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仔细观看,稍后来说说你的感受。

师∶好,图片播放完了,谁来说说看?

师∶哦,你说你看到了宝塔山,知道它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你曾经和爷爷去延安旅行时见过它。

师∶你的记忆力可真好,过目不忘啊,请坐。

师∶嗯,你也有想说的。你知道南泥湾,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就是在这里开展,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师∶你的知识储备很丰富,看来课下没少读书,请坐。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通点啊?

师∶被你们发现了,它们都在陕西省延安市。

师∶延安可是有名的红色圣地,我们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很多影响中国的重大决策都从这里发出。那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祁念曾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一起走进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二、初读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一起读一遍课题。

师∶老师听到有的同学没有读准字音,"延安"的"延"是前鼻音,读yan,来,我们再读一次。好,这次读准确了。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谁来分享下你对延安的了解?

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

师∶没错,延安属于陕西省,是天下第一陵--黄帝陵所在地。师∶还有吗?

师∶嗯,是我们国家的革命圣地,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师∶看来你认真预习课文了,请坐。

师∶除去刚才同学们说的,老师还要补充一点。延安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也是一部真正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诗∶《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师∶好,老师读完了,谁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

师∶你的眼神充满自信,就你吧。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师∶同桌离的最近,你来评价下。

师∶哦,读的很流畅,就是语速有点快。那你们俩合作齐读一遍吧。

师∶嗯,这次就读的非常准确啦,请坐。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现代诗,特别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1、2、起..

三、析读

师∶同学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老师给大家10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分享你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稍后老师找同学来分享,好,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师∶时间到,看大家讨论的这么激烈,相信已经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第一小组同学已经全员举手了,你们组喜欢的是?

师∶这一句--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

师∶快跟老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诗歌?

师∶哦,画面感特别强。那诗人具体写到了哪些事物呢?

师∶没错,有燕子、春光、小树。师∶嗯,还有雨露、太阳。

师∶老师发现你不仅读的认真,而且说的也很好。

师∶那老师在这就有疑问了,课题明明是"延安,我把你追寻",那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事物呢?

师∶是的,很明显,就是比喻。那把什么比成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师∶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师∶嗯,把"我"们追寻延安比作燕子追寻春光,小树追寻语露和太阳,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追求延安精神的真诚和必要。

师∶看看,这不就表达的很清楚了,老师要为你点赞,请坐!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一读这首诗吧。

师∶第二小组的同学也有想说的,你们最喜欢的是?

师∶哦,是诗的第二小节∶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锄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师∶这几句诗提到了哪些地方啊?师∶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师∶在课前,老师给大家出示了这几个地方的资料小卡片,现在谁能结合这些资料小卡片,说说这些地方的景物代表着什么吗?师∶你的手举起又放下,没关系,快站起来吧!

师∶你说,"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梨花的清香"呢?

师∶嗯,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师∶"开荒的锄头"呢?来,小组成员说说。

师∶是的,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师∶看你们表达的多清晰,还有"讲话的会场"指的是?对啦,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师∶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颇丰啊!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请坐。

师∶谁能再跟老师说说,从这几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右边第四排这位女生,就请你。师∶你的发言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请坐。

师∶是呀,同学们,从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迫切追求。

师∶那追寻延安精神是不是就是追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在延安形成的延安精神啊。

四、品读

师∶所以,作者追寻的实际上就是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一心的精神。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请大家伴着音乐,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深切呼唤。

五、小结作业

师∶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又到下课的时间,本节课我们一起跟随诗人走进了延安,探寻到其背后的深刻含义,读出了诗人深情的呼唤,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褪色,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师∶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诗歌,并且搜集红色主题的诗作,下节课分享。

师∶好,下课。

六、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