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
这是笔者11岁那年第一次学习贺老的《回延安》,44年之后依然耳熟能详、出口能诵的诗句!
从那时开始,心里就暗暗埋下了一个心愿:什么时候能够到革命圣地延安去走一走,看一看?
土窑洞,在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并不少见,但每一次从影视资料里看到延安,看到延安的土窑洞,看到延安的宝塔山,心中就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觉得是那样的亲切,是那样的神圣!
以至于从那以后,一看到头裹白羊肚子手巾的陕北老乡,在那高高低低的山峁上,引吭高歌当地民歌——信天游的时候,总会觉得这歌声的穿透力是那样的强烈,每一次都能够直抵人心!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刚刚当选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赴延安参观、向国人宣示初心和新的使命的场景,在一旁看电视的妻子对我说:你啥时候也带我到延安这地方去看看!
我信心满满的说:会的,一定会的!
其实,在我心里,还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心结:当年首次学习长诗《回延安》时,我们都还是十来岁的小孩子。印象中,这首诗在32开的语文课本上,整整占了5页!这么长的课文,记忆中教材并没有要求我们全文背诵,但几十年过去,已经渐入老境的我们,却依然能对当年的课文张口就来,倒背如流!
这对于现在已经做了30多年语文教师的笔者来说,也给予了我们很大很有益的启示:语文教学不在于语文教师多么能讲,讲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学习什么!换一种说法:时光飞逝,岁月不再,最终留在学生脑海里的,不应该是老师讲课时的情景,而应该是教材、是课文留给他们的深刻印象!
说起《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先生,觉得他离我们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切近!由于我校杰出校友杨子敏先生的关系,贺老曾给我校题写过校名;在我的故乡——世界著名地质公园、5A级景区龙潭大峡谷,还有贺老年6月游览时留下的两处墨宝——
其一是贺老用草书书写的,诗云:“女儿美,波痕水,黛眉山中画黛眉;神瀑布,奇石谷,天公教客读天书。深潭中,眠五龙,十二亿年一觉醒。峰抬头,人昂首,且看水往高处流。花开放,云开放,翻过杜甫旧诗章。赤壁崖,立天台,赤旗丹心展胸怀。高举臂,抚天碑,豪情向天写腾飞。属新安、属洛阳,中华万代明珠光。”落款是:贺敬之携夫人柯岩游览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龙潭大峡谷景区作书。
另一首,是大诗人贺老游罢大峡谷的亲笔题词,诗曰:龙潭峡谷,世界名录,美景奇绝,人神叹服。落款是:为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龙潭大峡谷景区题。二00九年六月十六日。
当年一起学习《回延安》的同学中,现在有人有幸天天生活在延安,不知道他们到宝塔山、到杨家岭、到凤凰山、到枣园走走看看时,心中是什么感受;天天盼着到延安走一走的人,相信终有一天也会得偿所愿!
延安,革命的摇篮!延安,心中的圣地!
从“拒绝返乡”到“欢迎返乡”,衷心为这种防疫态度的转变叫好!
“是人”“斯人”之争真的很无聊,可以凉凉了!
不得不说的往事:小编和封地鼓叔的一次亲密接触(二)
不得不说的往事:我和封地鼓叔的一次亲密接触(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