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6月6日电(记者姚友明、吴俊宽)进入六月,三秦大地上到处闪耀着缤纷的色彩:延安宝塔山下,一段段红色传奇被人广为传颂;关中平原,滚滚麦浪诉说着一个个金色的致富梦想;古都西安,青灰色的明城墙下跃动着一幅幅明亮的健身图景;秦岭腹地,几只朱鹮从湛蓝的天空中飞过,粉红色的羽毛宛若天边云霞。
全民全运,同心同行。6月7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即将迎来倒计时天的伟大时刻。金秋9月,来自全国的运动精英和大众选手们将从这里出发,携手为完成在年建成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传承不息“圣地红”
即将举行十四运乒乓球项目比赛的延安大学体育馆,以窑洞符号作为最具特色的元素,整体色调以土黄色为主,建筑厚重质朴、大气端庄,彰显延安黄土地域文化和陕北红色文化。不远处,滚滚的延河水宛若一条时光隧道,将过去和现在紧紧相连。
那是年,为鼓舞抗战士气,配合军事斗争,丰富根据地文化生活,党中央到达延安后,举行了“五一”运动会,在物资匮乏、体育设施极为短缺的情况下,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带头向大会捐赠了奖品。
据马海德医生回忆,延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边区在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包围下,一针一线都受到禁运,生活严峻,但大家都很快乐。那时开展的体育项目很多,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集体操、举重、游泳、滑冰、爬山,甚至能够打上网球,这是马海德都未曾想到的事。
当时的体育设备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空地上树一根木桩,钉块木板,安上铁圈就是篮球架;自己动手用麻绳结织排球网;牛羊皮内装着棉线或鬃毛包缝起来就是球。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阻隔体育运动的开展。
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吸引到余名运动员参赛,这次运动会也成为延安时期党中央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田径场设在延河西岸的沙滩上;游泳、跳水放在了延河;篮球、排球场建在北山根一块平坦的土地上;赛场附近的山坡成了观众的天然看台。
“延安是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选择延安承办全运会部分赛事,是对红色体育精神的传承。”延安市志丹县足协主席丁常保说,“身为一名体育人,我要落实好党和政府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相关指示精神,为建成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尽一份力。”
精彩圆满“富裕黄”
两千多年前,张骞从陕西出发,“凿空”西域。如今,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虽已远去,但中欧班列“长安号”却满载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新期望,与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体育盛会有了一次鲜为人知的“邂逅”。
那是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将举办十四运开幕式和田径比赛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为了提效率、抢工期、赶进度,把疫情对场馆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经有关部门协调,平方米的塑胶跑道物料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由意大利运抵西安。
“我们公司的产品,防滑、耐磨且具备一定的回弹性,跑道顺利铺设,就能助力运动员们取得好成绩。”负责给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铺设跑道的意大利盟多公司“老工匠”费雷拉说,“某种意义上说,我很羡慕中国的运动员们,他们很幸运,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作为本次全运会上唯一设在中学校园的比赛场馆,即将举办青年男排比赛的西安中学提出“举全校之力、聚各方之力”的办赛方案。学校副校长薛党鹏说,为了办赛出彩,很多老师早上在教学区正常教学,下午和晚上就到比赛场馆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半夜。
为了参赛精彩,陕西青年男排队员李梦宇和他的队友们每天在陕西师范大学体育馆里挥汗如雨,他们的目标,是在黄土地上为陕西体育争光。
即便县里没有举办全运会赛事,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的人们,也都热切盼望着这场盛会。在平利县土特产品展销厅内,由平利县康士利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这家社区工厂生产的羊驼、兔子、大熊猫、狮子等多种动物形象的毛绒玩具整齐地摆放在展架上,憨态可掬、惹人喜爱。
公司负责人洪玉桃说,虽然十四运吉祥物毛绒玩具的生产在安康恒口示范区,没在平利,但全运会的举办还是会加强全国人民对陕西省、安康市和平利县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