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团中央面向全国高校公开遴选支实践团队开展延安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团委积极开展立项选题申报,选拔优秀学生干部组建实践团队,其中,“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能源改造”社会实践团队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于8月9日—18日前往全国青少年延安教育基地参加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团陕西省委指导,共青团延安市委等主办的“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年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三五九旅分班建制

传承延安精神

8月10日清晨,实践队员以饱满的精神面貌齐聚国旗下,模拟三五九旅分班建制。在老师的安排分配下,山东建筑大学“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能源改造”社会实践团队与延安大学、长安大学共同组建边区实践六班,经民主推荐、集思广益下,共同商议成立“红六班”。在限时二十分钟的班会后,六班成员共同展示班级成果,赢得一片掌声。模拟三五九旅分班制旨在感受革命时期战士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加深各高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凝聚团队力量。

登临延安宝塔山

感悟革命力量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了宝塔山。位于宝塔山上的延安宝塔(岭山寺塔)是中国的革命精神标识,年1月﹐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熊熊火炬”和“航标灯”。如今,历经沧桑风雨的宝塔傲然屹立,以巍然雄姿鸟瞰整座延安城,她见证了党在延安的13年风风雨雨。仰望塔尖,成员们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踏访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培养时代新人

8月10日下午,团队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转战延安市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参观学习。古老的窑洞告诉我们的是这里沧桑的历史,窑洞前的石碑上刻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字样,使得这一地方变得神圣起来。迈入政府旧址,团队成员走在革命领导人工作过的房间,想象着当年伟人们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决胜千里,想象着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建设了新中国,深切感受着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与革命志士的伟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革命岁月悠长,只有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才能不忘历史,立足当下。

探寻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

重温峥嵘岁月

随后,团队成员走进了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旧址。在解说员的介绍下,了解陕甘宁边区、陕北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和西北局的组建、壮大,学习西北局在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建设中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和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前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换来的,务必珍惜,心存感恩。

专题学习《习仲勋同志的家风》

立家风好典范

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旧址,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特聘讲师王慧老师为实践团队成员现场讲授了《习仲勋同志的家风,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家风问题,将其与党的作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习仲勋同志治家严谨,家风优良,堪称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对习仲勋同志家风的学习使队员们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由团中央设立,依托延安革命旧址窑洞建设,与延安市团校合并开展教学,是共青团系统在延安的革命传统教育服务平台。通过今日的实践活动,队员们对延安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表示,将持续挖掘其中的革命精神与思想内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

来源:建大新媒体联盟常务理事平台“建大青年”

END年第六届中国建筑口述史学术研讨会暨《城市空间设计》论坛创业故事|居建:让梦想照进现实师说新语

孙晓辉:外语课如何开展课程思政

山东建筑大学宣传部

编辑:李静雯

责编:王建华

主编:张之稳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