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桂子摄影:岚川
一、黄家圪崂
圪崂村里喜相逢,
峁上胡杨展阵容。
秋月飞鸿云水碧,
一川擘地跃秋龙。
注:黄家圪崂村,辖两个村民小组人,总土地面积4.33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不足1.5亩。距榆林城仅11公里,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从前这里的人们都是靠天吃饭,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一个个破窑烂院零星散落在圪崂梁峁上。在村干部张文堂的带领下,经过十来年的艰辛努力,这个贫穷落后村,如今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3万元,一幢憧黄墙红瓦的别墅、连片的光伏组件、逶迤起伏的梯田组成了塞北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龙洲丹霞
云舒雨洗九天开,
波浪千重滚滚来。
咫尺惊涛仙境里,
丹霞七彩任风裁。
注:龙洲丹霞自然风景区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内,由红砂岩丹霞地貌构成,堪称“时光的年轮”。又称为波浪谷,其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风侵水蚀的巨大沙丘组成。
三、试飞中心
一道斜阳唱晚风,
晴空展翼挽飞虹。
丹霞万壑关山月,
利剑凌云立战功。
注:国内首个无人机试飞中心,位于靖边县海则滩镇,占地面积约亩,建有飞行区、发射回收区、工作区和场外工程等。该项目由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和国内唯一的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投资,西安爱生无人机试验测试靖边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这个中心面向全国承担民用无人机试航认证试验、军用无人机鉴定测试定型等任务,现已初具无人机科研、展示、竞技、培训、救灾、飞行等多项功能。
四、郝家桥村
窑前椿树叶浅黄,
日暖三秋照院墙。
门柳折枝回望处,
山高水远长。
注:郝家桥村位于榆林市绥德县张家砭镇,年,这里便成立了村党支部,是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党组织建立较早的革命村之一。这里有郝家桥革命历史纪念室、乡政府旧址和齐心同志早年居住过的窑洞等红色记忆。在习仲勋旧居的窑洞前,当年的一对石碾和石磨见证了岁月沧桑。几年前在碾子的石盘中间,神奇地长出一棵枝繁叶茂的椿树。
五、石魂狮韵
瞪眸摇尾满山风,
百态群狮气势雄。
护佑苍生安绥德,
丰登五谷世间同。
注:在榆林市绥德县城石魂广场内,有一对高19.5米,直径11米的巨石狮雕,被称为“天下第一石狮”。山谷由下而上分布着34根6.6米高石狮图腾的步道。一进广场的巨幅九狮浮雕照壁气势恢弘、形象生动。沿着山谷摆放着五个刻有群狮的巨大石鼓,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六、疏属追怀
沧桑盈缩殿庭间,
天下名州万仞山。
羽盖霓旌何觅处,
曾燃烽火出阳关。
注:疏属山位于绥德县城区,海拔米,两河相拥一山,现为“名州文化旅游街区”中的一部分。山上有秦皇子扶苏墓及扶苏祠、汉画像石馆、绥德警备区司令部和三五九旅旧址,山脚下有绥德地委旧址、李子洲故居和子洲图书馆等。
七、枣园春秋
园中小径觅行踪,
伟岸英姿仰德容。
不改初心昭日月,
林间银杏醉秋风。
注:枣园革命旧址是当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金秋时节,林间铺满了金黄色的银杏叶,园林里座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礼堂旁是当年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昂首阔步的铜像。
八、光影画卷
多姿长卷水云间,
奇幻声光宝塔山。
《保卫黄河》天地动,
军民众志斗凶顽。
注: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的延河之滨,年9月开始对面向南门广场的宝塔山体进行改造,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表演在平方米的山体崖壁上展示,其投影面积为全国之最。《延安颂》《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保卫黄河》等主题乐曲,充分彰显了陕北延安的红色文化特色。
九、延安宝塔
凌云宝塔护延州,
两水三山绕驿楼。
薪火相传清气在,
一轮明月照千秋。
注:建在嘉岭山上的延安宝塔,高44米,为八角九级阁楼式砖塔,镇守着延州古城。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年,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十、炮兵摇篮
栖居僻壤砺心身,
红色摇篮育战神。
炮校经年功不没,
精兵练就踏征尘。
注:建于年11月的延安炮兵学校,位于延安市南泥湾的桃宝峪村。这里最早有余名学员,被誉为“人民炮兵的摇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有数百孔窑洞遍布山梁,虽仅修复了一部分遗存,而屡建奇功的炮兵劲旅雄风犹在。
十一、红楼旧址
青山紫陌掩红楼,
陕北江南美季秋。
遥看烽烟征战处,
雁归时节别延州。
注: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位于宝塔区南泥湾镇桃宝峪村。休养所主楼是一座二层红砖斜顶和木地板铺设的建筑,俗称红楼。此楼由张协和设计,三五九旅等负责施工,年9月竣工落成。主楼北边原还建有两排平房。每年夏秋时节,中央直属机关老弱病残的干部分批到此疗养。毛泽东和朱德、林伯渠、徐特立、续范亭、谢觉哉、吴玉章等诸老曾来此休养。
十二、访南泥湾
秋阳遍野换新颜,
归雁几行何日还?
屯垦拓荒多少事,
英雄军旅改河山。
注: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属丘陵沟壑区,为汾川河发源地。近代以来,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
作者简介:桂维民,20年军工生涯,30余年省市机关工作,其中在西安市委常委兼秘书长、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岗位工作18年,曾兼任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长和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退休后喜吟咏纪行,以诗会友,唱酬寄兴,已出版旧体诗词集《行吟录》《丝路寻踪》《古韵新咏》。
编辑:樊婧
责编:马宁
主编:姚启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