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4/5488012.html

今年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在当年的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制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了我国革命文艺的基本理论和美学原则。讲话精神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延安新闻》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群星闪耀延河边》,讲述鲁艺文艺家们的艺术人生,感悟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光芒。今天请看第一集《“延安人”贺敬之:延安扎下了我的艺术之根》。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的这首《回延安》,我们从他朴实的诗句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延安浓浓的赤子之情。年到年,贺敬之来到延安鲁艺学习和生活,期间创作了非常多的诗歌,同时参与到了编剧和作词当中。年离开延安后,贺敬之曾三次返回延安,可以说延安是贺敬之的生命之根,他对延安、对鲁艺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到了鲁艺的东山贺敬之馆,我们一起去走近他。

贺敬之,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年11月5日,贺敬之出生于山东枣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靠亲友资助完成小学学业,后来又考到一所免收学费,提供伙食补助的中学。抗战全面爆发后,他随母校南下,在战火流亡途中开始诗歌散文的创作。

延安鲁艺文化中心讲解员刘美艳:年贺敬之结束了两年多流亡求学的生活,与同学相约,辗转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来到延安,他在来到延安的途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黑色的森林,漫天的大幕,猎人跃进在深处,而我们四个喘息着,摸索向远方。可以看到贺敬之来延安途中的艰辛,以及向往革命的决心。

年,贺敬之来到延安选择报考了鲁艺文学系,然而对于当时年龄未满16岁,只有初一学历的贺敬之来说,考入鲁艺是相当难的一件事,但在面试时,他凭借着自己创作的几篇短诗,打动了当时的考官何其芳,最终被破格录取。来到延安,贺敬之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很快从一名进步文学青年成长为一名为人民歌唱的革命诗人,被何其芳誉为“十七岁的马雅可夫斯基”。

延安鲁艺文化中心讲解员刘美艳: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贺敬之践行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走上了为工农兵服务的道路,在这一时期他创作出歌曲《南泥湾》,就是为歌颂三五九旅的战士。延安鲁艺文化中心讲解员刘美艳:歌剧《白毛女》是民族新歌剧的里程碑,贺敬之是《白毛女》剧本的主要执笔,艺术来源于生活,贺敬之正是由于从小有着苦难的生活经历,所以给他创作时带来了灵感,年《白毛女》作为迎接党的七大召开的献礼,影响了一个时代,直到今天,它依然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新中国成立后,贺敬之作为政治抒情诗的代表,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都诠释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年贺敬之离开延安后,曾于年、年、年三次回到延安。可以说延安是贺敬之的艺术和生命之根,“延安人”是他从未改变的自称。

延安鲁艺文化中心讲解员刘美艳:在晚年时贺敬之这样讲到:是延安的小米饭哺育我长大,是炮火声、战歌声培养我成名,又使我在胜利的国土上,开始了新的事业。贺敬之的诗歌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影响并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袁波薛星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131.html