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浙江新闻客户端监制竺大文记者郑梦莹

8月19日是世界摄影日。这是一个国际性的纪念日,也是全世界摄影师及摄影爱好者的日子。

百年来,浙江摄影家把镜头对准历史,用快门记录烽火岁月,记录社会发展变迁。他们留下的珍贵的视觉档案,是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

今天,让我们来听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小川讲述三个故事,感受浙江摄影家们的使命担当。

△王小川讲述雷烨的故事

年春,24岁的雷烨被“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推荐到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在延安,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在新闻写作和摄影方面开始展露才华。

为鼓舞我军民士气,文艺的号角吹响。期间,雷烨著有《创造抗战突击队员的斗争》等文章,编辑、出版《文艺新兵》《路》《文艺轻骑队》《国防最前线》等刊物。此外,由他拍摄的《转战长城内外》《驰骋滦河挺进热南》《塞外烽烟》等照片……张张充满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必胜的信念。

△塞外的杀声。雷烨摄

但雷烨的人生,永远停留在了年的春天。

当年4月19日,日军调集大批兵力,疯狂杀来。雷烨并没有马上躲避,他首先想到乡亲们。他先后赴曹家庄、张家川两地通知乡亲们转移,确认后才放心地带领警卫员撤离。

然而,在转移途中,他们被发现了。在山顶上居高临下的鬼子对处于山谷中的他们发起进攻。雷烨腿部中弹,行动受阻。警卫员要背他走,他却说:“这样不行,会被敌人活捉的。你们快撤,我掩护。”警卫员不肯,雷烨不容分辩地说:“要死死我一个,你们快撤。这是命令!”警卫员只能含泪离开。雷烨选择了一个略能隐身的石龛,与敌人展开对射……

△年底,雷烨(左1)率八路军总政前线记者团5人到晋察冀根据地,受到聂荣臻(左5)司令员接见合影。

敌情解除后,战友们返回寻找雷烨。大家无比悲痛地看到,他已经倒在血泊里,手枪指向自己心脏的位置;一旁,是砸碎的相机和水笔。显然,雷烨在战斗的最后一刻,饮弹自尽,壮烈牺牲。

年5月10日,《晋察冀画报》第三期出版了。除了51幅摄影作品,这一期画报还配发了《我们怎样收复了塞外的乡村》和雷烨的诗作《滦河曲》,而他却再也看不到了。

△王小川讲述徐肖冰、侯波的故事

徐肖冰、侯波是我国著名的革命摄影伉俪。他们怀着对革命的赤诚与信念,以摄影机和照相机为武器,践行着“为时代写真、为历史留影”的使命,用镜头定格了20世纪中国的烽火硝烟,也用影像鲜活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影像档案。

想必一张名为《开国大典》的经典照片,大多人都很熟悉。这正出于侯波的镜头。

年10月1日,为了拍摄开国大典,徐肖冰和侯波夫妇做了充分的准备。当天,徐肖冰担任电影拍摄,侯波担任照片拍摄。当时,一位年轻的女摄影师在天安门城楼上紧紧握着相机,盛大的典礼即将开始,她不断调整焦距和光圈,拍完一卷就赶紧换,生怕耽误任何重要的镜头。为了抓取最好的角度,她将身体探到城楼护栏的外边。她正是侯波。

△开国大典。侯波摄

在生前的一次采访中,徐肖冰说:“作为一个20世纪的中国人,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件事可以和这件事相比。我握摄影机的手都有点哆嗦,但拍摄效果还是很好的。当时我很自豪,因为我有幸记录了那一历史性的时刻,这是一个摄影工作者的莫大荣幸。”

而侯波曾回忆:“开国大典是我最得意的照片之一。不是因为照得好,而是因为它是一张非常特殊的照片,一张新中国光辉历史的见证——不是谁想拍就能拍得到的。是历史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徐肖冰摄

新中国成立后,侯波成为新华社驻中南海的一名摄影记者,用镜头记录了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许多永恒而珍贵的历史瞬间。其中不少照片,今天在浙江桐乡市博物馆可以看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徐肖冰、侯波拍摄的再现中国革命经历和风貌的历史照片,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十多个城市展出。这些照片是两位老摄影家50余年创作生涯的结晶,《巍巍宝塔山》《挥手之间》《不要忘记他》《开国大典》《国庆节》《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等经典历史照片给参观者以极大的震撼,同时让大家接受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王小川讲述徐永辉的故事

年3月,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浙江日报摄影记者徐永辉在嘉兴拍下农民叶根土一家的照片——第一次拍照的雇农叶根土一家,全家人衣衫褴褛,可憨厚的笑容里,盛满对未来的期盼。

△年,衣服补丁加补丁的叶根土(后右一)一家的合影。

此后70多年来,他用镜头持续记录这一家四代人的生活。黄岩是徐永辉跟踪拍摄对象叶根土的老家。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过去看看这家人生活得怎么样。余次重返新闻现场,持续记录他们一家的点滴变化,一直到现在。

期间,徐永辉用“跟踪摄影”这一特殊的新闻形式,持续记录这些个体及其家庭的生活变迁,反映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除叶根土一家外,他的镜头中还记录了余杭农民汪阿金、龙泉扫盲模范李招娣、兰溪种田女状元胡香等不少家庭的变迁。

△年国庆节,叶兴法一家四代同堂的全家福。

徐永辉说,他的跟踪摄影就是“用时间揭示常理”,而他的新闻理想是记录“普通人,好起来!”“在我看来,他们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他们的心声也是我的心声!”

一张张照片,既是连续而完整的家庭档案,更是浙江改革发展建设光辉历程的缩影,徐永辉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跟踪摄影第一人”。其摄影集《家国天下》收录其中的10户普通家庭,以10组图文并茂的时代“圆梦曲”报道追踪岁月、见证历史。

从20岁到91岁,徐永辉不曾放下手中的相机,一直用镜头记录社会生活的变迁,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已退休近30年,但我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名记者,只要还能走得动,我就要一如既往地去采访,去拍摄。”徐永辉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