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平遥-延安

昨天的旅行日记写到,入住平遥是本次旅行在山西的最后一夜。今天就要渡过黄河进入陕西了。旅途第五天,全程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一。每天晚上在酒店通常是昏暗的灯光下,我侧身在床上用很不舒服的姿势写日记的时候(桌子一般都被老冯的笔记本电脑占据了),我有时会问一下自己,尽管我们游历了同一处景观,尽管千百万人来到这里,但是每个人的观感都是一样的吗?如果不同,则不同在何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清晨的平遥古城,是另外一番景象。游客们还没有大批出动,古城的街道上默默的行人大部分是本地居民。临街的商铺一个一个张开店面,准备着新一天的游客潮。初升的阳光穿透了小巷深处,仿佛穿透了一千年的历史。山西小导游说,平遥古城为什么能够这样完整的保留下来?原因只有一个,太穷。穷到大拆迁的浪潮在全国滚滚而来之时,平遥县财政拿不出拆迁补偿。于是老街老房老镇得以幸存。这也算是无心插柳的一个案例吧。当我乘坐电瓶车,离开平遥会馆,离开老城的时候,特意留下街上行人的一组镜头。蹒跚的步履,是元,是明,还是清?

我们从平遥到灵石,这里是晋中地区了。号称“王家归来不看院”的王家大院,一百多个院落,一千多个房间,木雕、砖雕、石雕三绝。也许是天太热的关系,我有点发晕,眼前只有一座巨大的蚁巢,乱哄哄的蚂蚁走来走去;最深处、核心区域,住着蚁王,就是王老太爷……

忧郁的山西小导游在这里与我们分手。一声珍重各奔天涯。大巴车一路向南,我的眼中铺开华北屋脊、黄土高原浸蚀地貌的壮丽画卷。除了黄土地貌外,山西还有特殊的“山结”,即不同走向的山脉交汇,扭结在一起。例如我们刚刚离开的五台山东台顶,海拔米,就是著名的山结之一。这里又是西周时代晋国的核心区域,广袤的原野上凝聚着厚重的历史烟云。不过对于来自北方的旅行者来说,更多的还是好奇,那些山沟里一闪而过的窑洞,那些惊心动魄的黄土大裂谷,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塬、坂、坡、坪……应当说,这里早已改变了童山濯濯的面貌,植被葱茏;只是仍然难以完全掩盖风沙漫卷的另一面。

下午2点,越过黄河后进入陕西,抵达壶口瀑布。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旅行观感问题,每一个人在面对同样的景物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关于壶口瀑布,余米宽的黄河水,被收束到50米的“壶口”之中,而奔腾咆哮,涛声若雷,激流四溅;进而彩虹叠架、水雾缤纷。观者如潮,竟有为之高呼者,为之泪下者,是触景生情而喜之极矣。

试将壶口瀑布与黄果树瀑布做一比较。当然不是单纯的第一和第二的比较,虽然黄果树瀑布位居亚洲第一,而壶口瀑布为全国第二。黄果树瀑布因为其宽阔、水量充沛和高差较大,尽管同样是飞流直下,但更多的是高屋建瓴力压千钧而以气势胜。壶口瀑布的特点是水流汹涌甚至暴烈,如烈马奔腾而来,又如雷霆击顶以声势夺人心魄。以人为喻,则黄果树瀑布如睿智长者,胸中有百万兵却从容而语;壶口瀑布则是张飞、鲁智深一流,临阵大吼提矛而进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然,声与气本相通也。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妙,在于仁心。“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強,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

好吧,我掉了一篇文,其实关键还是要照相。以壶口瀑布为背景拍摄人像有一定难度,主要是测光不易,需要反复测定曝光补偿。我觉得本次旅行中有众多模特配合我拍照,对于人物摄影技术的提高确实大有裨益,这是意外收获啦。

进入延安城内已近傍晚。过延河大桥,枣园、王家坪匆匆一瞥,宝塔山在车窗外影影幢幢。延安是陕北的大城市,华灯初上、人流车流荟萃,交通有小拥堵。原计划住安塞,时间来不及了,是夜入宿延安。

1、王家大院一角。

2、庭院深深深几许。

3、黄土高坡小村落。

4、窖洞人家。

5、山坡田地远方。

6、7、8、壶口瀑布陕西方面。9、黄河峡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