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9月13日)21点20分,陕西卫视《我的家乡在陕西》走进革命圣地——延安,主持人田甜将展开一次深度的红色文化之旅,实地走访革命旧址,了解革命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
“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中国革命圣地”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
“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延安是全国革命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缅怀学习、参观游览,倾听革命故事、感受延安精神。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了延安的“金字名片”,助力延安社会经济发展。
△走在延安市区,标注着各个革命旧址的指路牌,就像是一个个中国革命历史的路标,指引着你去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及其所积淀着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贺敬之《回延安》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中心,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海拔.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景区融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为一脉,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使得无数游人无不赞叹,“只有登上了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节选陈毅《延安宝塔歌》
△延安干部培训学院讲师刘凡超在宝塔山实地教学
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是一家面向全国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的单位,立足延安这片红色沃土,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激情教学、访谈教学与旧址参观”有机结合,全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基地、延安精神传承基地、不忘初心寻访基地、党性教育锻造基地、红色文化研究基地”,让学员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共鸣中传承精神。
刘凡超,延安干部培训学院讲师,多年专注于宣讲红色革命历史,弘扬延安精神。在她眼中,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而宝塔山又是革命圣地的精神标识,见证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我们有必要做一件事情:回头去看我们这个国家——新中国,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只有我们回头去看,去寻我们的初心,我们才能够走好未来的路。”
革命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历史厚重的延安,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好它,只有保护好延安,保护好这些革命文物,才能去谈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谈红色基因的传承。而提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近年来宝塔山景区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给市民以及来延游客带来全新感受。
△图左一为宝塔山景区工会主席任继平
宝塔山景区工会主席任继平介绍,为提升服务质量,宝塔山做了一个提升工程,年开始筹建,年进行了所在地居民的征迁,年3月正式开工,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如今每日的游客接待量能达到四千到五千人。宝塔山作为一个红色教学点,每天会有三十几批培训学院来这里学习。
△年7月前宝塔山景区及周边
△年5月改造扩建完成后宝塔山景区及周边
这座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庄惟敏领衔设计的延安宝塔山游客中心暨宝塔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获得了UIA(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四届巴库国际建筑大奖。这是中国大陆建筑作品第一次获得UIA国际建筑大奖。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景区在每天晚上20:30会为游客呈现精彩的灯光秀表演,通过山体、塔身,整个做成灯光秀的表演,表演的背景音乐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实景、灯光融为一体,来供游人观赏。
△红色文创产品集革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风情于一体,主要打造延安特色,是“带得走的延安文化”
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展示延安时期党的光辉历史,特别是西北局领导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以及军事斗争的重要成果。
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副馆长任伟介绍,年延安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西北局旧址当时受影响十分严重,旧址窑洞一度被泥土掩埋,石板坍塌。对此,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安排了万专项保护资金用于旧址抢救保护。短短三个月时间,旧址的修复工作全部完成。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修复前后对比
△对革命遗址的全面保护,才能让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有址可循、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
△依托旧址,延安建设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
年完工进行陈列布展
△以上为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陈列展览
在延安市区桥儿沟,有一座中世纪城堡式样的大礼堂,这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也是鲁迅艺术学院旧址。
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成立于年。抗日战争时期,鲁艺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文艺方针,把学习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成为学习、研究、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贯彻中国共产党文艺方针的一个重要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党的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曾在鲁艺任教的著名文学艺术家有茅盾、冼星海、艾青、何其芳、陈荒煤、齐燕铭、张庚、吕骥、周立波等。
延安鲁艺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茆梅芳介绍,鲁艺创办时正值抗日战争最为残酷之时,学校一方面为抗战输送文艺干部,另一方面发展文艺有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正如毛主席后来所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军队是“鲁总司令”的,一支军队是朱总司令的。我们手中拿笔的这支部队,他们的作品就像插入敌人胸膛的匕首一样。
这座天主教堂历经80多年保存完好,教堂内陈设为六届六中全会会场的情景。年,以教堂为代表的整个桥儿沟建筑被列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范围。
△延安时期,新秧歌剧《兄妹开荒》演出现场
新秧歌剧《兄妹开荒》为延安时期鲁艺人的代表作,演出效果十分轰动,在没有任何扩音设备的情况下,观众就达到上万人。在鲁艺园区里,年轻的讲解员们对此进行了重新演绎,并定期在景区为游客进行表演,以讲、唱、跳的演出形式,展现鲁艺历史,宣传党的文艺政策理论。
80多年前,在鲁艺这所艺术的殿堂里,革命青年坚持理想,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意义、影响深远的经典文艺作品,推动了革命文艺大发展、大繁荣。鲁艺的东山上,老一辈革命艺术家当年居住的一孔孔窑洞如今已恢复原貌,成为文艺家纪念馆。鲁艺的东山文艺家纪念馆吸引着大批游客参访,这里不仅是延安红色文化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众进行文化寻根的最佳地点。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一行来鲁艺旧址调研
从年起,按照“修旧如旧”原则,鲁艺园区对东山进行了文物修复保护,并以文物保护发展为契机,对周边居民生活居住条件进行改善。根据最新保护规划,鲁艺园区文物保护范围从原先旧址的19.5亩扩大到将近亩,有效地对革命旧址进行了保护。
△鲁艺东山冼星海纪念馆
△鲁艺东山柳青纪念馆
通过参观这些艺术家当年生活、工作的场景,给当下文艺工作者和游客有更多思想、灵魂、精神上的启迪。
△杨家岭中共七大会址
△刘凡超给延安中学学生现场教学,
讲述中共七大的历史及意义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本周五(9月13日)21点20分,陕西卫视《我的家乡在陕西》,讲述革命文物保护背后的延安故事。敬请期待!
来源|《我的家乡在陕西》节目组
编辑|MTT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