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穿着这身戎装歌唱

——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何丽

当年,我们的父辈,穿着这身戎装,

为了祖国的独立解放,

用生命寻找革命的方向。

他们无视敌强我弱,无视土豪列强;

无视血雨腥风,无视刺刀钢枪。

他们,他们终于在斗争中,

找到了英明领袖毛泽东,

找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就这样,不屈的中国人民,

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

前仆后继、英勇奋斗,

夺取政权、建立武装;

为革命胜利,

有多少无畏的红军将士,

爬雪山过草地,

把青春年华、把稚嫩的生命,

留在了没有墓碑的长征路上。

在陕甘宁边区十三年,

毛主席一声号召——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激荡起边区军民的热情,

使贫瘠的山沟沟、梁峁峁,响起了机器声,

盖起来了大工厂;

土窑洞里办起一座座大学,几辈辈无名的小山村,

竟然飞出了一只只金凤凰;

革命文艺大发展,

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把露天舞台变成了大剧场。

这里扭秧歌儿,那里拉歌儿忙。

这里排练活报剧,那里锣鼓又开场。

《白毛女》《血泪仇》《夫妻识字》《黄河大合唱》……

无一不让边区的军民感动、震撼、情绪昂扬。

就是“打渔杀家”胡琴声一起,

老汉、婆姨、就连娃娃,

就都静静儿地坐下来一声不响。

延安啊,你那么偏僻闭塞的山沟沟,

文艺活动咋会这么活跃?

咋能创作出,这样一个个、一部部、不朽的红色乐章?

却原来,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象一盏明灯,照亮了文艺发展的道路,

指出了文艺为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立场。

一时间,穿越时空的红色经典,

飞向国统区、敌占区,

飞向抗日前线,飞向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

无论它飞到哪里,

都成为宣传人民,动员人民,

组织人民,鼓舞人民的巨大力量。

在那个年代,红色经典,

鼓舞我们走过岁月,

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在今天,《讲话》的精神继续鼓舞我们,

创作时代经典,颂扬时代英雄,

弘扬时代正气,讴歌伟大理想。

虽然从延安到北京,时代完全变了样,

但,毛主席的《讲话》,永远是文艺工作者的指路明灯;

永远是文艺创作不可改变的方向——

因为,人民是地;因为,人民是天。

人民是共产党永远的挂牵,是文艺创作永远的源泉和力量。

今天,我们穿着这身戎装歌唱。

用诗歌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

用诗歌歌颂,中国革命百年奋斗的成就与辉煌;

用诗歌歌颂,共产党的红色基因;

用诗歌歌颂,浩浩荡荡的文艺大军,

为实现中国梦、为民族复兴、为世界和平,

在嘹亮的军号声中,高举猎猎红旗,

迎着东红日,奋进在新征路上!

今天,我们纪念《讲话》80周年的发表,

为这盏延安宝塔山上,不灭的延安灯火歌唱;

我们纪念《讲话》80周年的发表,

为革命文艺的指路明灯歌唱;

我们纪念《讲话》80周年的发表,

永远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歌唱!

这歌声,承载着前辈的嘱托;

这歌声,背负着人民的期望;

这歌声,绽放着理想的追求;

这歌声,闪耀着《讲话》的辉煌。

今天,我们穿着这身戎装歌唱。

让这穿越时空的歌声,

永远在祖国大地,永远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激荡、飞扬!

我们,歌唱,再歌唱。

让这穿越时空的歌声,

永远在祖国大地,永远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激荡,飞扬!

年5月20日作

作者简介

何丽,年出生于延安,中共党员,女红军后代长征精神研究会会员。自小受到父母及身边伤残红军的影响与教育,年至年,跟随父母所在部队转战陕北、东渡黄河、奔赴晋冀鲁豫到河北武安,以及打太原、南下又北上的军履经历,对自已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年至今,业余及退休后坚持寻根寻史,积极参与组织策划传承先辈革命精神的社会活动,先后发表几十篇相关红色记忆文章,向诸多纪念馆捐赠收藏的革命文物史料。出版《不灭的延安灯火》《逝去尘埃的岁月》《我的红军母亲》等书籍,抱病出版《永不磨灭的记忆》向建国70周年献礼。

四川省大学生地方志知识竞赛(初赛)

网络答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