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至6日,“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在江苏南京举办。届时,中国印钞造币集团公司、北京印钞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人民币手工钢凹版雕刻第三代传承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刘大东及其钢版雕刻创作室将携《井冈山》《宝塔山》《长城》《心经》四件作品亮相。这些作品将手工钢凹版雕刻现代技艺与传统技法相结合,继承了传统文化色彩,又融入了改进后的现代工艺,突出展示了手工钢凹版画的艺术魅力。

刘大东大师正在工作

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第五套人民币的主景图充分展示了我国的壮丽山河。而要将这些画面从画家的笔下转移到纸币上,离不开手工钢凹版雕刻这道工艺。

在我国仅有的十余位从事人民币雕刻工作的工匠中,刘大东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手工钢凹版雕刻技艺实质上传承了中国雕刻版画技法,与其之后雕刻金属和雕刻木版进行复制印刷的中国印刷术的紧密关联。但不同于绘画的是,钢凹版雕刻师只能通过点与线来呈现内容,有的点甚至需要十几刀才能完成,最细的线只有1微米,且线条不能交叉或重叠,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钢凹版雕刻师必须具备绘画基础和高超的刀工,还要有较强的艺术灵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打造出一幅幅活灵活现、清晰立体、近乎完美的画面。“我入手工钢凹版雕刻这一行就是命中注定。”刘大东对记者说,“从小我就喜欢绘画,从7岁就开始跟著名书法家郭金铭老师学习绘画,后来又学书法。”年,15岁的刘大东凭借较强的绘画水平考入印钞厂,他与手工钢凹版雕刻之间的故事正式拉开序幕。

作品《长城》

“手工钢凹版雕刻是集印刷防伪工艺于一身的技艺,也就是说,你光会拿刀刻版没用,还必须要对印刷的工艺有所了解,包括纸张、油墨甚至机械,都要熟悉。”刘大东介绍,刚进厂的时候,他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和手工钢凹版雕刻有关的工作他几乎全干过。比如设计雕刻前的光版工序:这是一项体力活儿,它要先用一块粗砂纸将毛糙的钢版磨平,再用细砂纸打磨,最后用水砂纸将钢版打磨成可以进行雕刻的程度。这样的准备工作,一般是由专门的师傅做,很少有雕刻师亲自上手,但为了更好地了解手工钢凹版雕刻技艺,刘大东不断学习,直到掌握这道工序。

更关键的是他遇到了第二代手工钢凹版雕刻大师吴彭越等一批名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也是我能扎根行业40年的根本。”刘大东告诉记者,“刚开始学徒那会儿,我师父吴彭越就要求我们耐得住寂寞,那时候每天都得先练一小时书法,然后再练习雕刻,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吴彭越、周令钊、侯一民、陈若菊、邓澍、郭金铭、廖静文等国内顶级大师对他的教育和指导让他在学艺的同时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敬业负责。

四十年专注于手工钢凹版雕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当年与刘大东一起入厂的工人中坚持下来的只有他一人。从早到晚坐在工作台前,雕刻刀在刘大东手中一次次划过钢版,他眼中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是鲜活的。这种长期钻研与刻苦修炼带给他的成就也十分显著:年至年,他参加了第四套人民币的刻版工作,所有的文字和国徽图案均由他完成。此外,他还参与了第五套人民币及新版港币、澳门币的设计雕刻。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背面的长城图案也是他的作品,几乎算是“中国公民人手一份的艺术品”。

丰富的手工钢凹版雕刻经验让刘大东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雕刻风格,年,“刘大东油画艺术创作室”和“刘大东钢版雕刻创作室”相继挂牌成立,他也开始思索如何更好地将这门代代相传形成的民族艺术发扬壮大。近年来,刘大东尝试着将手工钢凹版雕刻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最终创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水墨雕刻。

作品《宝塔山》

水墨雕刻是手工钢凹版雕刻技术与中国水墨大写意有机结合产生的一种全新艺术形式,即在一幅水墨画中体现出钢凹版雕刻的特点。从工艺上说,就是先完成手工钢凹版雕刻作品的印制,再完成水墨大写意画的创作。使两者通过两步走的创作方式达到有机统一。不但使手工钢凹版雕刻技术在新世纪得以很好的传承,而且还将这项技术拓展到了美术领域,使这门传统技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水墨雕刻是在手工钢凹版雕刻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研发水墨雕刻已经有十多年了。”刘大东介绍,要实现水墨雕刻这种艺术形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不破坏宣纸的情况下印制内容,“因为印钞机的压力比较大,印制过程容易给宣纸造成破坏,再作画就很难了。”

经过十几年的反复试验,刘大东团队最终从纸、版和印刷机三者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在印刷过后仍然能保留宣纸的特性,为后期的绘画创作铺平了路,这是我们的一个突破。”刘大东对记者说。

对水墨、油墨二者关系的理解也是这项艺术创新的关键。刘大东介绍,水墨雕刻利用了水油不相溶的特性,在印刷完的部分作画不会破坏所印的内容,甚至还起到了保护与防伪的作用。刘大东颇为自豪地说道,“水墨雕刻技术研发成功后,它的防伪领域又开阔了,比如国画,赝品很容易就能做出来,但是水墨雕刻能做到将手工钢凹版雕刻技术的‘工’与水墨画的‘艺’融合起来,就很难有赝品的出现。”

作品《井冈山》

事实上,手工钢凹版雕刻技术本身就是“工”与“艺”的结合。刘大东认为,一名出色手工钢凹版雕刻师,必须既是工匠,又是艺术家。

工匠是有“匠气”的,精益求精是“匠气”,废寝忘食也是“匠气”。在刘大东的认知里,“匠气”对一个初学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让你沉下心来,练好基本功。”刘大东告诉记者,“如果一上来接触的东西多而杂,基础打不牢,对个人成长绝无好处,这在各行各业都是适用的,也就是大家所提倡的工匠精神。”

但对于手工钢凹版雕刻师来说,仅仅有“匠气”是不够的。用刘大东的话来说,手工钢凹版雕刻技艺从技术上讲本身各环节都比较严密,过于刻板不利于创作。“如果大家评价我是一个工匠,我也很高兴,但我也一直在努力提高我的‘灵气’。”刘大东坦言,他的师父很注重一个人的“灵气”,“要想把活儿做好,没有‘匠气’不行,没有‘灵气’也不行。”

在一万四千多天的从业生涯里,刘大东给他的作品注入了人的“灵气”,也融入了不可割舍的情感。对于刘大东来说,刻在版上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蕴含他对这门手艺深邃的情感,“手工钢凹版雕刻这件事,我干了一辈子了。师父把手艺传给了我,我就有义务把它再传下去。技艺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历史也绝不能在我们手中断档,算是不辱使命吧。”

本报实习记者刘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