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历史观”,简言之,意味着我们要秉持一种整体化的文明思维与历史意识,在回顾往昔、直面现在、开创未来的维度上,在立足中国、环顾世界、纵贯古今的视野中,考察和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程。
资料图新华社记者周密摄只有树立纵深而广阔的大历史观,才能在高质量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将这极不平凡的一百年看得更清、追得更远、思得更明、悟得更透,也才能从灵魂深处明原理、增自信、崇大德、真力行,汲取百年伟大历程中的丰厚营养。
在今年2月20日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通过学习教育,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就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定下了主基调,提出了高质量的新要求:要用大历史观来系统学习百年大党的奋斗历程、深入把握党一步步创造辉煌的规律所在。
何谓“大历史观”
所谓“大历史观”,简言之,意味着我们要秉持一种整体化的文明思维与历史意识,在回顾往昔、直面现在、开创未来的维度上,在立足中国、环顾世界、纵贯古今的视野中,考察和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程。具体到百年光辉历程,我们必须将其置于悠长深厚的文明演进与思潮变迁的脉络之中,从重温信仰、把握大势、坚定宗旨、应对挑战、传承精神、增强团结等多方面去追根溯源、综合比较,才有可能从这一幅雄壮斑斓的百年画卷中提炼出历久弥新、值得资鉴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由上可知,此基调极其重要,该要求非常之高,这与我们党身处的历史时刻密不可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此次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于此继往开来、风云变幻的历史节点上,进行新一轮党史学习教育,有四个方面需要着重把握。
不能仅就百年学党史,应在更纵深的维度中把握党的历史地位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是“历史的民族”,恰如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历来中国人没有写回忆录的习惯,中国人喜欢写历史”。先秦以来,历代史乘不绝。尤其自西汉司马迁编纂《史记》始,几乎每个王朝定鼎中原后,都会修前朝之史。毛泽东同志曾讲:“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一百载的奋斗历程,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都是深深根植在多年中华文明赓续不辍的延长线上,是中国历史大树结出的硕果。因此,我们学习党史,应当将一百年置于年的历史进程中,置于年摆脱屈辱、探寻光明的近代史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把握好贯通古今的纽带,才能更精准地掌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演进轨迹和精神道统。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人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学习党史须将百年艰苦奋斗与年的延续不绝融为一体,从更为宏观的视野去考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血脉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体悟这段话:“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自觉地从中汲取可供新征程借鉴的核心文化基因和国家治理经验,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近代以来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深知近代的屈辱,才能更清醒地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不渝初心和历史使命。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众所周知,一部近代史,其变迁趋势就像一幅“U”字形图,经历了由“沉沦”到“上升”的浴火重生,自粤海炮响,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主张少人呼应,洋务运动功败垂成,戊戌变法百日而夭,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历史走到了年,中华民族的命运也跌至谷底,此时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自此孕育而生,近代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史如同昨天,堪称是“雄关漫道真如铁”,遭受苦难之重、付出牺牲之大,皆是世所罕见。立足今天,诚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道路选择历尽艰辛,成果取得来之不易。放眼明天,有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年中华儿女们梦寐以求、矢志不渝的目标,只有在回望这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中,我们才能愈发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愈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不变道理,愈能在重温初心、肩负使命中不断接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不能仅就中国学党史,应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比较世界变局的趋向
习近平总书记常讲: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此论断观照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无时无刻不是在风云激荡、变幻莫测的中外变局中攻坚克难、一路走来的。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倡导采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来研究党史,即“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因此学习党史,应从世界百年风云激荡与中国的因应和参与、波澜壮阔的年世界社会主义进程与中国共产党的位置与贡献两个视角来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之中的中国,世界是中国在场的世界。众所周知,中国在历史上曾长期是世界经济强国,甚至对外贸易在较长时段处于顺差状态。然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在西方发生时,传统中国的治理者没有意识到这一深刻变革年代的降临,于是最终致使中国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境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是彼时的世界大势。年中国共产党顺应时势,应运而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成为弄潮儿。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是顺应世界大势的产物。放眼当时之世界,社会主义苏联发展壮大,东欧成为社会主义的天下,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正所谓“东风压倒西风”。新中国恰是沐浴在这和煦东风之中,也借此东风站稳脚跟。年改革开放也是世界大势催生之结果。邓小平同志曾讲:“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由于我们党正确研判了世界大势,确立了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遂有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才有了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虽然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中国共产党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这势必要求党员干部“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可见为了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特别是党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与此同时,百年党史又与年世界社会主义进程同频共振。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迄今为止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理想,为人类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道路。以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出版为标志,世界社会主义已走过年的求索历程。风风雨雨来时路。站在世界社会主义年的源头举目眺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轨迹,无疑于拓展视野中厘清和深化了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理解和把握。我们有理由自豪: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能仅就历史学党史,应在更多元的学科中探寻党的成功密码
百年党史所蕴含的又不单是时空交织的历史画卷,其中所涵括的道路探索、理论精髓、制度优势、发展模式等,皆需要我们通过众多学科的合力,方能读懂并解释。恰如毛泽东同志当年所建议的,“政治局委员要懂得一点历史,不仅中国史、世界史,分门别类的政治史、经济史、小说史也要懂一点。从乌龟壳到共产党这一段历史应该总结”。
毛泽东同志在年所做题为《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其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独特作用,从而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事业和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极其丰厚的历史支撑和源源不竭的精神资源。
党史不仅是最好的教科书,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其所承载的内容,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和集体智慧。基于此,我们理应深入历史的情境与语境之中,细细品味原著原文,力求以多学科的视角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从而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角度真正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不能关起门来学党史,应在更丰富的形式中体验党史的魅力
百年党史,犹如一泓清水,绵延不绝,汇流成海;恰似一棵山松,挺拔屹立,雪后长青。可以说,这是鲜活的百年历程,也是磅礴的不朽篇章。因此,于日常党史学习教育中,不妨试着暂离书本,走出课堂,在多种形式的体验式、沉浸式、案例式学习中亲临现场、体悟历史,最终实现以党史触及灵魂,以党史浸润人心,以党史强基赋能的效果。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南湖红船,令人知筚路蓝缕之艰辛,坚守初心之可贵;井冈山上的革命活动,令人晓走向农村之正确,星火燎原之不易;宝塔山下的丰富实践,令人叹万里长征之奇迹,窑洞岁月之伟大;西柏坡镇,令人明胜利前夕之时局,“两个务必”之要义。这种现场体验式的党史学习,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文艺形态,催生新的文艺类型的时代,我们更应当借助多种艺术形式讲好百年大党的故事,比如热播的《觉醒年代》产生了破圈现象,无数的青少年观众看后大呼“舍不得快进一秒钟”“为什么我看的时候总是满含热泪”,这说明蕴含中国精神、革命文化的好作品总能震撼人心、直击灵魂,使人热血沸腾、为中国共产党深感自豪。所以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只有树立纵深而广阔的大历史观,才能在高质量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将这极不平凡的一百年看得更清、追得更远、思得更明、悟得更透,也才能从灵魂深处明原理、增自信、崇大德、真力行,汲取百年伟大历程中的丰厚营养。
[作者分别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北京市委办公厅干部]
(原标题:用大历史观深入学习党史——关于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四点思考)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王学斌江静
流程编辑: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