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20多年退耕还林,20多年绿色崛起,让诗人贺敬之《回延安》的美好诗句变成现实。20多年生态建设,延安大地经历了一场由黄到绿、由绿变美、由美而富的深刻转变,也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相生,红色文化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崛起之路。孟夏时节,万物并秀,延安大地满目苍翠,铺开一幅绿色画卷。在山清水秀的安塞区南沟村,新建的樱桃园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近年来,南沟村依托生态建设成果,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新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年,延安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南沟群众也和所有勤劳的延安人民一样,开始上山植树造林。经过20多年生态修复,如今的南沟村旧貌换新颜,群众生活美,幸福感溢于言表。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村民高翔:过去种地广种薄收打不出粮,也卖不来钱。现在生态好了以后,再办起这个旅游景区,群众在家门口打工,能挣来钱,收入比过去高多了。山绿了,水清了,发展后劲更足了。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南沟村还发展起了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元。游客王倩妮:咱们这块山也更绿了,水也更清了,在这可以体验下田园生活,还可以采摘,亲近大自然。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我们想依托南沟的生态环境继续把现代农业发展得更好,让我们南沟村的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让南沟村变得更加美丽。“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和南沟村一样,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写到的宝塔区柳林镇也在20多年前开始了退耕还林,发展山地苹果,既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又让山地发挥出最大地经济价值。果农张彦斌说,他父亲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苹果,年就成了万元户。宝塔区柳林镇新茂台村村民张彦斌:没栽果树以前,吃一顿白面就是三天吃一回,还不敢捞面吃,等到栽上果树后,顿顿就是白面,猪肉粉条子,还炒鸡蛋。到年、年我们收入就十多万元,退耕还林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很大。目前,山地苹果已成为柳林群众发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全镇共有果园五万亩,果农人均纯收入达两万元。宝塔区柳林镇组织委员李龙:继续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工夫,让我们柳林生态更美,农民更富,生活更好。20多年退耕还林,20多年绿色革命,在这片曾孕育出延安精神的红色热土上,圣地儿女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战天斗地探索实践,奋力谱写绿色华章。20多年来,延安累计直接投入退耕还林补助.52亿元,完成营造林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3.5%增加到48.07%,成为推动陕西绿色版图北移公里的核心区。如今,延安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人变富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画卷,早已绘就在山川大地。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殷宇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