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高高的宝塔山,听听哗哗的延河水声,欣赏一段地道的腰鼓表演,住住冬暖夏凉的窑洞,尝尝热腾腾带着油香的油炸糕、喝喝黄灿灿的小米粥……,这是我从小就有的愿望。
图片来自网络
年秋天,把儿子送到大学校园后,我终于有机会去革命圣地延安参观游览。
早上从西安乘火车出发,途经陕西的黄土高坡,列车走走停停,竟然晚点了四个多小时才到达延安。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车站时,发现早已是万家灯火。
远处错落有致、星星点点的灯光和街道两旁闪闪烁烁、五彩斑斓的霓虹灯,使我们有置身于大都市的感觉。只是身边稀少的行人和零星的公交车,伴随着嘈杂的小贩叫卖声和脚下高低不平的路面,眼前低矮且略显破旧的建筑物,才使我们意识到这里有别于繁华的大都市。
图片来自网络
匆匆找了家旅店住下,旁边有一家小饭馆,专门经营剁荞面。当我们推门进去,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原来屋子中央生着火炉子,火苗跳跃着,使整个屋子暖融融的,给人一种家的感觉。老板是位四十多岁的妇女,看上去精明能干,她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然后就到厨房忙去了。我环顾四周,屋子不大,却收拾的干净整洁,除了三四位客人外,还有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姑娘忙碌着。我们坐在火炉旁,一边取暖,一边与老头聊天。
老头一家是米脂人,来延安已有几年,靠经营这个小饭馆维持生计。儿子儿媳做剁荞面的手艺好,再加上他们为人厚道,饭菜味道好又实惠,所以小店经常是座无虚席。
不一会儿,一盘香气扑鼻的炖羊肉和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剁荞面摆在了我们面前。旅途劳累了一天早已饥肠辘辘,不一会儿,一碗剁荞面就吃的干干净净。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天早上,我们乘坐公交车,前往宝塔山游玩,登上了宝塔山,看到的却是灰蒙蒙一片,整个城市被?污染笼罩?着,根本?看不清?城市?的风貌,更?看不清?远处?的山峦?和?延河水?。
再去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和?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完?出来?,在?门口?碰到?有?人?在?争吵?,原来?是游客?想?买?门口?售卖?的红枣?,而?卖?主?却?不让?品尝?,为此?他们?发生?了争执?。其实?,我当时?也想?买?一些?红枣??,一看?这样?的情况,就?选择?了放弃?。
我很想看看延安的腰鼓表演,觉得那种表现黄土高原特有气势和独特魅力的腰鼓,只有在延安地区才能体现出它的特色,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宾馆服务员告诉我,腰鼓表演平时很难看到,除非有重大活动,而近期是没有什么活动的。
图片来自网络
好吧,我只好放弃这样的念头,转而去寻找从小让我垂涎欲滴的延安油炸糕。
在路人的指引下,我们走了好远的路,到达了一个小餐馆。得知我们要吃油炸糕,老板娘把一块放在面板上已经蒸熟的黄米面团,用刀切了几块,放到油锅里炸。
当一盘油炸糕上桌时,我已经没有了食欲。因为,这油炸糕与我心目中的热腾腾的油炸糕差距太大了。虽然这油炸糕是热的,但糕的表面没有油泡泡,看上去硬硬的。尝了一口,油糕不软糯也没有我们家乡胡麻油的油香味道。
图片来自网络
可能是从小听惯了陕北名歌,歌词中“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对于正处于孩提时期,每天又吃不上饱饭的我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记得每天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大队部的大喇叭里总是在播放这些歌,就忍不住口水直流,想象着热腾腾的油炸糕摆到自己家桌上时的情景,心里也就有了延安的油糕是最诱人的美食的概念。
至于延安的窑洞,在城里是很少有宾馆开在窑洞里的,我们只能看看,却没有机会入住。
自此,在延安待了三天,没有找到小时候向往的那种感觉,也没有让我惊喜的新发现。
当我们乘上火车离开延安的时候,遇到一位常年往返于西安和延安之间的铁路工作人员,他给我们讲了许多延安的故事,并介绍了延安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生活现状,才使我们对眼中和心目中的延安多了一些理解。
延安,小时候向往的地方,真有机会来了,又急着想离开。也许,那时的我,还没有从方方面面了解延安,特别是当地的风土人情,那只是孩提时代那种对吃喝的粗浅认识。
快二十年过去了,也有很多次路过延安,但都没有再进去。也许,现在的延安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了,我也希望,有机会再去延安,领略这片神奇的土地和特有的文化气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