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的地名中,有两条都叫“大马路”的大马路。一条在长江南岸,一条在长江北岸。它们隔江向往,遥相呼应,好像一对双胞胎。也有人说,它们就是一对恋人,只是滚滚长江无情地将他们隔开了。

南京在上世纪初,曾有一个谚语:“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这里说的大马路,是指长江南岸下关的大马路,它是民国风情浓郁的“南京外滩”,是当时南京的金融中心。

(下关大马路和浦口大马路地图)

南京民国“第一路”

浦口大马路

浦口大马路,位于泰山街道滨江区域。该路为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主要街道之一。说起南京的大马路,很多人都知道那是清末洋务派大臣两江总督张之洞下令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年)在南京下关修筑的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道路,所以称为大马路。与下关一江之隔的浦口也有一条大马路,它是在津浦铁路和浦口火车站建成之后,由民营资本争取到了火车站配套商业的建设用地,就是从那时开始建设。

为了修筑路基,民工们从五、六公里远的宝塔山用独轮车运来黄土垫高了路基。年随着浦口与北京之间开通多列快、慢车,浦口火车站发送旅客大幅增加,浦口大马路涌现了大量的旅馆、餐饮、食品百货及浴室等行业,有“老字号”海春园饭店、庆河园菜馆(浦益饭店的前身);还有庆和园旅社(浦江旅社前身),长期办理代买火车票、代存大件行李业务。

该街东起临江路,西至阳沟街。目前,浦口大马路保留1号、号、5号、15号等民国建筑,其余建筑物拆除后新建了一批有民国传统风貌的商业建筑,以及一批配套的适宜的现代建筑物(装置)。

浦口大马路

年,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部分)修复后,将开街迎接全国各地的游客。

苏州的“大马路”郑凤鸣“大马路”在哪里,也许一些老苏州也答不上来,但是只要一说阊胥路,大家就知道了。

  阊胥路曾名“大马路”,典出年10月《关于我市部分地名定名的请示报告》:“序号8,现名延安南路,原名大马路,方位老阊门口至泰让桥,定名阊胥路。”年正式改用今名。

  大马路曾是苏州古城的一条主干道,南北走向;南接位于城南盘门外京杭大运河边的青旸地,北通火车站。

大马路原为弹石路面,年改为沥青路。路宽9-16米。年6月开始,从金门路向南至三香路米路段动工拓建,至12月5日建成通车。现阊胥路全长.米,路宽2米。

  大马路北段有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阊门。阊门上有城楼,外城门有吊桥。明清时期,阊门是带有瓮城的水陆城门。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水城门在陆城门以北,跨下塘街河。门外有聚龙桥。吴中才子唐伯虎曾写有一首描写苏州阊门胜景的诗。诗曰:“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早在明代,阊门就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地方。到了清代,熟悉苏州的曹雪芹又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形容阊门:“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清末民初,阊门大马路和石路贯通,又给阊门带来了经济繁荣的新契机;年沪宁铁路通车更使大马路日益繁华。那时,车马去火车站,阊门大马路是必经之路。日本“北原东洋堂”印制的清末苏州阊门大马路风景明信片,展现了20世纪初阊门大马路及其两侧的街景:街左侧的一边是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右侧一边是中国传统风格的店铺客栈等。右侧前方,是“苏台旅馆”,路对面有一排西洋式小楼;来往的马车、黄包车和行人等络绎不绝。

  大马路南段有胥门。《苏州府志》云:“胥门,西门也,在阊门南,一曰姑胥门”。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年)重建,明清时重修。胥门陆门原有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已于民国时期拆去。现存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第二道与第一、第三道垂直相交砌筑。城门下,塑有伍子胥像。胥门古城墙为市级文保单位。

  璀璨的古城明珠古胥门,不仅有很多好听的老故事,而且是早期工商业发展时苏州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胥江更是苏州的繁华水道。清乾隆年间由徐扬绘制的《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细致地表现了明清时苏州胥门皇亭街、万年桥大街、枣市街人口密集和商业繁盛的情形。

  年,苏州城外商业区全部被战火摧毁。但是战后的万年桥地区得到了比较快的恢复,出现了鸿生火柴厂等近代工业企业和一批会馆、公所,以及不少木行。

来源:健康新江北、苏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