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根本作用是言志抒情,但是除此之外,作为文人思维外化的产物之一,诗歌也可以很有趣,充满了游戏娱乐色彩。于是就诞生了很多充满趣味的诗词。这些诗词大多都是文人们闲时所作,格式奇特、内容丰富、题材新颖,为人们所传诵,为您从中挑出八种,由易到难,让大家一起领略汉语的独特魅力:
《回船一字诗》
一字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诗中出现许多“一”字,而每一个“一”字后面一般都是跟一景一物或一个动作。按诗法论,一诗中出现重字(即一个字重复出现)乃大忌,但作为一种游戏之作,一字诗也别有趣味。
《西江月·泛湖》
回文词,始见北宋,这与宋词创作繁荣有关系。这首词描写泛舟湖上所见春景。其上下片互为回文,意义相仿,但因景物出现次序不同,意态便有分别。
《赏花归去》
连环诗,是指组成诗句的文字互相嵌套,如同环环相扣,也叫顶针诗。代表人物也是东坡居士,苏东坡性格奔放又才智奇高,所以是古代文人传说中最常见的主角。这首《赏花归去》连环诗据说就是苏轼的酒后游戏之作。用常见的诗歌格式写出来是这样的: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一七令·诗》
宝塔诗,是杂体诗的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
《瑞鹤仙·隐括醉翁亭记》
独韵诗,是指诗词中通首用同一字作韵脚,也称福唐体、独木桥体。用同字作韵,堪称奇特。独韵诗少见,独韵词常见。这首《瑞鹤仙》,短短一百零二字,隐括了欧阳修《醉翁亭记》数百字的内容,且保持了原作的艺术风格,十分巧妙。
《泉把湾十字图诗》
十字图诗,是指诗的排列为“十”字形,读法颇多,但一般居于“十”字中心的那个字在每一句中都会被用到。从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这种“十字图诗”大约曾流传中国西北地区的知识分子中,以此来消遣或斗智。此诗原存于敦煌红山口以南泉把湾一所古庙大殿东间北壁,为著名敦煌学家李正宇先生所录,有多种解读方法,现在只录一种:
唐到西山水流长,
长流水山见日光。
光日见山人马动,
动马人山西到唐。
《神智体民歌》
神智体,原是拆字的一个分支,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亦称“形意诗”“谜象诗”,这种谜像诗体是“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一种修养学问”。此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因其设想新奇,能启人神智,故称神智体。它主要的特征是字形的变化。靠字形大小、粗细、长短、排列疏密、笔画增损、缺笔、位置高低、正反、颠倒、欹侧、反书、拆借,偏旁的粗细文字变形等方法形成异常外观,以及颜色的变化来显示诗的奇巧设计。它是汉字"以形见义"的表意功能的异化与延伸。用神智体方式解读这首民歌,得到的就是一首七言绝句:
夜长横枕意心歪,
月斜三更门半开。
短命到今无口信,
肝肠望断无人来。
《盘中诗》
盘中诗,是将诗句写于盘中,屈曲成文,词意回环。它以晋苏伯玉妻的《盘中诗》而得名。其中不少诗句可以倒读,已是道地的回文。此后仿作者众,可认为是回文诗的雏型。相传西晋人苏伯玉出使蜀国,久而不归,远在长安的妻子便将所作之诗,按特殊形式写在盘中相寄。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显然是为了唤起丈夫的归心。而实际上,此诗本身就极富特色,它以措辞精练的三字句为主,且多处用民歌比兴的手法,在匀称的节奏中委婉推进感情的表达,吟来十分动人。其末篇,用七言点明盼归主旨,语句舒展而醒目,最后揭示读法,编排巧适,独具匠心。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首缠绵悱恻的长诗应有的样子: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
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
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
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
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
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
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
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
姓为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羊肉千斤酒面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今时人,直四足。与其书,不能读。
当从中央周四角。
古人智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诗词伴读
「最受欢迎古诗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