舞动着手中的火炬,延绵数里,犹如一条条舞动的火龙。火光映照在每人的脸上,欢笑和喜悦充盈着每个人的心。画面的主体是一组陕北农民,他们燃放鞭炮,吹响唢呐,敲起陕北大鼓,蕴含着胜利的喜悦。这幅画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呈现在前景中。红红的火光在黑夜中显得分外耀眼,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的视线。画面以深沉的大色块背景强烈地反衬出明亮的火炬和欢笑的人群,增加了火炬和鞭炮燃放时的光亮感,使观众也仿佛置身于欢乐的人流之中了。背景上的巍巍宝塔山,则点明这里是全国人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延安,那无数舞动着的火炬象征着燃烧在中国大地上的抗日烽火。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宝塔山笑了!延河水笑了!延安军民欢庆抗战胜利的活动开始了!
延安山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欢腾景象。街上张灯结彩,旗帜飞扬,街道两边的墙壁上刷满了标语,各地黑板报上都用大字报道消息。人不分男女老幼,不约而同地汇聚街头,欢庆抗战胜利。这一天,郊外的篝火也彻夜燃烧。
这条光明的河流在延安城内彻夜流动,无数火炬映红了山岭河畔。《解放日报》有这样的描述:“晚间,东南北各区到处举行火炬游行,一个卖瓜果的小贩,把筐子里的桃梨一枚枚向空中抛掷,高呼:‘不要钱的胜利果,请大家自由吃呀!’”
曾亲身经历过庆祝活动的一位老延安人回忆说,当时,他和同伴们拿起了扫帚充当火把。“本来我们的扫帚不好点着,但北关街上的民营商铺、青年食堂和青年俱乐部都把他们的清油一桶一桶拿到街上,让大家沾油再点。这时候,没有人去计较这些利益的得失。一瞬间,北关到南关就形成了一条火炬长龙,人们从各个山沟里涌出来,就像蔡先生的油画里一样,在欢呼声、锣鼓声、歌唱声、唢呐声的交织中上下腾舞。”
狂欢的人一直闹到天亮才散去。第二天,沉浸在欢乐中的人们还没有休息,仍聚在街头巷尾议论胜利的消息,连续几天,全城都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延安人如此兴奋地迎接胜利的消息,并不仅仅因为这里是革命圣地,更是因为大家满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老延安几乎家家都有因日军轰炸伤亡的亲人。从年开始,每月数次的轰炸,已经将延安的旧城区全都摧毁了。现在的市场沟就是日军轰炸后,全体军民用时2年开辟出来的。
当年为了躲避日军轰炸,在凤凰山上挖通连接西沟与市场沟的山洞,如今已经被宽敞的隧道取代,当年人们庆祝胜利的那片荒滩上已建起了巨大的体育场,被日军摧毁的旧延安城废墟上,一座现代的延安已经重新矗立。徜徉在街头的人们享受着和平与安宁带来的幸福。但历史没有被忘记,《延安火炬》画作中延安人民手举火把、敲锣打鼓、奔走相告、连夜庆贺的场景,作为那个伟大时代的光辉记录,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1.点击顶部蓝色字体“延安发布”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