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窑洞》
诗/广语
延安窑洞
你是一座丰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冲锋号
从这里响起......
//
历史不会忘记
一九三八年五六月间
在莽莽黄土高原
陕北凤凰山下一孔普通的窑洞里
一盏小煤油灯伴着墨香
迎来无数个晨曦
伟人毛泽东引经据典
废寝忘食
奋笔疾书
写下了抗战军政名著……
《论持久战》
诗/广语
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军事理论著作
是及时雨
他滋润着全民抗战的决心
是灯塔
他拨开云雾
批驳了“亡国”“速胜”的谬论
鼓舞了抗战将士的士气
“兵民是胜利之本”
……人民是战争最深厚的根源和伟力……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
让倭寇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
巍巍宝塔山
悠悠延河水
见证了在一个普通窑洞里
油灯如豆南瓜汤小米饭
土墙土炕木桌椅
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
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之外
让战争惊天动地
在毛泽东光辉思想指引下
华夏民族英雄的儿女不屈不挠
八年浴血奋战
英勇顽强前赴后继
把倭寇赶出中国
让胜利的红旗插遍了祖国大地
//
延安窑洞
是一座长鸣的警钟
著名的“窑洞对”是一面历史明镜
警示着共产党人要清明廉政
自强自信自尊自律
岁月流逝
然窑洞依旧音犹在耳
党啊
您的百年华诞
怎能忘记伟大领袖毛主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伟人教导全党牢记
//
看今朝
延安精神红色赓续
从梁家河子窑洞走出来的人民领袖
正带领全党全国人民
弘扬优良传统
践行群众路线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信念”
锚定宏伟蓝图
为实现伟大的中国复兴梦
奋进在新世纪!
(.6)
作者简介:王文喜笔名广语,农民诗歌爱好者。(年生,河北衡水人,退伍军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曾是解放军某部团政治处兼职“新闻报道”员。曾有多篇“短通讯报道”文章,散见于军区报刊,及地方报刊杂志。退伍返乡后,因忙于生计,搁笔四十余载。近年来又重拾笔墨,再次笔耕不辍,发表诗歌作品数百篇,散见于全国多家网络微诗刊媒体。其作品多次参赛,多次获奖。本人诗吟作品源于贴进生活,写景抒情,笔墨一览大千世界,讴歌时代新风。《我向国旗敬礼》,荣获首届“董子窖杯”,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党啊母亲》《军魂“赞”》,分别荣获第七届、第八届“相邀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征文大赛“二等奖”、“一等奖”。本人闲暇之余诗吟,不图名和利,只为老有所乐,夕阳美好不虚度!
《草莓》
诗/迪夫
每一颗草莓都像一颗心
每一粒都是草籽
草莓成熟的过程也是一颗心成熟的过程
一种草
因为长出莓
而多出甜和高贵
今天我吃了很多,这种没皮的水果
它滴着血
和火
《孩子》
诗/迪夫
你的出现
是一团黑影
一点点的小东西,尚未有手脚
你太偶然
甚至还不是一块肉,或骨
比不上一块泥巴更具体
你在计划之外,也在爱之外,注定要把一粒血
戳破,摧毁某种关系
唉,不然
现在你的小手
会撕扯我的头发,或把母亲漆黑的眼
弄瞎
//
你只有一个名字留下
孩子
《邻居家的狗》
诗/迪夫
它的身段好几年都没增大
也没变小
它的变老,从毛色上很难判断
但我知道它的吠声多了颤音
从前它见我就嚎
今年偶尔才叫
蹓狗的主人,脸有些浮肿,说话哆嗦
他管不住这狗
但总会和我打招呼
表达歉意。但昨天他只低头看路
抽烟,不和我说话
狗仍昂首观察
我,想吠
但明显觉着了我的老
只龇了下嘴
它突然叫了一声
我也没回头
《那时在合肥》
诗/迪夫
那时在合肥上学
喜欢出了校门,乱走
沿着包河,等船,等夕照,等水上
出现一座小岛
然后有人从我身边走过
有人发现我不是石塑
有人发现我英俊
有人发现我写诗
有个少妇,在我身旁坐了下来
她的脖颈上有颗痣
她离开时对我说
你离不开水的,但要小心
泅渡
作者简介:迪夫,男,真名李一农。生于60年代。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从年开始学习诗歌创作,陆续在《诗刊》、《星星》、《作品》、《青年文学》、《福建文学》、《芒种》等刊物上发表作品,有作品收入《2011年中国诗歌年选》、《2010~2011年福建诗歌年选》及《~中国新诗年鉴目录》。
个人诗观:真诚地发声,用文字打开自己的胸腔。
《我和苏北乡村沐浴在百年红船的光辉里》
诗/张克铖(江苏)
我出生在新中国的苏北村落
从父辈们沾满血泪的故事里
我读懂了灾难深重的旧中国
开天辟地的南湖红船,赴汤蹈火的革命先驱
//
暗夜里,一道曙光,把中国革命引向农村
也引向白色恐怖、饥寒交迫的苏北乡村
这里,曾留下红十四军的战斗足迹
曾书写“苏北小延安”的传奇
曾氤氲新四军将士们浴血奋战的豪气
那些反抗剥削压迫的土墙、茅房
那些抵抗倭寇侵略的泥巴、砂礓
那些闪烁正义之光的大刀、长矛
那些被鲜血浸透的烂泥、茅草
……
我深深地懂得,它们是红船精神的真实写照
//
我心驰神往的红船啊,在父辈们的故事里扬帆远航
在我生于斯、长于斯的苏北乡村引领我不断前行
我在乡村小学仰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潮澎湃
我接过辅导员老师颁发的红领巾,热泪盈眶
我在十四岁青春仪式佩戴团员徽章,倍感荣光
呵,我可亲可敬的南湖红船啊,这些远远不够
终于有一天,在老支书带领下
我面对着神圣的锤头、镰刀
与革命先烈的鲜血交织成的伟大旗帜
郑重地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
苏北乡村,我和战友们一起
呼吸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
田间地头,我们与农民大叔手把着手
把精准扶贫的妙方传授
厂房工地,我们与老板、工人促膝谈心
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如火的夏日何惧一件件衣衫湿透
刺骨的寒风怎挡一步步铿锵的步伐
我们用智慧犁铧与勤劳双脚翻耕出绿色高效爱心田
我们用灵敏脚手架与坚实双手构筑起崭新靓丽暖心房
……
把热血播撒在贫困的旮旯里,我们勇担使命
把青春书写进扶贫日记里,我们守住初心
//
沐浴着百年红船的光辉
乘着复兴号高铁,我们穿行于苏北大地
去筑梦小镇与喜迁新居的大爷大妈共睹嫦娥奔月
去大湖湿地与嬉戏的水鸟一起惬意绿草碧水
去怒放的荷塘与皎洁的月光一道采撷瓣瓣诗意
//
从苏北乡村,到瑞金,遵义,会宁,延安……
哦,我仿佛看见南湖红船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行稳致远
作者简介:张克铖,江苏宿迁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宿迁诗社秘书长,在诗选刊、诗潮、诗林、鸭绿江、青年文学家、参花、扬子晚报诗风、作家报、中国诗人、当代诗人、海河文学、苏州文学、南北作家、宿迁日报、骆马湖文学、宿豫文艺等发表诗歌数百首,诗歌作品获各类奖项20余次,入选各类获奖精品集20余次,并入选《中国诗人档案年卷》《江苏诗歌年选》等,著有诗集《生命中的一抹绿》。
编辑:意不尽网编辑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