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中旬起,一对80后北京夫妻记录旅居镇江生活的自媒体短视频“火”了。越来越多的镇江人跟随他们的镜头重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目前这对夫妻开设的“琪哥的曼生活”短视频账号粉丝已达1.1万,评论区里不断有粉丝“催更”。镇江成80后北京夫妻“首站”旅居地“北京夫妻俩,旅居南方小城镇江,边过日子边慢旅深度游,探访这个宝藏城市。”——这是“琪哥的曼生活”账号的自我简介。记者了解到,这对夫妻今年在确定旅居养老的目的地城市时,颇费了一番思量。首先他们排除了云南、海南,因为距离北京太远;接着又排除了河南、河北、山东,因为曾经居住过;到后来基本锁定江浙两省,在扬州、镇江、宁波中选择。“琪哥”说,镇江有很多名胜古迹,城市建设得非常好,老城区又保留了历史韵味,生活节奏还比较慢。此外,镇江的区位优势明显,以镇江为中心点可辐射旅游周边南京、扬州、苏州等城市。当他们在北京收拾好行囊,同时在网上“盲租”了镇江南徐新城的一套寓所,于3月下旬真正踏上镇江这片土地后,网友们终于从“惊讶”到“相信”,而“琪哥的曼生活”也开始了他们对镇江的深度探访。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琪哥的曼生活”在镇江四处游历,发布了数十条短视频。他们来到租住寓附近的龙湖公园,感叹这么好的街心小公园居然免费;他们踏访南山的“神仙步道”,短视频背景音乐全程是自然界的鸟声;他们于傍晚时分来到三茅宫新村,感受镇江老城区的烟火气和美食;他们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来宝塔山公园寻访绿樱花……省住建厅新规提出留住城市“乡愁”“在琪哥的曼生活”发布的每一则短视频里,很多镇江人不由感慨:这是我每天生活的城市吗?怎么能这么美?又有网友提出:镇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确不负文脉三千年!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让城市拥有“书卷气”,让家园留得住“乡愁”?4月26日,省住建部门解读最新出台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到年全面建成江苏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实施意见》要求统筹处理好老城与新城、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存在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风貌、促进转型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也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镇江城市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怎样看待城市“拆”和“建”?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镇江近年来实施的老旧小区集中改造,则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居住选择。家住酒海街小区的鲍老先生告诉记者,听说今年小区即将启动改造,是件好事。“我们这儿基本都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住。儿女早就搬到新小区了。我们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装电梯。年纪大了,爬不动楼,也不想挪窝。其次是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最好能建个老年活动中心。”鲍老先生说。像鲍老先生这样的诉求正是《实施意见》的要求。省住建厅提出,江苏各地应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鼓励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增加公共开放空间,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供给,多元探索现代生活和传统生活的有机结合。城市“有温度”市民生活有质感作为居住时间最短的“新新镇江人”,“琪哥的曼生活”专门用一则短视频来说明“为什么离开北京首选镇江旅居养老”。他表示,时代变化太快了,中国的城建速度不仅让外国人惊叹,就连很多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中国人的思想认识都快跟不上这些新兴城市的变化。加上互联网经济的加持,用粉丝的话说“连十八线城市物质生活都非常便利”。这些城市有着最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和便利的物质生活条件。“我们来到镇江,就有这种感觉。这里的城市规划理念很好,整个城市很新,还有着让我们出乎意料的物质生活便利性和丰富性。来这里生活,是不是比大城市更舒适?”医院上班的方先生虽然是名90后,却总喜欢下班后到老城区特别是西津渡、大西路等地转转。他说,这片老城区就像一个“生活博物馆”,新与旧共存,烟火气与朝气同在,二者均能“一键切换”。步入深巷,可感受老城区的年代感;而一个转身,又能走进连锁品牌咖啡馆融入现代化生活。江滨新村小吃一条街一直被称为“吃货天堂”。去年此处进行了升级改造,所有的摊点被提升至统一的篷亭里经营,力求干净又卫生。改造方欣慰地表示,出新后的小吃一条街既保有城市记忆又提升产业活跃度,彰显生活气息,让城市美起来、活起来。据介绍,由我市住建部门牵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今后将更加注重“微改造”,以修缮提升为主进行综合整治,全面盘活边角地、激活空间遗产、提升老厂区、扮靓老街巷,着力解决居民反映的出行难、停车难、缺配套、环境差等问题,营造人性化、品质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记者
翟进
图片
翟进
编辑
巫悦萌
来源:京江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