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地处闽江西岸,螺女江之南,与赤塘山并峙,襟山带水,形胜天成。
它是古代闽江流域重要港口之一,凡福州西行的轮船都要在此靠泊运载旅客,装卸货物。
在闽侯县成立之前(年前),它的名字一直被作为福州的代名词,被广泛应用。
它就是侯官,年前唐代闽县的行政中心,唐代在此设县达年之久,堪称乌龙江西第一景。其证据是一庙一塔一古村,即城隍庙,镇国宝塔,侯官老街。
(摄:闽都风情)
今天,就让我们去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走走,寻一份老福州的记忆。
一庙:置县标志——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上街镇侯官村棣山,始建于唐武德年间,与侯官置县时间相同,距今已有多年。城隍崇拜是我国最广泛的民间信仰之一,城隍庙往往与县衙并处,它的存在是置县的标志。
老的城隍庙图片
由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和文博大家王世襄题刻的“城隍庙”
庙前竖立一块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年)的“重修城隍庙碑”,上面写道:“吾乡之祀城隍也,自唐武德中置县而始,阙后县有治。贞元初,邑改,庙仅存焉。”
(重修侯官城隍庙碑记摄:穆睦-水西林)
抬腿进庙,一座戏台立现眼前,旁边是厢楼,后面是大殿和后殿,就是这样的闭合环境,构成了“人神共享”的场所。要想知道当年城隍庙的气魄,可以看看庙中一副清代楹联:“西土沛恩膏,千百载犹蒙感应;南邦资捍卫,六一都都仰声灵。”
整个建筑面积约有㎡,坐北朝南,面阔三间,抬梁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雄伟奇峻,布局十分严谨。难得的是,城隍庙几经修缮,但唐代的圆柱及柱础、宋代部份梁柱与构件,都有完整的保留下来。
“城隍庙”旁,现有座汉代“将军庙”,将军庙”里供奉着三位将军:铁将军(红面)、亥将军(金面)、石将军(白面)。将军庙有三座:旧将军庙,虽然较小些,但古香古色,令人遐思往古。新盖的将军庙,高大宏伟有气派,上面许多对联,其中“北望旗山水,东连宝塔山;旗江千人拜,华棣万盏灯”尤其引人瞩目。
旧将军庙
新将军庙
(庙后华棣园摄:闽都风情)
一塔:守护神——镇国宝塔
位于侯官村口候官水闸古榕边,临江屹立,与城隍庙对望的镇国宝塔是侯官的标志性建筑,当地人称为护镇塔。宝塔始建于唐武德年间。传说,当时侯官常因闽江洪水为患,洪涝灾害严重,县令听从游方僧人之言,建起了这座宝塔以震慑水妖。
(侯官镇国宝塔摄:吴心钰)
(侯官码头摄:吴心钰)
(侯官水闸摄:陈宗兴)
宝塔以花岗岩石为材料,仿木楼阁式建筑,通高6.8米,单层须弥座。塔座东面镌刻有楷书“镇国宝塔”4字,塔身每层各面均设有神龛,并浮雕有佛像、团窠花卉等图案,四面转角处雕饰大力士。宝塔整体雕琢简朴、端庄而又别致。
簇拥着宝塔的,是八九棵百年古榕。滔滔江水、千年宝塔、百年古榕,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图。可惜的是如今古塔边的古渡已被候官水闸代替,古塔也不被认为镇妖宝塔。被水闸隔开后已杂草丛生,只有那古榕在陪伴,依着涛涛的闽江水,感叹世事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与镇国宝塔东西相对峙的还有一座龙台石塔。年代初,塔基曾被群众挖掘破坏,其出土铁钱等文物均已散失,唯有一件铜塔交由省博物馆收藏。此塔形似方座烛斗,高二十公分左右,塔身刻有“吴越”二字。塔底座浮印履莲瓣纹,塔座四侧有五人盘腿坐状支撑座顶。
(摄:驿动的心)
一村:古县今村——侯官村
侯官作为古县和今村,其管属区域和名称不断改变,令人眼花缭乱。时光飞逝,多年过去,“侯官市”这个闽江边的商贸重镇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侯官市地名却依然保留至今,并分上市、中市、下市三处,可见影响之久远。现在城隍庙旁,乌龙江边,依稀可见古代街市些许模样。
(摄:风清云淡)
沿着这条不长不短、不宽不窄的村街慢慢走过,我们看到:古老的店铺仍旧保持着曾经的模样;格局宏伟气派的百年古厝亦不在少数;古厝内,老街边,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唠嗑;偶遇一普通的古井,却也是侯官村里的“长者”了!
千载悠悠,岁月更迭,现今的城市建设日异更新,古村也一步步消失或被新楼代替。然,尽管繁华褪去,“侯官”之名必将继续传承,就如同眼前这绵延不绝的闽江水。
来源:闽侯旅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